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郑州市城市热岛效应分析及预测
本文选题:热岛效应 + 马尔可夫模型 ; 参考:《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基于4期TM遥感影像数据对郑州市热环境的空间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郑州市未来9年的热环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0—2013年,郑州市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发展方向的移动,四环以内的热岛类型正趋于恶化,三环内热岛类型由次低温区、中温区向高温区转移,三环至四环区域内,热岛类型由次低温区向中温区转移,四环以外东南部受到工厂外迁引起的地表温度升高,其余大部仍处于次低温区。未来9年,在现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郑州市四环内的热岛效应可能会加剧,截至2022年,低温区、次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超高温区的热岛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0.41%,21.01%,68.96%,9.19%,0.38%。植被减少及建筑物增多是热岛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植被以及水域具有很好的"冷岛"效应,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消减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TM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of 4 periods, the spatial dynamic change process of thermal environment in Zhengzhou is analyzed, and the trend of therm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 Zhengzhou in the next 9 years is predicted by using Markov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2000 to 2013, the heat island effect of Zhengzhou City moved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ity, and the type of heat island within the fourth ring is getting worse. The type of heat island in the third ring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sub-low temperature region, the middle temperature zone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area, and the third ring to the fourth ring region. The heat island type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sub-low temperature region to the middle temperature area.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southeast of the fourth Ring Road is increased by the factory migration, and the rest is still in the sub-low temperature region. In the next nine years, the heat island effect in the fourth Ring Ring of Zhengzhou City may be intensified in the coming nine years. By 2022, the proportions of the heat island type area in the low temperature region, the sub-low temperature region, the middle temperature region, the high temperature area and the ultra-high temperature area are 0.411m21.01ng 68.96n9.19 and 0.380.38, respectively. The decrease of veget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buildings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the heat island effect. Vegetation and water have a good "cold island" effect,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ducing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05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01206) 河南省科技攻关(162102310093)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30600407) 河南省交通厅项目(2013J49);河南省交通厅项目(2014Z06)
【分类号】:X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转年;阴秀菊;;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及气象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2 马东升;;朝阳市城市热岛效应浅析[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邱新法;顾丽华;曾燕;姜爱军;何永健;;南京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6期
4 蒋世章;余明;季青;;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综述[J];大众科技;2008年12期
5 金苏毅;江洪;;基于遥感手段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6 王雪;白降丽;;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史瑞华;;通过绿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初探[J];山西林业;2008年01期
8 陈群玉;;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分析及缓解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7期
9 卢凌威;吴福尚;;城市热岛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16期
10 但尚铭;许辉熙;叶强;陈刚毅;但玻5;;我国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方法综述[J];四川环境;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李庆祥;江志红;;中国东南部地区城市热岛效应对气温增暖的影响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陈志会;崔桂香;许春晓;张兆顺;;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因素的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李艳平;胡鹏;陈秀杰;冉桂平;丁圣;;济南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刘际超;李国庆;;浅谈城市热岛效应的危害和改善方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5 彭华青;钱培东;朱凌云;;无锡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应用[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李延明;郭佳;;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缓解措施研究[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7 罗茜;;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热岛效应[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8 董海鹰;侯建伟;刘学忠;郭丽娜;;青岛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9 付雪婷;薛静;王青;葛淼;;城市热岛效应与健康[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王清川;张绍恢;;廊坊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预测研究与预测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陈慧 巴顿 记者 次旦卓嘎;拉萨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加强[N];西藏日报;2010年
2 王忠田;绿化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3 通讯员 季[?;苏州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获专利[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记者 晓勇;气象专家将研究拉萨城市热岛效应[N];西藏日报(汉);2011年
5 本报记者 龙会琴;关注城市热岛效应[N];西藏日报(汉);2011年
6 本报记者 钱怡 尤志卉 徐磊;图说苏城高温[N];苏州日报;2010年
7 吴晓芳;城市气候与环境气象[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记者 乐绍延;“城市热岛效应”使东京气温上升[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瑜;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宏观动态监测和模拟预测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邱海玲;北京城市热岛效应及绿地降温作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大为;杭州湾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黄利萍;天津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李国松;基于遥感技术的哈尔滨城市热岛效应缓解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张瑞;济南道路交通与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5 胡平;基于Landsat 8的成都市中心城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毛文婷;基于遥感图像信息容量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7 谭康豪;街道峡谷形式和表面材料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机制[D];广西大学;2017年
8 董韶伟;重庆市下垫面热效应及城市热岛效应的流动观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苏德勒格其;呼和浩特市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徐振东;城市热岛效应成因的研究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55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55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