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某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工艺对比和改造中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7 15:59
【摘要】:某污水处理厂是一个综合型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废水主要以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为主。该污水厂的建造进程分为三期,一期和二期处理水量皆为30万吨/日,三期处理规模为40万吨/日。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扩大,污水水量不断增加,水质越来越差,而处理工艺的落后和处理设施的老化,使得处理厂的运行状况逐渐低于预期效果,为达到最新的排放标准,该污水厂必须进行升级改造。本文以该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拟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合理改造,结合以往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对一期和三期生化段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一期现有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工艺综合比较后,选择两段活性污泥法来替代原有传统活性污泥法,并通过中试试验验证。中试试验结果与原工艺出水状况进行对比,预处理+两段曝气(AB)组合工艺出水CODcr比一期好氧出水要低15-30%,高负荷段(A段)剩余污泥的产量远小于预期水平,工艺技术的优势明显。该项技术处理效果好,实施难度小、投资及运行成本都比较低。拟将之前的“厌氧池+沉淀池+好氧池+二沉池”改为“A段曝气池+A段沉淀池+B段曝气池+B段沉淀池”,实现一期工艺的升级。同时本文根据二期出水的水质情况制定了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案,调节生化处理段重要参数(溶解氧、污泥浓度、回流比)的范围来改进处理效果。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溶解氧、污泥浓度、回流比的最佳组合为:3.5 g/L、2.5 mg/L~3.5 mg/L和65%,并且将工艺参数应用于实际处理系统中,实现二期工艺的升级。本次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升级工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将为已建成或者在建的大中型污水处理厂的改造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而且在整个污水治理行业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对于当地的水体保护和城市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Abstract]: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s a comprehensiv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the main wastewater treatment is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and domestic sewag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the first and second phases are treated with three hundred thousand tons per day, and the third phase is four hundred thousand tons per da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ark, the quantity of sewage is increasing and the quality of wastewater is getting worse. With the backward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the aging of treatment facilities, the operation of the treatment plant is gradually lower than the expected effect, in order to meet the latest discharge standards. The sewage plant must be upgraded. This article takes thi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lans to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transformation to the sewage treatment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former treatment plant actual operation data,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analysis to the first stage and the third stage biochemical stage treatment effec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rst phase of the existing process are put forward. Two-stage activated sludge method was selected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fter the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the process, and was verified by pilot-scale test. Compared with the effluent condition of the original process, the effluent CODcr of the pre-treatment two-stage aerated (AB) combination process is 15%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stage aerobic effluent, and the output of surplus sludge in the high load stage (A stage) is much lower than the expected level. The advantages of technology are obvious. The technical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 the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y is small, the investment and the operation cost are relatively low. It is proposed to change the former "anaerobic tank sedimentation tank second sedimentation tank" to "A stage aeration tank A stage sedimentation tank B stage aeration tank B stage sedimentation tank" to realize the upgrading of the first stage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second stage effluent,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the process parameters was made, and the range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dissolved oxygen, sludge concentration, reflux ratio) in the biochemical treatment stage was adjusted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Through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optimum combina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sludge concentration and reflux ratio is 3.5 g / L, 2.5 mg/L~3.5 mg/L and 65%, an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re applied to the actual treatment system to realize the upgrading of the secondary process. The renovation and upgrading project of this sewage treatment pla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t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that have been completed or are under construction, and will play an exemplary role in the whole sewage treatment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long-term significance for local water body protection and urban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汉明,俞明宏;政府投资 个人参股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步伐——德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考察的几点启示[J];环境导报;2000年02期

2 范秀磊,宋代敏;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工作浅议[J];劳动保护;2000年06期

3 邱卫东;访纽约北河污水处理厂[J];能源工程;2000年04期

4 李金海,李保军;日本最大的地下污水处理厂[J];中国市政工程;2000年01期

5 蒋永进;铁岭污水处理厂项目开始实施[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0年03期

6 武云甫;檀星;任小燕;王燕敏;;沈阳污水处理厂建设多快好省[J];城市规划通讯;2000年02期

7 ;沈阳余粮堡污水处理厂工程[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7期

8 ;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工程[J];中国给水排水;2001年07期

9 王新厂 ,莫德顺;城市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环境;2001年05期

10 柯文仲;周新民;关敏芝;;与猪共舞的污水处理厂[J];环境;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威;;辽宁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问题及对策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2 张宪忠;孙红文;;天津市污水处理厂中全氟化合物调查[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颖;杨常青;李丽娜;吕晓君;卞华峰;;重点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抽样调查评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4 高建磊;闫怡新;吴建平;;河南省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物耗统计与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杰;高艳丽;;政府批准、企业自建形式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前期策划的实例分析[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翁奕华;;浅谈污水处理厂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维修[A];2007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专集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曲凤龙;兰玲;;本钢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A];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胡正君;史亚利;牛红云;蔡亚岐;;北京市污水处理厂合成麝香污染现状调查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马超;陈向明;;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的节能技术[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杜兆林;郑彤;刘丽艳;王鹏;白杨;秦世丽;李一凡;;污水处理厂中抗生素去除情况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杜鹃;北京城建远赴南昌建设经营污水处理厂[N];北京日报;2003年

2 李飞 石春荣;湖北武汉将新建扩建7座污水处理厂[N];中国环境报;2004年

3 孙广洋;大连虎滩泉水污水处理厂年内投入使用[N];中国环境报;2005年

4 赵都;河北省唐山市扩建两座污水处理厂[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记者 李飞 通讯员 申辉 夏雄彪;湖北两座污水处理厂遭遇“两重天”[N];中国环境报;2005年

6 季英德 刘建清;山东枣庄四座污水处理厂齐头并进[N];中国环境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郭亚林;污水处理厂为何“晒起了太阳”?[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张文林;山东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不容乐观[N];中国水利报;2005年

9 记者 汤璇 通讯员 粤环宣;英德西城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N];广东建设报;2003年

10 ;24家污水处理厂今年动工[N];广州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玲;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卓;典型PPCPs在深圳河流域分布迁移特征及控制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3 周晓琴;超声波强化污水处理厂出水消毒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4 高立红;北京市城市环境有机磷酸酯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吕晨;基于强化的A~2O工艺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龚凌;德州市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改善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盛彦清;广州市典型污染河道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有机硫化物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8 蒋茹;基于不确定性理论与方法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化决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9 桂红艳;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周边环境污染及防治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10 李晓东;城市污水处理厂数据挖掘及相关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丽;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和分散式建设的对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高琴;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技术有效性评价与调控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梁竞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的评价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芦辰;污水处理厂出口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管理评价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5 张伟;A市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4年

6 秦丹丹;城市污水处理厂氧化沟按需曝气控氮新工艺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7 郭一;重庆市江津区村镇污水处理厂运管绩效评估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王杰;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激素类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9 Gutama Indra Gandha;污水处理厂的控制集成模型预测控制欲模糊理论[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10 徐巍娜;太湖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环境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59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459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9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