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一种CANON工艺处理低氨氮废水的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8-06-11 12:57

  本文选题:厌氧氨氧化 + 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 ; 参考:《环境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利用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以出水复氧回流的方式快速启动CANON工艺,并研究了启动及运行过程特征.结果表明,以出水复氧进行回流的方式可以快速启动并稳定运行CANON工艺;在污泥体积分数为25%,进水NH_4~+-N为157 mg·L~(-1),HRT为2 h的条件下,经过50 d的稳定运行,总氮去除速率NRR从1.31 kg·(m~3·d)~(-1)逐渐升高到1.47 kg·(m~3·d)~(-1).复氧回流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反应器内溶解氧的量,使得DO0.01 mg·L~(-1),对系统中的NOB起到了良好的抑制效果,同时也为An AOB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控制回流量的大小可以精确地控制NO_2~-的产生速率,使得与NO_2~-消耗速率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状态,避免了NO_2~-的积累及其硝化反应的发生.因此,复氧回流CANON工艺在运行的稳定性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为CANON工艺处理低氨氮废水提供了一个新模式.
[Abstract]:Using upflow sludge bed reactor, the canon process was quickly started by reoxygenation of efflu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rt-up and operation proces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non process can be started quickly and run stably by reoxygenation of effluent, when the sludge volume fraction is 25 and the influent NH4- N is 157mg / L ~ (-1) HRT is 2 h, after 50 days of stable operation. The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 (NRR) increased from 1.31 kg / d ~ (-1) to 1.47 kg / d ~ (-1). The reoxygenation method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amount of dissolved oxygen in the reactor, which made DO0.01 mg / L of doxorubicin (DO0.01 mg / L) play a good role in the inhibition of NOB in the system, and also provided a good growth environment for an AOB. By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reflux, we can accurately control the production rate of no _ 2 ~ (-), and make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no _ 2 ~ + reach a good equilibrium state, thus avoiding the accumulation of no _ 2 ~ (-) and the occurrence of nitrification reaction. Therefore, the reoxygenation reflux CANON process has a great advantage in the stability of oper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model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 ammonia nitrogen wastewater by the reoxygenation reflux CANON process.
【作者单位】: 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11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284,51408387) 江苏省特色优势学科二期立项项目 江苏省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苏州科技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青年项目(341410031);苏州科技学院人才引进科研项目(331411202)
【分类号】:X70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昊;周康根;;氨氮废水的几种处理技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11期

2 袁克城;马清军;苏凤林;;处理氨氮废水的技术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9年03期

3 ;开磷剑化回收氨氮废水增效益[J];贵州化工;2011年03期

4 张亮;闫永胜;;工业氨氮废水的处理[J];农业与技术;2012年07期

5 许国庆;;回收氨氮废水用常用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科技资讯;2012年26期

6 李建平;化肥厂氨氮废水的治理[J];化工环保;1995年06期

7 钟理,谭春伟,胡孙林,刘军,徐光明,陈微明,廖平;氨氮废水降解技术进展[J];化工科技;2002年02期

8 应德煌;氨氮废水治理方案的选择[J];福建化工;2003年02期

9 李雯;氨氮废水的深度水解[J];化工环保;2004年03期

10 刘国文;王继徽;;含氟含氨氮废水的治理[J];硬质合金;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健;胡晓静;安会琴;黄唯平;;分子筛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林海波;徐红;杨喜波;张恒彬;;在流动式电解槽中氨氮废水的间接电氧化[A];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方;;回收无机氨氮废水用集成膜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五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方;;回收无机氨氮废水用集成膜技术的研究进展[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乔向利;刘哲;刘志伟;曾颖林;张振家;;光引发制备包埋菌对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影响[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下)[C];2009年

6 许延辉;马莹;胡卫红;徐海平;乔军;;沉淀法处理稀土生产过程中氨氮废水的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辛铭;氨氮废水减排技术锁定四产业[N];中国化工报;2008年

2 记者 王孝弟;水煤浆技术攻克氨氮废水难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吉明亮 李根荣 李期辉 赵晓;600多万元处理费怎样省下?[N];中国环境报;2009年

4 杨文;让难处理的焦化为水变净[N];中国冶金报;2006年

5 记者 李大庆;我国氨氮废水首次实现资源化处理[N];科技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束洪福;氨氮废水资源化技术治污增效双赢[N];科技日报;2012年

7 记者 姜小毛;气水分离膜处理技术获国家推广[N];中国化工报;2011年

8 王春梅 张永奇 黄小卫 龙志奇;稀土冶炼废水要从源头治理[N];中国冶金报;2012年

9 蔡忠仁;我国ADC发泡剂行业污染严重[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郑昭;有效防治ADC发泡剂造成的污染[N];福建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钟金松;从化钽铌冶炼厂废水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端峰;壳牌炉粉煤灰合成沸石及其脱氮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杨晶;改性TiO_2光催化降解氨氮废水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高兴旺;改性锡锑氧化物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处理高盐氨氮废水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4 刘国文;钽铌冶炼含氟含氨氮废水的治理[D];湖南大学;2007年

5 宋建昕;钽铌生产氨氮废水的处理与工程初步设计[D];湘潭大学;2008年

6 吴奇;承德沸石处理氨氮废水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7 訾培建;微波技术处理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8 姚燕;微波—活性炭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彭佳乐;新型铜基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李健昌;沸石去除中低浓度工业氨氮废水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5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05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