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物质热解过程中持久性自由基的产生过程及机理

发布时间:2018-06-28 04:16

  本文选题:生物炭 + 模型化合物 ; 参考:《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Free Radicals, EPFRs)是一种污染物,环境持久性自由基是相对传统关注的短寿命自由基而提出的。是指自由基在环境中的存在时间比一般的自由基寿命长,EPFRs在环境中存在数十分钟到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并且具有顺磁稳定性,可以诱发生物系统产生更多的氧化应激有机物。EPFRs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具有更强的环境持续性和毒性,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特别是云南地区,处于高原地区,并且土壤以富铝土为主,土壤中铁与多羧基有机酸络合,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类光Fenton反应,中间产物有自由基的生成,另外在大气中因为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在经过紫外线的照射之后也可以产生持久性自由基,因此环境中处处存在EPFRs,并且也对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生物炭作为近些年来关注比较多的物质,他有一系列的优点,但是其在制备的过程中,由于热解,生物炭中也存在EPFRs。并且由于不同来源的生物炭,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稳定性,并且可能导致其中含有的EPFRs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本文选用在云南地区广泛种植的红松的木屑和农作物水稻的秸秆来进行原位反应和在不同温度和氛围条件下制备成生物炭,并且选取了这两种生物质中的重要组分木质素和纤维素也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是为了研究生物炭中持久性自由基的产生机理,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结构过于复杂,因此基于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结构,选取了一系列具有单一结构的模型化合物。大致分为三类:直链类模型化合物(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乙烯醇PVA); C-O杂环类模型化合物(B-环糊精);芳香环类模型化合物(聚苯乙烯PS,聚苯醚PPO)来进行原位反应以及制备成不同温度和氛围下的生物炭来进行研究。首先对于这些生物炭进行理化性质、热稳定分析。生物炭及原样的理化性质,热稳定性通过元素分析仪(Elemental analyser),傅立叶红外变换仪(FTIR),差热热重仪测定。本研究首先对实验所选取的物质制备的生物炭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利用元素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变换仪,差热热重等手段,发现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会有更多的芳香性结构的生成,但是对于两种常规的生物质(水稻秸秆、红松木屑)来说,由于本身含有的无机矿物和有机质的相互作用保护了有机质,而模型化合物都是结构明确的单一成分,这就使得这两种生物质的炭化程度比模型化合物的较低。并且在氧气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的炭化率比在相同温度下氮气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的炭化率高,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燃烧或者氧化已经比较剧烈,此时通入氧气会使得燃烧程度更为剧烈,从而使得样品出现相关的质量损失,并且一旦样品中的燃料烧尽,样品的质量和灰分也就保持一定了。本研究还利用电子顺磁测了实验中所制备的生物炭中的自由基的EPR信号图,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生物炭中自由基的含量明显呈上升趋势;并且还是在氧气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中的自由基含量比在氮气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中的自由基含量高;说明温度和生物炭制备的氛围都是影响生物炭中自由基含量的重要因素。归纳三类模型化合物的生物炭中的自由基含量,得出:直链类结构物质的生物炭中自由基含量≥杂环类结构物质的生物炭中自由基含量苯环类结构物;另外对于同样含有芳香环的PS和PPO, PS的生物炭中自由基含量PPO的生物炭中自由基含量,由于苯环位置的不同,接着做了对这两种物质生物炭的水洗实验,得出:PS的生物炭中自由基含量的下降率PPO的生物炭中自由基含量的下降率,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苯环在主链上的PPO的生物炭中产生的自由基含量虽然少但是较为稳定,苯环在侧链的PS的生物炭中产生的自由基含量多但是不稳定,容易洗掉。另外因为选取的实验样品的分子量是不相同的,而且实验中分子量大的生物炭中的自由基有可能产生的少,而分子量小的生物炭中的自由基含量高,这就说明生物炭中自由基的产生与原材料的分子量大小是没有关系的。本论文还利用电子顺磁对所选择样品进行了原位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氛围和结构对于生物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与制备成生物炭中的情况一致。总而言之,生物炭中自由基的产生不仅与制备生物炭时的温度和氛围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生物炭的结构息息相关。而且生物炭中的自由基的类型更是与结构密切相关。实验证明不同结构的模型化合物产生的自由基的含量和类型都是存在差异的。但是由于生物炭在制备的过程中出现的自由基对于环境的影响是重大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对于生物炭中自由基的环境效应还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
[Abstract]:Environmental persistence free radical ( EPFRs ) is a kind of pollutant , and the persistent free radical of environment is a relatively traditional short - life free radical .
In this paper , the properties of the biochar prepared by experiments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mass and the ash content of the biochar prepared in the experimen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model compounds .
and the free radical content in the biochar prepared under the oxygen condition is higher than the free radical content of the biochar prepared under the nitrogen condition ;
The content of free radicals in the biochar of three kinds of model compounds was summarized .
In addition , the free radical content in the biochar of PS and PPO , PS , which also contains aromatic rings , is not related to the temperature and atmosphere of the raw material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e radicals generated in the biochar of PS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atmosphere in the biological carbon .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力;刘娅;陆宇超;梁中耀;张鹏;孙红文;;生物炭的环境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1年08期

2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J];地球与环境;2012年01期

3 张千丰;王光华;;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J];土壤与作物;2012年04期

4 陆海楠;胡学玉;刘红伟;;不同裂解条件对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08期

5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1期

6 李飞跃;梁媛;汪建飞;赵玲;;生物炭固碳减排作用的研究进展[J];核农学报;2013年05期

7 孟军;陈温福;;中国生物炭研究及其产业发展趋势[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8 郭文娟;梁学峰;林大松;徐应明;王林;孙约兵;秦旭;;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9 关连珠;周景景;张昀;张广才;张金海;禅忠祥;;不同来源生物炭对砷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10期

10 王晓佩;薛英文;程晓如;刘芸;;生物炭吸附去除重金属研究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国清;;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苹;潘波;焦杏春;;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闫智培;李十中;;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震宇;郑浩;李锋民;;湿地植物芦竹生物炭的制备及特性表征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陈再明;陈宝梁;;不同裂解温度制备的松木屑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行为[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李程;李小平;;生物炭对滩涂盐碱土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十二章)[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刘霞;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靖tD;把生物炭还给农田[N];沈阳日报;2012年

3 白云水;唐山农民发明秸秆提取生物炭新技术[N];江苏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张晔;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N];科技日报;2013年

5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常云亮 王小胜;农民王有权将秸秆变成“香饽饽”提取生物炭和焦油新技术获国家专利[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班玮;二氧化碳变害为宝的新妙招[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罗冰;生物炭渐火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N];粮油市场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郝晓明;为子孙留一片沃土蓝天[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鄂洋;生物炭表面有机小分子及其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2 张杰;秸秆、木质素及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氮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孙大荃;生物炭碳源驱动土壤微生物区系代谢作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4 吴洁;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与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固碳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谢淘;生物炭的特性分析及其在黄水资源化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5年

6 刘宁;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农业中应用的基础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7 NGUYEN THI HUONG;生物质炭对西北地区土壤质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江琳琳;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9 程效义;生物炭还田对棕壤氮素利用及玉米生长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10 宗海英;花生壳生物炭对中国北方酸化土壤硝化过程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靖;不同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双酚A和磺胺甲VA唑的吸附[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昌见;生物炭对砂壤土理化性质及番茄生长性状的影响及其关键应用技术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3 梁桓;影响生物炭基氮肥氮素释放因素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4 武玉;生物炭对土壤中磷的形态转化以及有效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5 李阳;生物炭输入对纳帕海青稞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特征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6 邱志腾;生物炭对红壤的降酸效果与毛豆生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5年

7 吴晶;生物炭精控制备方法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8 盖霞普;生物炭对土壤氮素固持转化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王丽丽;不同生物炭对铅锌矿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于志红;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076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076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