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新型硫铁复合填料强化再生水深度脱氮除磷

发布时间:2018-05-01 01:24

  本文选题:新型复合填料 + 硫磺 ; 参考:《环境科学》2017年10期


【摘要】:为强化再生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能力,利用硫磺粉、海绵铁粉等制备出一种新型复合填料,并在不同HRT和C/N条件下将其与同种物质组成的颗粒混合填料进行对比实验.最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新型填料的脱氮除磷能力均优于颗粒混合填料;当HRT=4 h、C/N=1时,新型填料的总氮、总磷去除率均分别比颗粒填料高出30%以上.根据高通量测序结果,两反应器内的反硝化体系均由硫自养反硝化种群和异养反硝化种群构成,且新型填料系统内的硫自养反硝化菌群所占比例更大,两反应器内的优势种属分别为Sulfurimonas和Acinetobacter.
[Abstract]: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deep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of regenerated water, a new type of composite filler was prepared by using sulfur powder and sponge iron powder, and compared with the mixed filler of the same material under different HRT and C / N conditions. At last,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of two fillers was studi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itrificatio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capacity of the new type filler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particle mixed filler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and 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and total phosphorus of the new type filler was more than 3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anular filler when HRT=4 HX C / N = 1.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the denitrification system in the two reactors was composed of aut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and heterotrophic denitrification, and the proportion of sulfur autotrophic denitrifying bacteria was larger in the new filling system.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two reactors were Sulfurimonas and Acinetobacter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028)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海蓬;;日本开发成功脱氮新技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2年02期

2 羽卒;高浓度发酵废水的消化-脱氮处理法[J];环境科学;1984年02期

3 王瑞惠;;不使用化学试剂的废水脱氮处理技术--原水分注式脱氮处理方法[J];环境科学动态;1988年04期

4 席佳丽;;脱氮除磷传统工艺与新技术[J];化工管理;2014年03期

5 邵仕侠;含氮污水的处理方法[J];环境科学动态;1986年05期

6 江清华;王荣昌;杨殿海;;污水低氧脱氮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11期

7 覃彪;支银芳;周华;周楚新;;微生物燃料电池在脱氮方面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01期

8 吕永涛;王磊;孙婷;王旭东;王韬;王志盈;;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单级自养脱氮特性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4期

9 ;用废水流进行终端脱氮处理:碳氮比和水力滞留时间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3年02期

10 朱建水;王文富;曹华锋;;探讨生物法脱氮[J];科技视界;2014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爱星;袁冀;刘淑洁;;城市污水除磷脱氮处理工艺综述[A];2007水业高级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曾跃;张道方;王瑞璞;;沸石及其再生脱氮处理微污染水体效果比较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3 阮文权;张立;邹华;陈坚;;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薇;低温常温下短程脱氮[N];中国环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仁健;MSBR工艺模拟及其脱氮除磷优化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王志平;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特性及其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杨新萍;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吴昌永;A~2/O工艺脱氮除磷及其优化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赵晨红;UniFed SBR工艺脱氮除磷特性及其自动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晓磊;硫—硫铁填充床用于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徐峰;小型分散式生活污水高效厌氧及脱氮脱臭工艺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杨乐;污水厂节地方法初探与强化脱氮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沈怡雯;基于脱氮功能基因分析的渗滤液氮去除机理及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常洋;碳硫耦合—表面流人工湿地脱氮效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6 向沙;溶解氧对好氧/延长闲置SBR脱氮除磷性能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魏伟;低碳源污水强化脱氮除磷试验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8 李健;一株中度嗜盐菌同步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性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9 王芳;好氧颗粒污泥脱氮除磷机理及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杨继伟;脱氮除磷假单胞菌的筛选及除污特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27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827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2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