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污泥吸附痕量典型药物影响因素
本文选题: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 + 剩余污泥 ; 参考:《化工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不能完全去除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存在于剩余污泥中。当污泥经土地或农业利用,其中含有的PPCPs可能释放出来,污染水环境,因此,揭示PPCPs经污泥吸附去除的影响因素,对于预测或评估污泥中PPCPs含量尤其重要。以北京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痕量浓度下3种典型药物在污泥中的赋存特性。随pH增大,环丙沙星与磺胺甲唑的吸附容量减小,而扑热息痛的吸附容量增加;主要是因为pH不仅改变药物在水中的存在形态,而且影响微生物细胞体的表面电位。胞外聚合物(EPS)对污泥吸附3种典型药物均有促进作用,且不依赖于pH;主要是因为EPS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与有机物成分决定污泥吸附药物性能。
[Abstract]:Tradit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can not completely remove drug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 and may exist in excess sludge through adsorption. When the sludge is used by land or agriculture, the PPCPs contained in the sludge may be released and polluted the water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veal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sorption and removal of PPCPs by sludge in order to predict or evaluate the content of PPCPs in sludge.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typical drugs in sewage sludge at trace concentration were studi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PLC-MS). With the increase of pH,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iprofloxacin and sulfamethazol decreased, whil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aracetamol increased, mainly because pH not only changed the morphology of the drug in water, but also affected the surface potential of microbial cell body. Extracellular polymers (EPS) can promote the adsorption of three typical drugs by sludge and do not depend on pH mainly because the metal ions and organic compounds in EPS determine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sludge.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荷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5M580968) 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项目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一般项目(SQKM201710016001)~~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甘秀梅;严清;高旭;张怡昕;訾成方;彭绪亚;郭劲松;;典型抗生素在中国西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中的行为和归趋[J];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2 王丹;隋倩;赵文涛;吕树光;邱兆富;余刚;;中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14年09期
3 潘寻;贲伟伟;强志民;;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步测定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的多类抗生素残留[J];分析测试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兆新;董晓;孙晓杰;彭吉星;邢丽红;郭萌萌;潘明轩;吴蒙蒙;;渔业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残留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年07期
2 唐琨;;pH值对水体检测过程中6种抗生素回收率的影响[J];天津科技;2017年07期
3 黄建;田森林;李英杰;;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水环境光化学转化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7年S1期
4 曹达U_;王振;郝晓地;汪群慧;;剩余污泥吸附痕量典型药物影响因素[J];化工学报;2017年08期
5 高敏君;刘根起;薛亚峰;陈小娟;师维江;范晓东;;红霉素分子印迹二维光子晶体水凝胶传感器的研究[J];分析化学;2017年05期
6 赵东豪;王强;王旭峰;黎智广;黄珂;李刘冬;;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养殖水体中49种兽药的残留量[J];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7年03期
7 曾凡成;刘益兵;王红宇;;高铁酸钾去除水中磺胺甲恶唑[J];净水技术;2017年04期
8 江晶;熊英;冯涛;王剑虹;胡筱敏;;紫外消毒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耐药菌去除的影响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7年02期
9 崔诗瑶;李婧;曹海艳;范力博;苏玉红;;三种蔬菜对水中四环素的吸收累积效应[J];蔬菜;2017年04期
10 GUAN Yidong;WANG Bo;GAO Yongxia;LIU Wen;ZHAO Xiaoli;HUANG Xiaofeng;YU Jianghua;;Occurrence and Fate of Antibiotics in the Aqueous Environment and Their Removal by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China:A review[J];Pedosphere;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智皓;段艳平;孟祥周;陈玲;;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其受纳水体中5种典型PPCPs的赋存特征和生态风险[J];环境科学;2013年03期
2 杨凯;葛林科;那广水;姚子伟;赵元凤;;水中VA唑烷酮类抗生素利奈唑酮的光化学行为[J];科学通报;2012年26期
3 谢文;陈笑梅;丁慧瑛;侯建波;奚君阳;钱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位素稀释法对蜂王浆中10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检测[J];分析测试学报;2010年05期
4 唐才明;黄秋鑫;余以义;彭先芝;;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水环境中微量磺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甲氧苄胺嘧啶与氯霉素的检测[J];分析测试学报;2009年08期
5 刘莹;管运涛;水野忠雄;张锡辉;津野洋;祝万鹏;黄霞;;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类污染物研究进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2009年03期
6 王朋华;袁涛;谭佑铭;;水环境中药物污染及迁移转化行为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09期
7 罗义;周启星;;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一种新型环境污染物[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8期
8 唐玉霖;高乃云;庞维海;李青松;;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在水环境中的现状与去除研究[J];给水排水;2008年05期
9 常红;胡建英;王乐征;邵兵;;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磺胺类抗生素的调查研究[J];科学通报;2008年02期
10 周海东;黄霞;文湘华;;城市污水中有关新型微污染物PPCPs归趋研究的进展[J];环境工程学报;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旺盛;刘燕;;染料的生物污泥吸附[J];化学通报;2007年02期
2 孙文田;董德明;张荣;朱艳芳;;玉米加工污水剩余污泥吸附铅和镉的影响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年06期
3 沈祥信;李小明;曾光明;杨麒;管慧玲;;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年04期
4 谭丽泉,卢宝光;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曾国驱,肖晓科,贾宗剑,蔡小伟,孙国萍;活性污泥吸附预处理重油裂化制气废水[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4期
6 韦林,刘绍根,倪丙杰,洪天求;污泥吸附性能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1期
7 蒋成爱,吴启堂,吴顺辉;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土壤与环境;2001年04期
8 刘超;杨永哲;宛娜;;铝污泥吸附六价铬的特征和机理[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9 李芬芳;宋勇;陈刚;;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迪;于常武;刘刚;赵靖雨;魏明;杨帅;;脱水污泥吸附去除废水中钼污染物的研究[J];辽宁化工;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静;吴树彪;董仁杰;;脱水铝系污泥吸附去除水溶液中磷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吴骏;何品晶;章骅;邵立明;;污泥吸附还原水环境中六价铬[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马宏林;贺涛;洪雷;魏东洋;李杰;许振成;;给水污泥吸附磷的动力学及热力学特性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昂;污泥吸附除磷脱氮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丽丽;活性污泥吸附降解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试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武文会;腐殖酸对活性污泥吸附铜离子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施萍;腐殖酸对SBR中活性污泥吸附去除铜离子的影响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4 李雨霏;利用剩余污泥吸附铜、镉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孔海霞;环境调控对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的影响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1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6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