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耐盐植物虎尾草内生解烃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发布时间:2018-05-29 16:24

  本文选题:石油污染 + 盐渍化土壤 ; 参考:《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从耐盐植物中分离具有石油烃降解功能内生细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为内生细菌协同宿主植物修复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提供基础。以黄河三角洲长期受石油污染重盐碱地生长的耐盐植物虎尾草为材料,分离出能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内生细菌24株。通过柴油降解试验,筛选得到1株高效石油烃降解内生细菌BF04。经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同源序列分析,确定BF04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BF04对不同烃的利用能力和对柴油的降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BF04能够利用直链烷烃、支链烷烃和单环芳烃,不能利用多环芳烃和苯酚。BF04能降解柴油中大部分烷烃,其中对短链烷烃(n C11~n C23)降解率高于长链烷烃(n C24~n C27)。BF04对柴油降解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示。在含有3%Na Cl的液体培养基中,BF04具有较强的降解柴油能力,在修复石油污染高盐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Abstract]:Endophytic bacteria with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function were isolated from salt-tolerant plants and their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the remediation of petroleum-contaminated salinized soil by endophytic bacteria in cooperation with host plants. In this paper, 24 strains of endophytic bacteria which can grow with diesel oil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alt-tolerant plan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hich grew in heavy saline and alkali soil polluted by oil for a long time. A high efficiency petroleum hydrocarbon degrading endophytic bacteria BF04 was obtained by diesel oil degradation test. Based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6s r DNA homology analysis, BF04 was identified as Bacillus pumilusus. The utilization ability of BF04 to different hydrocarbons and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of diesel oil were studied by liquid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BF04 can use straight chain alkanes, branched alkanes and mono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can not us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and phenol. BF04 can degrade most of the alkanes in diesel oil.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short chain alkanes n C 11 C 23) is higher than that of long chain alkanes n C 24 n C27).BF04.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diesel oil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first order reaction kinetic model. In liquid medium containing 3%Na Cl, BF04 has a strong ability to degrade diesel oil, and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remediation of high salt environment caused by oil pollution.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滨州学院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滨州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401359)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J14LE0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3DM001)~~
【分类号】:X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珍;刘永信;;山东省东营市耐盐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2 唐建军;;耐盐植物种种[J];盐碱地利用;1990年04期

3 胡嘉琪;干旱地区高耐盐植物国际会议简报[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91年04期

4 刘春雨;开发利用耐盐植物前景广阔[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4期

5 董必慧;张银飞;王慧;;江苏海岸带耐盐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6 刘家琼,邱国玉,,石庆辉,李风琴;塔克拉玛干沙漠耐旱、耐盐植物种的选择[J];生态学杂志;1994年03期

7 谢小丁;邵秋玲;李扬;;九种耐盐植物在滨海盐碱地的耐盐能力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8 姚世响;陈莎莎;徐栋生;兰海燕;;不同盐胁迫对新疆耐盐植物藜叶片钾、钠元素含量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8期

9 孙蕾,房用,孟振农,荀守华,吴兴梅,王小芳,郭丽华;建立盐生和耐盐植物基因库的意义和研究利用思路[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1期

10 卞光凯;张越己;秦盛;邢珂;谢焕松;蒋继宏;;南通沿海滩涂耐盐植物重金属抗性内生细菌的筛选及生物多样性[J];微生物学报;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程林梅;孙毅;任永玲;;转基因耐盐植物研究进展[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林栖凤;张帆;方孝东;李冠一;;耐盐植物红树cDNA文库的构建[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雷丽萍;夏振远;郭荣君;吴玉萍;缪作清;;烟草内生细菌分离和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蓝江林;朱育菁;苏明星;葛慈斌;刘芸;刘波;;水葫芦内生细菌的分离与鉴定[A];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农业微生物研究及产业化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和内蒙古微生物学会2008年会》论文摘要[C];2008年

5 张云飞;张小平;方扬;Kristina Lindstrom;;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进展[A];庆祝中国土壤学会成立60周年专刊[C];2005年

6 杨瑞先;陈立军;张荣;孙广宇;;油菜内生细菌种群多样性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齐建超;郭婷;王贺;张清敏;;微生态菌剂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生态系统[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影响判定专家系统可查影响程度[N];中国渔业报;2014年

2 记者 高原;中美合作发现能“吸食”石油的细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瑞利;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亮;沙冬青根瘤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生物地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崔娜;枣内生细菌种群多样性和内生拮抗细菌筛选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孙磊;非培养方法和培养方法对水稻内生细菌和根结合细菌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邱服斌;培养方法与非培养方法对人参根内生细菌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宝;内生细菌促进东南景天Zn/Cd的提取效应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靖哲;河北省盐碱地耐盐草本植物筛选与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李时雨;耐盐植物筛选及其在不同盐分胁迫下的生理变化和耐盐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3 李丹;松嫩平原两种耐盐植物比较解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敏;内蒙古甘草内生细菌多样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郭玉晖;施加畜禽粪肥对蔬菜中抗生素抗性内生细菌的影响[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萍;铁皮石斛内生细菌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7 张蕾;水稻内生细菌的分离及促生功能研究和几株新菌的多相分类[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靳tn;植物内生细菌对多环芳烃污染响应及菲降解内生细菌的筛选[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9 张雨;生姜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促生效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陈诚;攀枝花矿区4种常见植物内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51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951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