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部分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

发布时间:2020-03-21 02:25
【摘要】:作为预测毒理学的核心,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技术(QSAR)是对环境中日益增多的合成有机化学品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有机污染化学和生态毒理学中结构活性关系技术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对未知化学品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毒性进行预测、评价和筛选;以及探求污染物的毒性作用机制,为发展污染控制技术和风险削减技术提供理论指导。因此理想的QSAR模型应该既具有高度的预测能力,又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建立理想的QSAR模型的先决条件是选取和获得既包含足够的结构信息又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分子结构参数,这是QSAR研究的核心工作。目前QSAR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来获得分子结构参数,量子化学参数具有不依赖于实验测定、物理意义明确以及不限于同系物研究等优势,有利于实现“污染预防”,有利于探索污染物的毒性机理,有利于建立意义明确的QSAR预测模型,因此本文的QSAR模型都是建立在量子化学参数基础上的。 高等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植物毒性测试应该是有机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有关有机污染物对高等植物的结构-活性关系以及毒性机制研究很少报道。两栖动物是水生生物与陆生动物连接的纽带,在农业上和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对黄瓜种子发芽绿和根生长的抑制为测试终点,发展并评价了一种快速、敏感、简便的高等植物短期毒性测试程序,在此基础上测定了取代苯酚、取代苯胺、含氮芳烃、硝基芳烃等典型有机污染物对高等植物的毒性效应。本文还测定了取代苯酚对两栖动物幼体—日本长腿青蛙蝌蚪的急性致死性毒性。利用结构活性关系技术,系统、深入地探讨了这些污染物对高等植物和两栖动物的毒性作用机制,采用量子化学参数,建立了一批既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又具有高度的预测能力的QSAR模型。 有机污染物的毒性大致可以分为麻醉性毒性和不同方式的反应性毒性。对于非反应性化学品,目前已经成功地建立了QSAR,然而如何判断化合物的反应性毒性、如何用分子结构参数定量表征化合物的生物反应性以及如何建立反应性毒性的QSAR模型,是QSAR研究的难点之一。本文基于不同毒性作用机制之间化合物的疏水性和生物反应性对毒性的贡献不同这一事实,应用疏水性参数—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为探针变量,将化学品进行分类,应用量子化学参数—最低未占轨道能来表征化学品的亲电反应性,预测化合物的反应性毒性,继而发展基于作用机制的QSAR技术。研究发现,含氮芳烃对高等植物黄瓜种子的根伸长的抑制作用属于反应性的,以最低未占分子轨道能量(ELUMO)为参数成功地预测了含氮芳烃对高等植物的反应性毒性。应用基于作用机制的QSAR方法,我们研究了31种取代苯酚污染物对两栖动物幼体—日本长腿青蛙蝌蚪(Rana japonica)的急性致死性毒性、42种取代苯酚对高等植物的短期生长抑制毒性(分别对黄瓜(Cucumis sativus)种子发芽率和根伸长的抑制毒性)以及78种取代苯(包括取代苯酚、取代苯胺、氯以及甲基取代苯、取代硝基苯、取代苯甲腈、取代苯甲醛以及取代苯甲酸等)对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生长抑制毒性,分别成功地区分了这几类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各种毒性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作用机制的QSAR模型。 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毒性机制也复杂多样,因此发展既能够准确预测包括多种作用机制的化合物的毒性,又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理想QSAR模型是结构活性关系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在临界体积理论、受体相互作用理论和前线轨道反应性理论基础上,推导出能够预测既包括麻
【图文】:

前线轨道理论


线分子轨道理论以及参数计算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功能,即预测功能和机理解释功能。QSAR其理化性质或分子结构,在此前提下,,许多实验测定的理化应用,然而由于缺乏大量的实验测定数据,理化性质作为分而分子连接性指数等拓扑学方法所得到的参数虽然不依赖于无法对污染物的毒性机理进行解释,因此 QSAR 的工作者越算的量子化学参数。轨道参数既不需要实验测定,又具有明确的物理学意义,并且因此有利于对 QSAR 模型的解释和对毒性机理的深入探讨,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目前在 QSAR 技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量低未占轨道(LUMO)能量和最高已占轨道(HOMO)能量。应能力和亲核反应能力。g,

醌类化合物,氧化还原电势,热力学循环,数值


好的预测能力的双参数 QSAR 方程:ow  0.22 Elumo+ 2.14 69 F = 138.1 SE = 0.09 P < 0.000001ow  0.24 pKa + 2.71 7 F = 129.7 SE = 0.11 P < 0.000001质量参数以及离群化合物Outliers n r2adjS.E. F P<-5-Chlorobenzoic acid;alicylic acid;droxybenzoic acid31 0.48 0.27 26.8 0.00002-aminophenol;Naphthaquinone28 0.569 0.25 34.3 0.000004oro-2-nitrophenol;26 0.796 0.16 99.5 0.0000001图 6-2-1. 醌类化合物与氧化还原和酸碱行为相关的热力学循环图,其中沿垂直方向的数值为氧化还原电势,沿水平箭头方向的数值为 pKa 值。引自(Monks 等,1992)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X5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霄;全国“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环境行为和污染控到”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J];海洋环境科学;1986年01期

2 吴轲;不同高度大气飘尘中有机污染物组成和生物效应对比实验通过鉴定[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0年01期

3 范元中;江苏省第二次“有机污染物优先监测”会在宁召开[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年03期

4 滕业龙;;双组分有机相与水相之间有机污染物分配规律的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2年02期

5 张明时;赵小毛;王爱民;;国产大网状树脂富集水中有机物研究[J];贵州科学;1993年02期

6 李惠平,王立新,李荣裕,赵军福;海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J];中国环境监测;1996年04期

7 卢家鑫,张明时,王爱民,赵小毛;国内外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研究工作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8 范元中,孔福生,吴增彦;废气净化装置排气中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1996年03期

9 李敬芬;有机污染物在植物中的积累[J];北方环境;1996年02期

10 王银生,季学李,羌宁;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净化有机污染物甲苯的实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亚南;陈景文;李雪花;;大气中羟基自由基反应速率常数的QSAR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2 邱宁宁;林建斌;黄晓佳;袁东星;;整体材料为涂层固相萃取搅拌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王连生;张爱茜;;有机污染物结构活性关系研究进展[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4 周启星;徐志强;;土壤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生态毒理研究与展望(摘要)[A];有机污染环境化学前沿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论文集[C];2006年

5 周宁一;;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基因簇及其结构的比较研究[A];首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学术研讨会会程与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全燮;欧晓霞;牛军峰;赵旭;付洪波;;典型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光化学转化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梁荣宁;宋德安;张锐明;秦伟;;分子印迹聚合物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检测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傅平青;刘丛强;;水环境中溶解腐殖质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9 豆宝娟;李进军;郝郑平;胡琴;何炽;麻春艳;;碱改性ZSM-5分子筛吸附有机污染物苯的性能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国民;何静;王连英;;水滑石小球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翰林;35项标准怎能查出100多种污染物[N];科技日报;2005年

2 如鹏;水中的隐患[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必强邋王芳 桂冕;太湖流域有机污染物可造肥百万吨[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POPs公约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N];中国质量报;2004年

5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金一和 范轶欧;警惕“纳米颗粒物”污染[N];大众卫生报;2006年

6 唐伟;大容量海水中的痕量有机污染物在线富集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彭丽;国务院批准《国家实施计划》[N];中国化工报;2007年

8 刘毅 赵永新;全面削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N];人民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何小龙;淮河复合污染亟待关注[N];江淮时报;2007年

10 黄业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监控与预警技术研究获进展[N];科技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栋;部分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结构—活性关系[D];南京大学;2002年

2 晏井春;含铁化合物活化过硫酸盐及其在有机污染物修复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刘秀娟;典型有机污染物绿色环保分析技术与降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亚南;典型有机污染物与·OH反应速率常数的QSAR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林海波;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陈秀琴;二元非金属掺杂TiO_2纳米管的阳极氧化法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徐立恒;有机膨润土的结构调控及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赵学坤;有机污染物的光助Fenton法氧化降解及其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丁光辉;PLS和GA应用于部分有机污染物的QSAR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杨琛;煤中干酪根的非均质性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间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红;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因子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丽;典型POPs的辛醇/空气分配系数的碎片常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3 胡光珍;香蒲细胞色素b5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路帅;含盐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测定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王福军;大庆地区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石立杰;金属卟啉催化的致癌、致突变剂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崔琳;环境空气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及来源解析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赵晓亮;纳米微孔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工业污水中有机污染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徐

本文编号:2592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592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