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金属半导体纳米粒子对水培水稻幼苗的毒性及吸收转运规律

发布时间:2018-10-09 16:41
【摘要】:金属半导体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而遗留在水环境中的金属半导体纳米粒子对植物的危害程度和累积水平还有待研究和完善.本文以水稻为实验对象,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氧化铜纳米粒子(CuONPs)、氧化锌纳米粒子(ZnONPs)和硫化锌纳米粒子(ZnSNPs)在不同浓度(10、50和100 mg·L~(-1))下的植物毒性及其在水稻体内的吸收转运行为.纳米粒子悬浮液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CuONPs在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高于ZnONPs和ZnSNPs.ZnONPs悬浮液中溶解的金属离子量高于CuONPs和ZnSNPs悬浮液.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较高浓度(50和100 mg·L~(-1))的ZnONPs和CuONPs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水稻幼苗的生长,增加了根系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了根系活力和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50和100 mg·L~(-1)的ZnONPs导致根系鲜重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47.3%和44.3%,100 mg·L~(-1)ZnONPs和CuONPs使根系活力由对照组的710.4μg·g-1·h~(-1)分别降低至150.0和481.9μg·g-1·h~(-1).ZnSNPs在实验设置浓度下体现了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10 mg·L~(-1)的ZnSNPs使地上部分鲜重增加到对照组的109.8%,100 mg·L~(-1)时使根系活力提高到了对照组的2倍.Zn的选择性吸收和生物转运系数均高于Cu,本研究结果证明了金属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植物毒性和累积水平与纳米粒子在水中的理化性质及植物对不同毒物的反应程度有关.
[Abstract]:Metal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However, the harm degree and accumulation level of metal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left over in water environment to plants need to be studied and improved. In this paper, the phytotoxicity of 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s (CuONPs),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ZnONPs) and zinc sulfide nanoparticles (ZnSNP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10 ~ 50 and 100 mg L ~ (-1) and their absorption and transport behavior in rice were studied by hydroponic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Zeta potenti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dispersion and stability of CuONPs in water are higher than that in ZnONPs and ZnSNPs.ZnONPs suspensions. The amount of metal ions dissolved in the suspensions is higher than that in CuONPs and ZnSNPs suspensions. The results of toxicity test showed th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50 and 100 mg L-1) of ZnONPs and CuONPs hindered the growth of rice seedlings, and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roots. ZnONPs, which decreased root activity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in leaves. 50 and 100 mg L ~ (-1), decreased root fresh weight to 47.3% and 44.3%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Root activity decreased from 710.4 渭 g / h ~ (-1) to 150.0 渭 g / h ~ (-1) and 481.9 渭 g / h ~ (-1) to 481.9 渭 g / h ~ (-1). The effects of ZnSNPs on the growth of rice. 10 mg L ~ (-1) increased the fresh weight of the aboveground part to 109.8 mg L ~ (-1)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lective absorption and biotransport coefficient of Z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ytotoxicity and accumulation level of metal semiconductor nanoparticles are related to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anoparticles in water and the degree of plant reaction to different poisons.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湖南大学交叉学科项目(No.5311070407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579095)~~
【分类号】:X17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莹;王占华;张俊虎;张恺;杨柏;;复合在共聚物胶束中的半导体纳米粒子形态的调控[J];科学通报;2006年14期

2 朱自强;李铁津;;L-B技术进展——一种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组装技术[J];物理实验;1992年04期

3 李恒达;王庆伟;翟宏菊;李文连;;“反胶团法”合成的CdS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光谱性质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7期

4 臧泠,刘春艳,赵进才,,任新民,沈涛;半导体纳米粒子在反胶束中的合成及其与芘分子间的跨相电子转移[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6年04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马强;王鑫岩;李雅冰;苏星光;金钦汉;;两种半导体纳米粒子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许丽梅;陈晓;刘洪国;杨孔章;;利用钙钛矿模板制备硫化锌半导体纳米粒子[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吕男;迟力峰;;半导体纳米粒子的模板诱导自组装及其光谱表征[A];全国第13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立新;万海保;王淑彬;霍丽华;曾广赋;席时权;;SnO_2半导体纳米粒子的荧光光谱研究[A];全国第10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8年

5 许丽梅;陈晓;;用钙钛矿型LB膜模板制备硫化物半导体纳米粒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朱俊杰;廖学红;周缪杲;陈洪渊;;微波合成CdS和ZnS半导体纳米粒子[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陈延明;左孝为;李三喜;;SBS-OH模板制备CdS半导体纳米粒子及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8 卢晓峰;王策;张万金;;电纺丝法制备高分子/无机纳米粒子复合一维纳米纤维[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天翼;半导体纳米粒子掺杂液晶的材料、器件和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杨蕊;半导体纳米粒子合成与应用新方法以及微流控芯片流式细胞仪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林章碧;水相合成的半导体纳米粒子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生物标记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延飞;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作为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巧琳;生物大分子—半导体纳米粒子复合体系的光谱和光电化学性质[D];厦门大学;2008年

2 尚娜;硫化镉、碲化镉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3 袁淑焕;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述国;基于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5 高玉兰;半导体纳米粒子对生物小肽的标记及其在生物体内代谢的初步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6 黄校亮;水相微波法合成CdTe半导体纳米粒子及其在指纹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8年

7 余根生;Ⅱ-Ⅵ族半导体纳米粒子/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8 曲芳芳;半导体纳米粒子生物学毒性的研究及其对含硒RGDS的标记与检测[D];吉林大学;2007年

9 姚平平;金属、半导体纳米粒子复合二氧化钛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乔燕;金属和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性能[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0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260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