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及其差异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20 11:41
【摘要】:构建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Abstract]: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economy-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n China is constructed, the objective weighting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entropy method, and the function model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s introduced. The coupling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co-economy-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n China in 2014 are calculated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re analyzed by means of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coupling degree of eco-economy-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n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antagonism,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velopment is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destroyed gradually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becomes smaller; (2)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eco-economy-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in China is in a barely coordinated state; (3) the economic structure,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 level of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re the promin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基金】: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首都资源循环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009000546616016) 内涵发展-学科建设-交叉学科-资源环境及循环经济(033000514116005)
【分类号】:X22;F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辉;郭玲玲;宋丽;;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定量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2 王倩;李亚宁;翟伟康;;我国海洋功能开发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9期

3 闫婷婷;赵鑫美;薛翠翠;;山东省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0期

4 李会宁;;福建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分析[J];科技广场;2009年04期

5 祝建梅;聂锐;;经济、能源和环境系统协调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1期

6 赵昕;郭晶;;区域承灾力评价的协调度模型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1年06期

7 蔡文春;张竟竟;杨德刚;李莹华;;基于时空理念的区域协调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8 尹晓波;李雪萍;;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J];经济地理;2009年04期

9 欧阳玲;;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人地关系协调度评价——以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10 桑秋;张平宇;苏飞;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辉;;辽宁省14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定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2 黄银兵;吴媚;田文林;;西北地区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甘肃庆阳为例[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13年

3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运迎霞;田健;;可持续视角下的中观层面土地使用与交通发展协调评价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丽娟;青岛市碳承载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金海;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王延梅;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效果评价模型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3 张亚滨;广西“四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4 黄哲明;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村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特征的时空分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邵玉婷;新型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杨婧;山西省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析[D];山西大学;2014年

7 曹青青;石油—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其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戴婷;开福区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周瑞雪;中部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差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0 龙娟;广东省城市化与高速公路耦合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61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461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