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根茎和根对造纸废水中铜的吸收
本文选题:芦苇 + 造纸废水 ; 参考:《湿地科学》2017年05期
【摘要】:为了研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茎和根对造纸废水中铜的吸收能力,于2015年4月20日~10月22日,以辽河口湿地灌溉造纸废水的芦苇根茎和根为研究对象,在芦苇不同生长期,分别灌溉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50 mg/L、175 mg/L和300 mg/L的造纸废水,测定芦苇根茎和根的生物量,以及重金属铜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芦苇各个生长时期,灌溉不同浓度造纸废水后,芦苇根茎的生物量都高于根,当废水中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175 mg/L时,根茎与根的生物量差异最显著;根中单位质量铜含量和总铜含量都高于根茎;当废水中化学需氧量质量浓度为175 mg/L时,芦苇根中的单位质量铜含量在快速生长期最大,为104.03 mg/kg,芦苇根茎中的铜含量在成熟期最大,为152.32 kg/km~2。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absorption of copper in papermaking wastewater by rhizomes and roots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the rhizomes and roots of Reed from Liaohekou wetland irrigation wastewater were studied from April 20 to October 22, 2015. The biomass of rhizome and root of Reed and the content of heavy metal copper were determined by irrigating the wastewater containing 50 mg / L ~ (175 mg/L) and 300 mg/L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of Reed rhizom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roots after irrigat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apermaking wastewater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When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wastewater was 175 mg/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hizome and root biomass was most significant. The copper content per unit mass and total copper content in the roo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hizome, and when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the wastewater was 175 mg/L, the copper content per unit mass in the Reed root was the highest in the rapid growing period. At 104.03 mg / kg, the copper content in Reed rhizomes was the highest at maturity, 152.32 kg / kg 路kg ~ (2) 路kg ~ (-1) 路kg ~ (-1).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706、3120039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0408)资助
【分类号】:X7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传林;造纸废水的利用[J];今日科技;2000年10期
2 胡涛,陆梅芳;造纸废水的治理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10期
3 胡涛,陆梅芳;造纸废水的处理研究[J];天津造纸;2005年03期
4 吴广生;邹为瑞;;造纸废水利用取得新突破[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4期
5 武会强;李富平;;造纸废水生态处理实践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年04期
6 郑咏喜;造纸废水的综合利用[J];湖北造纸;1997年04期
7 ;造纸废水治理技术[J];技术与市场;1999年08期
8 赵生山,蒋忙洲;造纸废水治理工程建设略谈[J];陕西环境;2000年01期
9 杨胜;甘肃用芦苇消化造纸废水[J];水资源保护;2000年01期
10 孔葆青,魏丽芬,赵长生;企业纵横浅谈造纸废水的处理[J];西南造纸;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建忠;施文彦;吴明红;焦正;徐红;;电子束辐照处理造纸废水[A];四川成都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余晓;;造纸废水的治理[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李风亭;何艳;;造纸废水处理药剂及技术进展[A];’2008(第十六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百林;龚德明;龚亨灿;;造纸废水治理技术与探讨[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五期)[C];1999年
5 刘鑫;李娜;冯敏;;物化加药法处理造纸废水[A];’2008(第十五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珍祥;王惠琴;宋汀;朱巧风;叶小渝;;玉米秆造纸废水的综合处理技术[A];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第八期)[C];2002年
7 洪卫;刘勃;季华东;庄会栋;李晓宁;;电化学技术预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8 洪卫;刘勃;季华东;庄会栋;李晓宁;;电化学技术预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A];节能减排与造纸工业技术创新——第十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11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洪卫;刘勃;季华东;庄会栋;李晓宁;;电化学技术预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吴玉辉;李凤翥;徐维骝;;碱法稻草浆造纸废水生态处理封闭循环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徐俊华 周迎久;芦台农场造纸废水治理后再利用[N];中国环境报;2011年
2 杨涛 记者 简放鹏;造纸废水深化治理[N];泸州日报;2009年
3 小城;广西造纸废水治理交流会在南宁举行[N];中国包装报;2010年
4 记者 段华;造纸废水治理经验交流会在许昌召开[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5 蔡洁;膜法技术让造纸废水大规模利用[N];中国化工报;2010年
6 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造纸废水的资源再生与生态修复[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刘积德 任哲;一个造纸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N];西部法制报;2010年
8 何富东;小造纸厂污染能治理 稻草造纸废水可肥田[N];广东建设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艳;铝钛电极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工艺及机理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蕾;强化混凝—气浮与MBR工艺处理再生造纸废水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郭楚楠;辽河口湿地对造纸废水重金属的吸收规律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黄馨;造纸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变迁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2016年
4 刘苗;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5 杨光辉;活性炭二氧化钛复合材料降解造纸废水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隋丹;长期灌溉造纸废水对湿地芦苇根系吸收重金属的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7 徐棚;造纸废水灌溉对辽河口湿地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研究与评价[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8 康小华;造纸废水的毒性评价以及典型污染物降解转化规律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本红;粉煤灰沸石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09年
10 覃燕;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41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941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