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色云芝生物滤塔净化甲苯废气效果
本文选题:净化 + 甲苯 ; 参考:《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为研究生物滤塔中优势菌种杂色云芝净化甲苯的性能。选择松树皮和火山石为生物滤塔填料,杂色云芝为功能微生物,甲苯为目标污染物,研究杂色云芝在生物滤塔中的生长情况及不同停留时间和进气载荷对去除率、去除负荷,系统压降变化的影响等。结果表明:采用强制循环挂膜法,在20 d内即可完成微生物挂膜,且在木质素氧化酶没有参与的条件下杂色云芝生物滤塔对甲苯表现出较好的去除效果。生物滤塔净化过程中气体停留时间(Gas rentention time,GRT)为148.3 s,进口负荷为7.28 g/(m~3·h)时,生物滤塔的最大去除能力为6.73 g/(m~3·h),该系统的最高去除率为92.4%;GRT为37.1s,进口负荷为58.25 g/(m~3·h)时,生物滤塔的最大去除能力为47.07 g/(m~3·h),去除率在80%以上。试验条件下,系统的压降均在500 Pa以下,说明系统的经济性良好。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urification of toluene in biofilter. Pine bark and volcanic stone were selected as biofilter fillers, discoloring Verticillium versicolor as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 and toluene as target pollutant. The growth and removal rate and load of different residence time and intake air load were studied in the biofiltration tower. The influence of system pressure drop change, et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bial membrane could be formed within 20 days by the forced circulation membrane method, and the biofilter of variegated lucidum could remove toluene better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lignin oxidase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biofilter. The maximum removal capacity of the biofilter is 6.73 g/(m~3 / h when the gas residence time and inlet load are 148.3 s and 7.28 g/(m~3 / h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removal rate of the system is 92.4GRT (37.1s), and the inlet load (58.25 g/(m~3 / h), the maximum removal capacity of the biofilter is 6.73 g/(m~3 / h, the maximum removal rate of the system is 37.1s, and the inlet load is 58.25 g/(m~3 / h. The maximum removal capacity of the biofilter was 47.07 g/(m~3 路h ~ (-1), and the removal rate was more than 80%. Under the test conditions, the pressure drop of the system is below 500 Pa, which shows that the system is economical.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人才培养联合资助项目(U1304216) 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42102310314)
【分类号】:X7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顺义;张华新;王岩;马红妍;李伟;;多层生物滤塔去除废气中硫化氢[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2 王灿;席劲瑛;胡洪营;于茵;文湘华;;白腐真菌生物过滤塔处理氯苯气体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2期
3 喻云梅,刘峗,翁恩琪,黄民生;白腐真菌木质素降解酶的产生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晨涛;真菌过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翼梦;李顺义;马宏业;王岩;;杂色云芝生物滤塔净化甲苯废气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12期
2 王凤娟;李伟庆;牟志美;王彦文;刘庆信;高绘菊;;Paraconiothyium variable GHJ-4木质素降解酶的酶学性质[J];林业科学;2017年01期
3 苏飞;姜理英;朱润晔;曹书岭;陈建孟;;不同pH下生物滴滤塔降解甲苯和硫化氢混气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7期
4 邵梅香;朱炳根;李敏;李辉信;;白腐真菌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陈子爱;王超;丁自立;冉毅;席江;张冀川;;农村户用沼气脱硫效果现状及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4年07期
6 谭丽泉;阮小文;余梅;周天;卢玉娟;;白腐真菌产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影响因子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7期
7 王小军;徐校良;李兵;牛茜;陈英文;沈树宝;;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4年01期
8 李顺义;朱仁成;张雅丽;王岩;;一种包埋微生物复合填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价[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9 孔鑫;王灿;季民;;温度对生物过滤塔填料层含水率和运行性能的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10期
10 杜青平;林壮立;黄斌艳;张占生;李彦旭;许燕滨;;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rpricornutum)对1,2,4-三氯苯的降解效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磊;李润东;李延吉;;堆肥生物过滤器净化苯、甲苯混合废气的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2 於建明;沙昊雷;陈建孟;;复合生物滤塔耦合处理含H_2S和VOCs废气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陆日明;王德汉;项钱彬;陈广银;廖宗文;;生物滤池填料及工艺参数去除鸡粪堆肥臭气效果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4 杨自伟;李顺义;王岩;;生物膨胀床技术处理含氨臭气研究[J];四川环境;2007年03期
5 王灿;胡洪营;于茵;文湘华;;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条件对白腐真菌生长和产酶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6 王灿;席劲瑛;胡洪营;文湘华;于茵;;气液环境下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载体表面的附着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7 余光辉;徐晓军;何品晶;;复合生物滤池处理H_2S和NH_3的挂膜与工艺条件[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8 王宝庆,马广大,王莉,吴卫军,邹君峰;生物过滤塔降解BTEX行为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S1期
9 李华,张世华,陈万仁;微生物法烟气脱硫的基础研究[J];煤炭转化;2005年03期
10 李琳,刘俊新;细菌与真菌复合作用处理臭味气体的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席劲瑛;生物过滤塔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刘永慧;生物过滤法净化高浓度多组分VOCs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王宝庆;生物过滤法净化含苯系物废气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刘强;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5 孙玉梅;生物过滤法去除气态甲苯和乙酸乙酯的工艺和菌系状态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峰峰;谢凤行;周可;孙海波;赵玉洁;;一株高氨氮去除能力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J];华北农学报;2014年04期
2 杨亮;郝瑞霞;吴沣;肖育雄;;耐铅微生物筛选及其铅去除能力的初步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李映霞;王亚运;张建洋;田芳;刘洋;范维维;凡盼盼;杨莹;杨美丽;;固定化螺旋藻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能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4 高见泽一裕;鄂培须;;生物法高效率处理系统对氮磷和重金属的去除能力[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89年04期
5 林建伟;李佳;詹艳慧;;磷酸盐改性方解石去除水中磷酸盐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3年09期
6 赵亚娟;陈睿;刘阳生;栾胜基;;负载无机铵盐改性活性炭纤维对甲醛去除能力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7 耿兵;张燕荣;王妮珊;邓春生;;不同水生植物净化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8 霍存录;商圆圆;竹文坤;贺新生;;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的镉耐性及其对镉去除能力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9 李彦生;赵平亚;;聚丙烯滤芯在反渗透预处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10 王朝晖,林秋奇,杞桑,齐雨藻,骆育敏;水网藻(Hydrodictyon reticulatum)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氮磷的吸收能力[J];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嘉裕;逯多;卿人韦;兰利琼;傅华龙;;利用藻类除去污水中的磷[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本文编号:1905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90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