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中国“节能减排”效果评估——基于不同类型数据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9 10:52

  本文选题:节能减排 + 综合视角 ; 参考:《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摘要】:现有的节能减排评价研究,一般选择单一视角、可持续发展视角或核算视角三个视角之一来构建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充分比较分析三种视角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视角"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接着,本文以"综合视角"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级截面数据,测度了全国1992—2013年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和2012年分地区节能减排综合指数。结果表明我国节能减排综合指数的发展周期与中央政府的五年规划周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各省节能减排综合指数呈现出右偏分布,且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省份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体上要好于边远地区经济落后的省份。
[Abstract]:The exist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valuation research, generally choose a single perspecti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or accounting perspective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n the basis of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dex system from three angles of view,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 system from the comprehensive angle of view. Then, based on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the paper measures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from 1992 to 2013 in China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2012 by using time series data and provincial sec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comprehensive index in China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five-year planning cycle, and the provincial comprehensiv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dex shows a right-sided distribution. Moreover,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of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provinces in coastal area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backward provinces in remote area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广东省政法委;
【基金】:国家统计局重点项目(编号:2011LZ02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12BAC03B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1&ZD045)的资助
【分类号】:F206;X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队家;;高速公路运营期节能减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年12期

2 王兵;刘光天;;节能减排与中国绿色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5期

3 李宁;刘铭;杨印生;;生态文明视角下山东省工业节能减排绩效评价[J];生态经济;2015年05期

4 袁海娣;;通信行业节能减排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5 陈黎明;王颖;田建芳;;中国省域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性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5年01期

6 李霞;;我国省域节能减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理论月刊;2013年04期

7 饶清华;邱宇;许丽忠;张江山;蔡如钰;赵扬;;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8 王俊岭;赵瑞芬;王贤;;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和谐度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2年09期

9 肖琪;;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2012年08期

10 饶清华;邱宇;许丽忠;张江山;;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与绩效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娟;煤炭矿区节能减排多目标优化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玲玲;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四军;罗丹;WANG Jiaxing;;中国能源利用效率β收敛性的区域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年03期

2 王舒鸿;崔欣;宋马林;;大数据在环境技术进步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7年02期

3 张豪;何宇;张建华;;中国主要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及空间溢出——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08期

4 李军;陈卓;;沮漳河防洪治理工程节能降耗指标体系建立和运用[J];价值工程;2017年11期

5 石峻驿;周妮文;练泽锷;;中国“节能减排”效果评估——基于不同类型数据的比较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6 陈瑞;齐天翔;;地方政府举债对工业经济水平的影响——来自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7年04期

7 陈瑞;;地方政府举债影响工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年02期

8 张同斌;;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能否“利当前”并“惠长远”[J];财贸经济;2017年03期

9 张思雪;林汉川;;新常态下创新与社会责任对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影响研究——基于全球108个国家海外消费者的问卷调查[J];中国软科学;2017年02期

10 丰超;王苗;黄健柏;;绿色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环境经济影响?——基于非参数方法的解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项琴;高速铁路桥梁救援定点优化设置理论及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雅;长三角能源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旭红;基于辽宁省建设项目投资的经济环境协调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3 张子扬;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贸与环境协调的评价与预测[D];青岛大学;2015年

4 董振兴;我国副省级城市产融结合基础比较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5 李立叶;基于时空差异的新疆区域ESRE系统协调发展评价与预测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6 曹青青;石油—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7 吴剑崇;基于PCA-DEA的中国各地区人口、能源、 经济、环境综合效率的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沛沛;;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高速公路隧道节能绩效评价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年22期

2 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3 张宇;蒋殿春;;FDI、政府监管与中国水污染——基于产业结构与技术进步分解指标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4年02期

4 王建辉;;浅论山西省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现状与发展[J];山西交通科技;2013年04期

5 饶清华;邱宇;许丽忠;张江山;蔡如钰;赵扬;;基于多目标决策的节能减排绩效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刘瑞翔;安同良;;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变化趋势与因素分析——基于一种新型生产率指数构建与分解方法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11期

7 陈黎明;邓玲玲;;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3E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年05期

8 许涤龙;钟雄;欧阳胜银;;经济发展阶段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影响分析[J];湖湘论坛;2012年02期

9 何小钢;张耀辉;;技术进步、节能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型——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实证考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10 王珊珊;王宏起;;基于投影寻踪的R&D联盟伙伴贡献度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卢有麟;流域梯级大规模水电站群多目标优化调度与多属性决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董琨;中国产业结构多目标动态随机优化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徐泽水;几类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欧文;长株潭两型生态城市建设统计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穆树川;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河南大学;2010年

3 于健;基于PLS回归方法在经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卢庆华;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节能减排 责任与竞争力论坛”在京召开[J];节能与环保;2007年04期

2 王择;;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J];节能;2007年05期

3 ;八项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工作[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年02期

4 邹晶;;节能减排:压力与动力同在[J];世界环境;2007年03期

5 马瑞;;以行动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J];环境保护;2007年12期

6 ;我国2010年节能减排目标和要求[J];中国橡胶;2007年14期

7 ;我国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J];中国橡胶;2007年14期

8 王克群;;节能减排的意义及对策[J];延边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9 阳斌;;切不可打着“节能减排”的幌子[J];中国有色金属;2007年08期

10 哲生;;煤炭工业“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确定[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祥左;;对当前节能减排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方案出台[A];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扩大工作会议暨节能减排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金世良;付登科;童颖;;农村节能减排势在必行[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王金芳;;关于落实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许祥左;;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许祥左;;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思考[A];控制“三废”污染 搞好矿区生态安全论文集[C];2008年

7 ;发改委:2012年节能减排目标有望完成[A];《电站信息》2012年第7期[C];2012年

8 寇刘秀;;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3年

9 赵浩敏;;“硬约束”为节能减排护航[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10 王昕杰;;完善节能减排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汲传排;深挖潜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再上新台阶[N];北京日报;2007年

2 刘瑞杰;节能减排不可“孤军奋战”[N];中国财经报;2007年

3 记者 王庆华;狠抓落实 确保完成全市节能减排目标任务[N];赤峰日报;2007年

4 徐琦;节能减排决心目标和责任不变[N];中国环境报;2007年

5 查玮;大型国企应做节能减排表率[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于平;吉林青年企业家投身节能减排[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转变发展思路 推进节能减排[N];长江日报;2007年

8 记者 张朝登;节能减排是刚性指标铁的纪律[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易家言;将节能减排培育成利润增长点[N];中国冶金报;2007年

10 柳祖林;节能减排,,不能只是上边热[N];中国冶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修静;节能减排视角下的中国工业增长动力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安伟;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陆婕;青岛市节能减排内涵、评价和战略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军;燃煤发输电侧节能减排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6 张蓓佳;煤矿企业节能减排动力机制及体系构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赵书新;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方国昌;一类新型节能减排系统的分析和应用[D];江苏大学;2013年

9 周力;开放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协调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莉;电力产业节能减排机制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文飞;“十一五”期间浙江省节能减排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月;面向节能减排的车辆检测站网点布局优化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林双;成都市节能减排政策体系的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佳;采暖城市节能减排技术与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付振茹;“中央—地方”政府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行为的委托代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韩旭;淄博市临淄区工业节能减排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廖永涛;基于疏浚机具改良的疏浚船舶节能减排探索[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刘畅;吉林省工业节能减排经济政策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9 赖晓雯;基于节能减排的高污染产业转型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马信缘;油气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39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39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