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耦合丝状菌监测方法在污泥膨胀中的应用
本文选题:活性污泥 + 污泥膨胀 ; 参考:《中国给水排水》2017年15期
【摘要】:丝状菌过度生长诱发的活性污泥膨胀是影响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原因之一。活性污泥体积指数(SVI)是判断污泥膨胀过程的关键指标,但无法对膨胀本质——丝状菌的动态变化提供有效信息。在某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整污泥膨胀及实施膨胀控制策略的过程中,利用多维度耦合丝状菌监测方法对活性污泥性状、丝状菌种群及主要致膨丝状菌动态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在以SVI划分的不同膨胀阶段,耦合监测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定性和定量丝状菌及其种群动态变化,同时对微丝菌(Microthrix parvicella)生长位置及生长状态的准确判定为膨胀整体进程判断及膨胀有效防控提供了直观、准确的微生物信息证据。定量PCR结果显示,耦合监测方法的定量结果不仅与分子生物学精确定量结果的趋势相一致,同时具有相对快速、现场可操作性强、成本低等优势,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泥膨胀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Abstract]:The activated sludge bulking induced by the overgrowth of filamentous bacteria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The activated sludge volume index (SVI) is the key index to determine the expansion process of the sludge, but it can not provide effective information on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essence of the bulking,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sludge in a large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the process of expansion and expansion control strategy,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ated sludge, filamentous species and main inflated filamentous bacteria were monitored by multidimensional coupling filamentous bacteria monitor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upling monitoring method could not only effectively qualitative and quantify the filamentous bacteria and their population dynamics in the different expansion stages divided by SVI.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growth position and growth state of microfilament (Microthrix parvicella) provides visual, accurate microbiological information evidence for the judg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expansion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xpansion. Quantitative PCR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the coupling monitoring method are not only with the trend of the accurate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molecular biolog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latively fast, strong field operation and low cost, which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actual sludge bulking control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水质检测中心;国家研究委员会水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78489)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文洲,杨敏,郑少奎,冯贵颖,杨清香;酵母菌处理系统中丝状菌性膨胀的诱因及控制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S1期
2 李志华;莫丹丹;王晓昌;;密集生长条件下丝状菌结构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3 陈红英,王增长,牛志卿;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丝状菌[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04期
4 任安安;王增长;;利用丝状菌处理生活污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4期
5 高景峰;苏凯;张倩;陈冉妮;彭永臻;;底物种类和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丝状菌膨胀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6 薛志成;;漂染污水处理中的丝状菌[J];染整技术;2006年10期
7 康丽萍;;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丝状菌膨胀研究现状及展望[J];甘肃科技;2010年12期
8 李志华;莫丹丹;赵静;刘进民;姬晓琴;;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丝状菌演替规律及其菌丝缠绕特性分析[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9 罗德春;曹申存;孙锡平;;丝状菌膨胀机制与控制原理[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孟建丽,杨云龙;活性污泥丝状菌的膨胀机理[J];山西建筑;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郝坤;高春娣;武联菊;王丽;;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状态的稳定性在A/O工艺中的试验验证[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2 李春放;刘宏华;艾美红;;污泥膨胀现象、原因及对策[A];“第五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春放;刘宏华;艾美红;;污泥膨胀现象、原因及对策[A];“海大杯”第六届全国染整机电装备暨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斯坦;高海娟;李美;;污水处理中的污泥膨胀问题研究[A];全国矿区环境综合治理与灾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云霞;郭淑琴;季民;邢国平;;膜生物反应器控制污泥膨胀的试验研究[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士丰;金红月;刘红梅;;污泥膨胀对膜生物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A];2008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会暨全国水网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彭赵旭;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的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小龙;基于自组织模糊神经网络的丝状菌污泥膨胀抑制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2 谢锴;原生动物和丝状菌对好氧颗粒污泥结构特性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莫丹丹;密集生长条件下丝状菌结构特征及致密方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云姣;改善气液传质效率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5 王俊博;宏观与微观生态非线性动力学及丝状菌膨胀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刘超;颗粒化条件下丝状菌颗粒形成过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7 任安安;利用丝状菌和膜分离技术处理生活污水[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8 曲洛娟;丝状菌对活性污泥性质及自生动态膜过滤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9 桂丽娟;污泥丝状菌微膨胀的引发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勇;不同含盐量下好氧颗粒成长模式及高含盐量下丝状菌的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52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5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