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诱导载铜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

发布时间:2018-05-08 04:41

  本文选题:焦化废水 + 微波催化氧化 ; 参考:《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02期


【摘要】:以焦化废水好氧池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诱导载铜活性炭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焦化废水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催化剂用量为考察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考察各影响因素的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对焦化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响应曲面分析可知,微波功率、时间、催化剂用量以及微波功率与微波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OD去除率均有显著影响,模型预测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50 W,微波时间5 min,催化剂用量20 g·L~(-1),COD去除率为84.23%,在该条件下通过两次验证实验得出结果平均值为82.63%,预测值与测定值相对误差为1.90%,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Abstract]:Coking plant wastewater was treated by microwave induced copper loading activated carbon (activated carbo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on the effluent of aerobic tank of coking plant. On the basis of single-factor experiment,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from coking wastewater was taken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microwave power, microwave time and the amount of catalyst were investigated. The Box-Behnken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and interactive factors on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from coking wastewater, and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microwave power, time, amount of catalyst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microwave power and microwave tim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OD removal rate.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re microwave power 550 W, microwave time 5 min, catalyst dosage 20 g / L, COD removal rate 84.23.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average value of the results is 82.63 and 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 and the measured value is 1.90. There is good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作者单位】: 安徽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1010401010) 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3037)
【分类号】:X7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张珂;焦化废水预处理装置的改造经验[J];燃料与化工;2000年04期

2 杨云龙,白晓平;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与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1年03期

3 王正卫,张瑞红;外排焦化废水的回用经验[J];燃料与化工;2001年01期

4 谢志建,黄钧,李国良,张云昭,邵立宪,李毅军;焦化废水的微生物脱色[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6期

5 樊丽华,梁英华,陈学青;焦化废水治理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年06期

6 张瑜,江白茹;钢铁工业焦化废水治理技术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7期

7 谢朝霞,许立新,杨云龙;焦化废水毒物处理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08期

8 刘志钓,程建光,陈平;焦化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回收及破坏处理[J];能源环境保护;2003年06期

9 胡钰贤,郭亚兵;焦化废水及其处理技术[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4年05期

10 郑振晖,王红梅,王丽娟;焦化废水物化处理方法综述[J];化工科技市场;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海运;陶其鸿;;焦化废水理论产生量计算[A];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7年

2 李国良;;焦化废水达标思考与试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孙建萍;丁淑琴;王晓瑛;;焦化废水中石油类物质测定方法讨论[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4 孙业新;刘民;李志峰;;焦化废水循环利用的工业试验与研究[A];苏、鲁、皖、赣、冀五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焦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樊丽丽;孙政元;孙敬锋;马卫红;王林祥;王海燕;;焦末分选过程中对焦化废水的综合利用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6 蒋武锋;郝素菊;;高含碳金属化球团固定床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7 ;冶金焦化废水治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交流研讨会会议纪要(代出版说明)[A];冶金焦化废水治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导;;利用先进环保技术 促进中国焦化废水治理和节水[A];冶金焦化废水治理利用先进工艺与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须革;江丹;刘爱香;邢瑶;孙业新;;焦化废水循环利用的工业试验与研究[A];第三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莱钢现场节水经验交流会文集[C];2007年

10 王建超;张志伟;;承钢焦化废水无害化利用技术的研究[A];2012中国(唐山)绿色钢铁高峰论坛暨冶金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推介会论文集/推介指南[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解娟;冶金焦化废水治理又有新进展[N];中国冶金报;2003年

2 解娟;冶金焦化废水治理有新招[N];中国冶金报;2004年

3 姜明 李惊鸿 迟宇;让焦化废水“重生”[N];中国冶金报;2012年

4 西曲矿 王月爱;焦化废水污染的防治[N];山西科技报;2004年

5 丰恒夫;如何破解焦化废水脱氮难题[N];中国冶金报;2006年

6 胡新亮 陈昌华 李会龙;国内采用物理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08年

7 李婀芬;萍钢开辟治理焦化废水新途径[N];中国冶金报;2002年

8 记者 石勇邋实习生 缪麟 朱文琦;新冶钢成功处理焦化废水[N];黄石日报;2007年

9 ;集成技术让焦化废水高效回收[N];中国化工报;2011年

10 吴国文;水天一色河海清[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煜;生物燃料电池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及其在焦化废水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2 蒙小俊;焦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有机组分转化与菌群结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3 董轶茹;焦化废水对植物的毒性作用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赵月龙;四段式生物反应器复合工艺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吴高明;焦化废水(液)物化处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宋国新;焦化废水及其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成分辨别原理与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徐金球;超声空化及其组合技术降解焦化废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8 朱小彪;焦化废水强化处理工艺特性和机理及排水生物毒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9 林冲;焦化废水外排水中残余组分的环境行为及臭氧氧化过程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卢永;固定化活性污泥与白腐菌处理焦化废水[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荣华;焦化废水溶解性有机物的可生物降解特性及光谱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侯润欣;负载型多元光催化剂的研制及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张翔;渗析沉淀组合法回收焦化废水氨氮的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魏清;RPB强化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模拟焦化废水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5 马莉;焦化废水中氨氮的沉淀和膜分离沉淀处理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6 钟鹏飞;磁性复合催化剂γ-Fe_2O_3/TS-1光催化降解模拟焦化废水[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孙梦君;焦化废水中喹啉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杜宪;厌氧同时反硝化产甲烷复合床处理模拟焦化废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9 陈佩;邻二甲苯优势菌的分离及其对焦化废水的生物强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年

10 吕鹏飞;焦化废水中无机含氮化合物在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去除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0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860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