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核心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响应研究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变化 + 森林转型 ; 参考:《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淅川县为例,选取2004年TM、2014年GF1号影像等数据,解译获取了淅川县土地利用数据,对2004-2014年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分析。通过选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模型,对研究期内淅川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评估,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导致淅川县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14年,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少。在林地资源演化趋势上,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苗圃地与林地资源的整体演化格局一致,而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呈减少的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林地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坡度较陡的北部山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密集分布于海拔低、相对平缓的东南部地区;(3)2004年和2014年2期生态环境质量均在县域内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布趋势。研究期内淅川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5443上升至0.6039,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其中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转化为有林地、退耕还林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贡献最大;(4)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对森林资源采取掠夺式开采和粗放型管理、毁林开地对县域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为深刻。(5)2004-2014年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由政策和居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所驱动。
[Abstract]:Taking Xichuan County, the core water source area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data of land use in Xichuan County from 2004 to 2014 are selected and the land use data of Xichuan County from 2004 to 2014 are interpreted and obtained, and the land use changes in Xichuan County from 2004 to 2014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The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land use change in Xichuan County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model, and the driving factors leading to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Xichuan Count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 of woodland, construction land and water area increases an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decreases from 2004 to 2014. In the evolutional trend of forestland resources, the overall evolutional pattern of forestland, thinly forested land, shrub land and nursery land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forestland resource, while the suitable woodland and non-stand woodland have a decreasing tendency of unforested woodland. (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oodland, shrub land and nursery land is similar to that of forestland. The woodland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with high altitude and steep slope, and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construction land were densely distributed at low altitud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two periods in 2004 and 2014 showed obvious spatial differences in the county area. There is a distribution trend of north high and south low.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regional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of Xichuan County increased from 0.5443 to 0.6039, and the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was improved, among which the suitable woodland and the non-standing woodland were converted into woodland.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ry contributes most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4)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s negatively, in which predatory exploitation and extensive manag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are adopted. The negative impact of deforestation on coun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most profound.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county area from 2004 to 2014 is mainly driven by the policy and the behavior of residents pursuing the maximization of benefits.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基金项目(4116114035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YJCZH122)
【分类号】:F301.2;X1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2 清水康弘;杨书润;;英国的土地利用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8年04期
3 ;全国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地类面积、比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4 赵文智,程国栋;人类土地利用的主要生态后果及其缓解对策[J];中国沙漠;2000年04期
5 楼惠新;云贵高原土地利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1期
6 张立伟;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2期
7 Mats Sandewall;Bo Ohlsson;Silavanh Sawathvong;刘艳萍;;为实现战略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历史变迁进行评价——以老挝为例[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1年01期
8 邹亚荣,张增祥,赵晓丽,王百川,姚嘉;近十年来山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3期
9 张文祥,王瑞杰,徐凌,俞金国;辽阳市土地利用发展方向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
10 杨金玲,张甘霖,张华,赵玉国;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对磷素径流输出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宇苗子;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7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9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5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86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