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湍流与化学团聚耦合促进燃煤细颗粒物的清除

发布时间:2018-07-10 09:34

  本文选题:燃煤飞灰 + 湍流团聚 ; 参考:《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燃煤飞灰中的细颗粒物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很大,传统静电除尘器对细颗粒物的清除效率很低。在团聚室内设置湍流器件,改变颗粒的运动,同时喷入化学团聚剂进一步促进细颗粒物长大而清除。研究发现湍流团聚装置中涡片结构影响颗粒的流动,斜涡片比十字形涡片性能更优越;安装扰流柱后更有利于提高颗粒的数量清除效率。团聚室内颗粒浓度为3 g·m-3时,颗粒团聚清除效率最佳。在湍流与化学团聚耦合作用后,颗粒总质量清除率能达到53.6%,总数量清除率达到68.9%,但化学团聚剂对质量清除率的作用更为明显。
[Abstract]:Fine particles in coal fly ash are harmful to human body and environment,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raditional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is very low. Turbulence devices were installed in the agglomeration chamber to change the movement of particles, and the chemical agglomeration agent was injected into the agglomeration chamb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fine particles to grow and clear. It is found that the vortex structure affects the flow of particles in the turbulent agglomeration device, and the oblique vortex is better than the cross-shaped vortex, and the scrambling column is more favorable to improv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article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s in agglomeration chamber is 3 g m-3, the agglomeration clearance efficiency is the best. After the coupling of turbulence and chemical agglomeration, the removal rate of total particle mass can reach 53.6 and the total removal rate of quantity reaches 68.9, but the effect of chemical agglomeration on mass clearance is more obvious.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06080) 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2015GSF117026)
【分类号】:X7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英;肺癌与长期暴露于细颗粒物有关联[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4期

2 赵毓梅,李秋营,范建,李炳太;大气粗细颗粒物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年04期

3 王耘;;科技期刊中“细颗粒物”符号表示方法调查与分析[J];中国科技术语;2014年01期

4 范柏祥,孙熙,王金波;可吸入细颗粒物的治理[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03期

5 杨书申;邵龙义;;大气细颗粒物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6 冯加良;胡小玲;管晶晶;赵伟;;上海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酸度及其与组成的关系[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柴发合;高健;王淑兰;;大气细颗粒物监测的政策制定和标准设计[J];环境保护;2011年16期

8 张莉君;东春阳;许慧慧;施烨闻;金奇昂;刘立平;沈先标;;上海市两社区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状况[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8期

9 杨春雪;阚海东;陈仁杰;;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水平、成分、来源及污染特征[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08期

10 ;揭开迷“雾”中的重重秘密——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解析我国空气中细颗粒物形成机制及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阳;付柏淋;;两种典型通风方式下室内细颗粒物去除效果的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2 蒲维维;赵秀娟;张小玲;徐敬;徐晓峰;孟伟;;奥运前后北京地区细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冯加良;;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来源探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洪也;周德平;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董玉敏;;沈阳城区春节期间大气细颗粒物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来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王子晔;李宁;;浅谈PM2.5防控专利技术开发[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9 叶兴南;尹姿;唐尘;陈建民;;基于吸湿性测量分析上海大气亚微米细颗粒物的混合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陈晨;银燕;钱凌;王巍巍;陈宇;李嘉鹏;;南京北郊冬季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Ⅱ)[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苡婷;上海细颗粒物污染状况堪忧[N];上海科技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任震宇;细颗粒物威胁“健康出行”[N];中国消费者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周迎久;细颗粒物控制成约束性指标[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强化源头削减 分区分类控制[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记者 徐维欣;细颗粒物标准制定尚需时日[N];文汇报;2009年

6 通讯员 王双瑾;探寻PM_(2.5)真相[N];中国环境报;2013年

7 记者 拓玲;征细颗粒物排污费改善空气质量[N];西安日报;2012年

8 刘敬奇;北京发布清洁空气行动计划[N];中国环境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贺小巍;每个人既是PM2.5的受害者也是参与者[N];陕西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荣丽君;我市在全省率先监测PM2.5[N];西宁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斌;细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其对前体物排放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2 吴伊人;含油雾的环境空气中微细颗粒物净化用纤维滤料的织物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5年

3 王晓斐;Gprc5a基因缺失小鼠对SiO_2诱导的肺损伤易感性增加[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张英志;柴油车细颗粒物理化性质及其排放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5 王飞;废水中细颗粒物过滤去除机理研究及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朱继保;细颗粒物的电收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高知义;大气细颗粒物人群暴露的健康影响及遗传易感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顾泽平;大气细颗粒物有机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及其在源解析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志春;汽车细颗粒物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2 马琼锦;上海二城区大气细颗粒物致大鼠肺损伤的比较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赵园园;济南市细颗粒物污染及管理建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宋劭萌;某高新园区空气PAHs污染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韩雪;大气细颗粒物对小鼠表皮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李英红;兰州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化学成分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7 杜蔚;青藏高原背景站细颗粒物理化特性及粒子增长机制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

8 朱礼波;兰州市不同细颗粒物中PAHs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5年

9 高杰;燃烧火焰中汞的形态转化及富集微细颗粒物的规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10 张帝;颗粒物撞击粘附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12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112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4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