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悬浮床流场优化及ECT应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2:12
【摘要】:本文以常温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与中温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为背景,从床结构和操作参数两方面对床内气-固两相流场的优化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大孔分布射流代替通常的流化床布风板,降低了反应器气体入口段的流动阻力,床内流动呈悬浮床状态。悬浮床内颗粒浓度低以及环核流动的性质,会严重影响脱硫剂的利用率和脱硫效率。因此,提高悬浮床脱硫反应器内固体颗粒的浓度,改善其中气固分布的均匀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了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高度为3950mm的循环悬浮床冷态实验装置。对不同的进、出口结构和安装内构件的方案,在各种表观气体速度Ug和物料循环流率G s条件下,利用光纤探头沿床高测量了不同横截面内颗粒浓度和速度的径向分布,分析了不同操作参数和几何结构对颗粒浓度和速度场,尤其是边角区颗粒团聚效应的影响,确定了最有利于气固两相接触的床结构和操作参数。本文得到的结论:采用如下工艺简单的床结构,即大孔均布射流进气,顶部设置帽腔,在床出口下沿安装构件,在床中部安装大小组合-上下交叉内构件;实验条件优选的操作参数为G_s= 8~9kg/(m~2·s),U_(g0)= 2.8m/s。在以上优选的床结构和操作参数下,床内颗粒浓度和速度分布的均匀性,气固混合等状态最好,达到了流场优化的目的。 首次应用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开展了对床内低浓度、大尺寸气固两相流场进行的测量研究。首次将半步Landweber迭代算法、广义模式矢量匹配法和概率统计归纳算法用于ECT逆问题的图像重建的算法,结果表明这几种算法均能提高床中心区域的分辨率,而且全局收敛,其中半步Landweber算法更稳定并适合对悬浮床流动的图像重建。本文选择了综合性能较好的长度200mm的8电极传感器,用于测量悬浮床两个截面上的流动特性。在线重建的图像定性提供了床内全截面上的流动信息。通过提取图像中的数据,分析了截面内有代表性的对称线上的颗粒浓度分布,以及截面平均颗粒浓度的概率密度分布,得到了床内流动的宏观特征和流动特性,验证并弥补了用光纤方法测量的流场优化的结果,并发现了床结构对流场湍动度的影响大于操作参数变化引起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01.3
本文编号:2590205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0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葛灵;兰建华;王国栋;章序文;;外循环悬浮床反应器在煤直接液化中的应用[J];化工装备技术;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翠苹;气—固悬浮床流场优化及ECT应用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902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9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