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体中头孢噻肟

发布时间:2019-11-04 03:47
【摘要】:抗生素对环境的危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实验以改性生物炭(MB)为载体制备了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功能生物炭(Fe/MB).以头孢噻肟(CFX)为目标抗生素,研究了该材料对头孢噻肟的降解特性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去除机理.实验结果表明,50 min内头孢噻肟的去除率为92%(Fe/MB用量为0.4 g·L~(-1),溶液p H=5.0,头孢噻肟浓度为20 mg·L~(-1),振荡速率为200 r·min~(-1),柠檬酸浓度为1.47 mmol·L~(-1)).头孢噻肟的去除过程存在改性生物炭的吸附和纳米零价铁还原降解的协同作用,数据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99).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结合质谱分析了降解产物的结构并提出头孢噻肟的降解途径.
【图文】:

X射线衍射图,X射线衍射图,红外光谱图,试样


7期吴鸿伟等:改性生物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体中头孢噻肟613cm-1产生了一个新的Fe—O振动峰,说明了成功地将铁负载到炭基质上(Liuetal.,2015).同时,由于铁的引入,导致酚C—O键在1135cm-1处的峰明显加强.图1试样的红外光谱图(a)和X射线衍射图(b)Fig.1FTIRspectra(a)andX-raydiffractionplot(b)ofmaterials3.1.2XRD改性生物炭、Fe及Fe/MB的XRD谱图见图1b.2θ在20°~24°对应的衍射峰为改性生物炭中的无组织炭,该峰在MB及Fe/MB两种材料中均有出现.2θ=44.4°对应的衍射峰是零价铁的特征峰,说明Fe/MB中含有零价铁(Wuetal.,2017).衍射峰位于2θ=62.8°对应的是Fe2O3的特征峰,表明Fe及Fe/MB在制备和表征过程中部分铁表面被氧化(翁秀兰等,2012).3.1.3TEM零价铁与Fe/MB的TEM图谱如图2所示.由图2a可知,由于范德华力和表面高化学势,铁的零价铁团聚十分严重,呈链状或团状,导致反应活性下降(Xuetal.,2013).用改性生物炭做基质时,纳米零价铁可以很好地分散在生物炭表面,呈球状,平均直径约为50nm,团聚现象大为降低(图2b).图2c显示了Fe/MB的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证明样品中含有铁元素.结合3.1.1节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表明铁被成功地负载到MB的表面.图2Fe(a),Fe/MB(b)的透射扫描电镜图和Fe/MB(c)的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Fig.2TEMimagesofFe(a),Fe/MB(b)andEDXspectraofFe/MB(c)3.2不同材料去除头孢噻肟的比较不同材料对头孢噻肟的去除率如图3所示.实验条件为:0.5g·L-1催化剂,20mg·L-1头孢噻肟,反应时间160min,温度298K.由图3可知,Fe/MB对头孢噻肟的去除效果最好,在100min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为72.2%.在相同的时间内MB、OB和Fe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2.1

光谱图,散射X射线,电镜,光谱


是Fe2O3的特征峰,表明Fe及Fe/MB在制备和表征过程中部分铁表面被氧化(翁秀兰等,2012).3.1.3TEM零价铁与Fe/MB的TEM图谱如图2所示.由图2a可知,由于范德华力和表面高化学势,铁的零价铁团聚十分严重,呈链状或团状,导致反应活性下降(Xuetal.,2013).用改性生物炭做基质时,纳米零价铁可以很好地分散在生物炭表面,呈球状,平均直径约为50nm,团聚现象大为降低(图2b).图2c显示了Fe/MB的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证明样品中含有铁元素.结合3.1.1节红外光谱的分析,可以表明铁被成功地负载到MB的表面.图2Fe(a),Fe/MB(b)的透射扫描电镜图和Fe/MB(c)的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Fig.2TEMimagesofFe(a),Fe/MB(b)andEDXspectraofFe/MB(c)3.2不同材料去除头孢噻肟的比较不同材料对头孢噻肟的去除率如图3所示.实验条件为:0.5g·L-1催化剂,20mg·L-1头孢噻肟,反应时间160min,温度298K.由图3可知,Fe/MB对头孢噻肟的去除效果最好,在100min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为72.2%.在相同的时间内MB、OB和Fe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2.1%、7.4%、27.1%.MB去除头孢噻肟主要是吸附作用,而Fe主要是还原作用(Mukherjeeetal.,2015).由上述数据可知,在去除头孢噻肟的过程中,吸附作用和还原作用共存,且吸附作用更显著.Fe/MB的去除效率大于MB和Fe去除效率的代数和(69.2%),阐明了纳米零价铁在26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继锋;零价铁处理废水的机理及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汤心虎;黄丽莎;莫测辉;李明玉;;超声波协同零价铁降解活性艳红X-3B[J];环境科学;2006年06期

3 王宜成;乔显亮;黄丽萍;陈景文;;零价铁去除水中钼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6期

4 郭t;王宝娥;;零价铁在环境污染治理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付丰连;;零价铁处理污水的最新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0年06期

6 庞龙;周庆祥;苏现伐;;纳米零价铁修饰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年06期

7 陈迪云;张志强;占永革;袁土贵;;零价铁去除含铀废水中的铀[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8 吴兰艳;戴友芝;李芬芳;;超声波/零价铁协同体系作用机理探讨[J];环境工程;2012年S2期

9 邵小宇;王冬杰;盛国栋;李益民;;零价铁去除U(Ⅵ)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3年01期

10 殷其亮;李筱琴;李瑛;肖阳;;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零价铁在石英砂中的迁移能力[J];化工进展;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清;冯晓西;;废水零价铁处理的过程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蒋明;张道斌;曹志强;张晖;;零价铁对活性艳红X-3B的脱色动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静;刘爱荣;张伟贤;;纳米零价铁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物理化学性质演变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浦华环保优秀论文集[C];2013年

4 刘希涛;孙可;张桂香;赵烨;;零价铁参与的微波水热反应用于多氯联苯脱氯[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5 贾汉忠;王传义;;有机改性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吸附-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吴丽梅;吕国诚;廖立兵;;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去除污水中六价铬的研究[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玄小立;王川;刘鸿;马军;;零价铁技术去除水中氯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瑞华;孙红文;;零价铁去除复合污染条件下铬、砷动力学研究[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益民;李建法;;柱撑膨润土在零价铁去除污染物中的协同作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10 方战强;邱心泓;丘秀祺;陈金红;;纳米零价铁在有毒污染物治理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丽萍;磁场强化零价铁去除水中Se(Ⅳ)和Se(Ⅵ)的效能和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孙霞;介孔孔道限域纳米零价铁的制备及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3 李芙蓉;吸附/零价铁技术处理皂素废水中糠醛和硫酸根的实验研究与机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刘菲;处理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脂肪烃的零价铁渗透反应格栅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田凯勋;超声波/零价铁体系降解典型氯代芳香化合物特性及机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纳曼;腐殖酸对纳米零价铁修复污染物的抑制及抗抑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陈亮;零价铁渗透反应格栅中铁的微生物钝化效应及电活化技术[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徐佳丽;蒙脱石负载纳米零价铁对水溶液中铀的去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9 赵进英;零价铁/过硫酸钠体系产生硫酸根自由基氧化降解氯酚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雪强;岩溶地下水四氯化碳污染的零价铁修复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爽爽;零价铁—厌氧污泥联合体系处理猪场废水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王培;纤维素改性纳米零价铁及其对水中染料的脱色降解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和婧;纳米零价铁对阳离子染料脱色降解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小诗;砷镉超标农田钝化剂的筛选及调控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刘军;铀—碳酸/钙—铀—碳酸络合物又子红土及纳米零价铁吸附铀性能的影响[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6 张冲;纳米零价铁芬顿体系降解三氯乙烯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孙玉林;废水中Cr(Ⅵ)、As (Ⅴ)处理技术及其污染去除机理[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8 赵丹;纳米零价铁去除水中六价铬、甲基橙染料和三氯乙烯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李莹莹;纳米级零价铁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张帅;2,4-二硝基苯甲醚的零价铁强化生物还原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54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554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0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