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水体中微囊藻属迁移轨迹的数值模拟
本文选题:微囊藻属 + 迁移轨迹 ; 参考:《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5期
【摘要】:通过建立水质模型与微囊藻属浮力调节模型相结合的复合模型,模拟微囊藻属在静止水体中的迁移轨迹.模拟结果表明:微囊藻属在不同水深的水体中呈现不同的迁移轨迹.当水深较浅,大量光强可以直射水底时,不同直径大小的微囊藻群体均沉降在水底;当水深较深时,不同直径大小的微囊藻群体均在水深方向周期性上浮下沉运动.群体直径大小决定微囊藻属的垂向迁移幅度,直径越大的微囊藻群体在水深方向的迁移幅度越大.消光系数决定微囊藻属的迁移中心位置,消光系数小,微囊藻属在水深较深处运动;消光系数大,微囊藻属在靠近水面处运动.
[Abstract]:The water quality model and the buoyancy regulation model of Microcystis were established to simulate the migration trajectory of Microcystis in stationary wat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microcystis exhibit different migration trajectories in different water depths. When the water depth is shallow and a large amount of light intensity can directly shoot at the bottom, the populations of microcystis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all settle on the water bottom, and when the water depth is deeper, the populations of microcysti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are periodically floating and sinking in the direction of water depth. The vertical migration amplitude of microcystis is determined by population diameter, and the migration range of microcystis with larger diameter is larger in the direction of water depth.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determines the location of the migration center of the genus Microcystis, and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is small, and the microcystis move in the deep water depth, while the microcystis move near the water surface when th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is large.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5BAB07B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9130,91647116)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3025)
【分类号】:X173;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婷婷;陈非洲;;微囊藻群体细胞数量估算的一种简单方法[J];生态科学;2011年05期
2 代晓炫;朱伟;李明;;营养盐对微囊藻细胞组分及多糖组成的影响[J];湖泊科学;2013年02期
3 谭啸;孔繁翔;曾庆飞;钱善勤;张民;;太湖中微囊藻群落的季节变化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4 李大命;孔繁翔;张民;阳振;;太湖和巢湖夏季蓝藻水华期间产毒微囊藻和非产毒微囊藻种群丰度的空间分布[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4期
5 严婷婷;朱鹏;陈海敏;严小军;;检测产毒微囊藻的特异性探针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2年02期
6 李大命;叶琳琳;于洋;张民;阳振;孔繁翔;;太湖水华期间有毒和无毒微囊藻种群丰度的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12年22期
7 陈家长,胡庚东,张瑞涛;太湖微囊藻对哺乳动物毒性影响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年03期
8 李扬;周娅;岑竞仪;吕颂辉;胡鸿钧;;广州市景观湖微囊藻的分类学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年04期
9 李大命;孔繁翔;阳振;张民;史小丽;;巢湖夏季和冬季有毒微囊藻和无毒微囊藻种群丰度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12期
10 沈强,刘永定,宋立荣,沈银武,李敦海;产毒微囊藻藻粉的脱毒技术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敏;孔任秋;徐旭东;;微囊藻(蓝细菌)伪空胞基因丛的4种组织方式[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忠兴;我国微囊藻多样性分析及其种群优势的生理学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2 徐瑶;富营养化水体微囊藻分子生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晓娟;微囊藻抑制—AgBiO_3应急处置与酵母菌生态抑制法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沙;微囊藻群体形成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对磷利用的生理响应[D];重庆大学;2015年
2 方婷轩;产毒与非产毒微囊藻的竞争优势及其毒性效应研究[D];温州大学;2016年
3 辛艳萍;广东省水库微囊藻的多样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付娇;二氧化氯对水中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LR去除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徐瑶;湖泊浮游植物动态及微囊藻监测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彭慕华;微囊藻藻胆蛋白对微生物的光敏杀伤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7 屈铭志;淀山湖微囊藻种群时空特征研究及预警意义[D];复旦大学;2011年
8 谭啸;微囊藻在水华优势种形成过程中若干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奔;广东省主要水库和广州市景观湖泊微囊藻ITS区序列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刘娅琴;太湖微囊藻水华及其产毒的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2113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11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