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北郊秋季气溶胶理化特征及潜在源区分布
本文选题:单颗粒质谱 + 化学成分 ; 参考:《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11期
【摘要】: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于2015年秋季对南京北郊大气颗粒物进行了连续观测,选取了4类主要颗粒:富元素碳颗粒(EC)、富有机碳颗粒(OC)、富钾颗粒(K-rich)和富金属颗粒(Metal),占总颗粒数的比例分别为29.39%,9.53%,26.55%,8.54%.分析了不同天气下4类颗粒的粒子数和粒径分布的变化,采用后向轨迹模型和浓度权重轨迹方法,得到了各类颗粒的潜在源区分布.结果表明,清洁、清洁降雨、污染、污染降雨,4类天气采集到的颗粒物平均数分别约为2900,1300,6450,5950h-1.污染天气下,EC和Metal颗粒对当地颗粒物污染的贡献增大,各类颗粒的粒子数均大幅上升,并且除了OC颗粒,其他类颗粒粒径普遍向大粒径段偏移.强降水对各类颗粒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其中大粒径段颗粒数下降最显著,但在污染降雨天气下,降水清除作用不明显,且对各类颗粒的清除作用存在粒径差异.不同来源气团携带的细颗粒物数量与类别存在差异,总体上海洋气团比内陆气团更清洁,气团经过陆地时会显著受到当地排放源的影响.细颗粒物的高贡献源区主要在本地及西南侧的安徽马鞍山一带,各类颗粒物的强潜在源区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
[Abstract]:A 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 (SPAMS) was used to continuously observe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northern suburb of Nanjing in autumn 2015. Four main types of particles were selected: elemental carbon (ECN), organic carbon (OC), potassium rich (K-rich) and metal-rich (Metalanum), with a ratio of 29.399.53 and 26.558.54, respectively. The variation of particle number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four kinds of particles under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The potential source distribution of each kind of particles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backward trajectory model and the concentration weighted trajector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of particulate matter collected from clean rainfall and polluted rainfall was about 2900g ~ (-1) ~ (-1) ~ (64) ~ (50) ~ (-1) ~ (-) ~ (59) h ~ (-1), respectively. Under the polluted weather, the contribution of EC and Metal particles to the local particulate pollution increased, and the particle number of all kinds of particl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sides OC particles, the other kinds of particles generally shifted to the large particle size section. Heavy precipitation has obvious scavenging effect on all kinds of particles, in which the number of particles in large particle size sect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but in the polluted rainfall weather, precipitation scavenging effect is not obvious, and there is a difference of particle size in the scavenging effect of various kinds of particles. The quantity and category of fine particles carried by air mass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re different. Generally speaking marine air masses are cleaner than inland air masses and the air masses will b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local emission sources when they pass through land. The high contribution source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area of Ma'ansha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potential sources of all kinds of particles is also obviously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云-降水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644203,91644224)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分类号】:X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曳;亚洲粉尘的源区分布、释放、输送、沉降与黄土堆积[J];第四纪研究;2001年01期
2 刘维明;杨胜利;方小敏;王亚东;;中国西北主要粉尘源区地表物质的常量元素分析[J];中国沙漠;2008年04期
3 李锋;;沙尘源区示踪方法及分布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07年03期
4 刘青;胡振鹏;;东江源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5 王轩;陈建华;王玮;;气溶胶吸湿特性研究现状[J];中国粉体技术;2010年01期
6 王轩;陈建华;耿春梅;任丽红;陈建民;叶兴南;杨文;;北京冬季气溶胶吸湿性的观测与分析[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7 张小曳,张光宇,安芷生,陈拓,黄湘萍,朱光华,张德二;中国源区粉尘的元素示踪[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6年05期
8 夏祥鳌,王普才,陈洪滨,Philippe Gouloub,章文星;中国北方地区春季气溶胶光学特性地基遥感研究[J];遥感学报;2005年04期
9 刘煜;李维亮;周秀骥;;夏季华北地区二次气溶胶的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1期
10 徐建中,孙俊英,任贾文,秦大河;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成分分析[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文;;服务源区事业,遥感大有可为——遥感所相关工作回顾与展望[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郝立庆;王振亚;黄明强;方黎;张为俊;;种子气溶胶对甲苯光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长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6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贞;徐晓亮;侯忠新;丁锋;;青岛市不同天气系统下气溶胶浓度特性初探[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4 杨素英;马建中;;多化学组分气溶胶对暖云微物理特征的影响[A];S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2年
5 李嘉伟;韩志伟;;东亚地区气溶胶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A];第七届海峡两岸气胶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空气污染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张敏;林立;陈建民;;大西洋深海气溶胶船基监测[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张秋晨;朱彬;苏继峰;王红磊;;南京三类不同大气污染过程下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特征研究[A];S18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2年
8 李富刚;李仑格;林春英;王广河;汪晓滨;;西北地区气溶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Ⅱ)气溶胶的源和汇与沙尘暴研究综述[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杨素英;马建中;胡志晋;银燕;;可溶性有机气溶胶对CCN和云微物理特征影响的模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10 赵树云;智协飞;张华;王志立;;不同气溶胶方案对BCC_AGCM2.0.1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晓方;新疆两大沙尘暴源区生态好转[N];兵团日报(汉);2004年
2 本报记者 沈英甲;源区存在水土流失[N];科技日报;2000年
3 张胜全 梁健;东江源区防治面源污染试点方案通过评审[N];江西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莹;牛羊何时不再遍野[N];科技日报;2001年
5 张军;二次碳气溶胶的形成影响因素及其环境意义 获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面上项目[N];科技日报;2007年
6 王德英;气溶胶及其气候效应研究进展顺利[N];中国气象报;2008年
7 记者 方云静;新疆两大沙尘暴源区生态明显好转[N];新疆日报(汉);2004年
8 西虎;东江源区发展与保护难题待解[N];中国环境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宏;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及其对消光和臭氧浓度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冷春波;气溶胶界面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的FTIR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赵树云;气溶胶的有效辐射强迫及对全球气候特别是地表干旱程度的影响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4 杨燕;气溶胶对山地区域降水影晌的个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6年
5 车浩驰;基于长期观测的长三角背景区域云凝结核活化特征和预报方案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
6 张璐;长三角背景区域相对湿度对大气气溶胶散射特征影响的观测与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7年
7 刘琼;上海地区气溶胶对低层暖云的影响机制及气溶胶—云辐射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7年
8 任艳芹;典型城市及区域背景点有机气溶胶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形成机理[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6年
9 钱小东;大气气溶胶VH-TDMA装置建立及吸湿和挥发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徐鹏;北京城区亚微米气溶胶特征及其有机气溶胶的来源解析[D];西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根厚;上甸子站夏季降水期间气溶胶湿清除影响的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朱于红;MODIS C006气溶胶产品评估及其在省域大气污染研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黄伟;沙尘和人为气溶胶的直接辐射效应对亚洲气候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李力;黄山地区云凝结核与气溶胶化学成分的特性及其关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5 徐彬;南京与黄山两地气溶胶吸湿性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6 秦鑫;南京北郊重金属气溶胶特征及来源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李忠;特殊事件影响下的滨海细颗粒气溶胶的化学组分变化特征[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5年
8 郭杰;相移光谱技术在气溶胶消光系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元龙;上海市大气气溶胶光学与化学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何心河;2014年秋季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1976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197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