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静水压条件下水库沉积物内源磷赋存形态研究
【图文】:
4-加压段,5-活塞,6-活塞杆,7-导向盖,8-排气嘴,9-压力表,10-压缩图 2.4 加压反应器密封筒体作为水体培养皿,由加压段向筒体内水体加压,筒续通过控制加压段改变筒体内水体压力,以模拟大水深湖库变化,用于研究静水压变化对水体-沉积物界面的影响,特表层沉积物影响的研究而言,本反应器构造简单,操作便捷性强。磷的几种先进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简述,并对样品采集和模拟主要得出以下结论:辐射 X 射线吸收光谱技术的优点是:检测限低、样品制作简点是:有机磷形态标准谱图较难制作、仪器匮乏、同步辐射用于 OP 检测中。谱技术的优点是:检测便捷、出图谱快、能保持样品完整性
西安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拧紧;排除反应器内空气:打开反应器加压口阀门,关闭加压泵阀门,加压,待反应器压力表接口和反应器加压口有水流出,且水流不间断时,及为空气排完;拧紧反应器压力表,拧紧反应器加压口与加压泵接口,打开反应器加压口阀门,关闭加压泵阀门;加压,待压力达到实验需求时关闭反应器加压口阀门(因反应器有一定不稳定性,加压时的压力应比实验实际需要的压力多 0.05 MPa,即压力表上的一格读数);待反应器加压口阀门关闭后,拧开加压泵阀,将罐内多余水排出,待加压泵读数为零时将加压泵管口与反应器加压口断开。整个步骤完成。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强;单保庆;张洪;唐文忠;;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的河流沉积物有机磷提取剂选择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2 陆瑾;王海文;郝红;高博;贾建丽;;~(31)P-NMR分析湿地沉积物有机磷的方法优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11期
3 张文强;单保庆;;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NMR)技术的巢湖沉积物中有机磷形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7期
4 Runyu Zhang;Liying Wang;Fengchang Wu;Baoan Song;;Phosphorus speciation in the sediment profile of Lake Erhai, southwestern China: Fractionation and ~(31)P NMR[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13年06期
5 安文超;张书武;和慧;李小明;;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区表层沉积物磷的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6 白秀玲;周云凯;李斌;丁士明;;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分析的沉积物样品制备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7期
7 白秀玲;周云凯;李斌;丁士明;;利用~(31)P核磁共振技术优化太湖沉积物有机磷的化学提取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8 霍守亮;李青芹;昝逢宇;席北斗;刘清学;;我国不同营养状态湖泊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级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9 钱轶超;陈英旭;楼莉萍;崔昕意;罗玲;;核磁共振技术在沉积物磷素组分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7期
10 黄廷林;柴蓓蓓;;水源水库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扬屏;南湖疏浚后底泥氮、磷释放规律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许云台;西湖沉积物中微生物对有机磷循环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袁文权;西沥水库内源污染及其控制[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4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74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