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溶液中金属离子配体置换及其在金属离子去除的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14:01
【摘要】: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并在人类社会的很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固态金属化合物相比,溶液中的水合金属离子反应活性更高、与其他化合物接触的概率更大,相应表现出了更为复杂的迁移转化行为。与此同时,大规模的使用金属矿物以及不恰当的后处理方式导致大量金属化合物流入自然水体并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威胁。因此,研究溶液中金属离子的配位结构及其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应用核磁共振、拉曼光谱、乌氏粘度法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法,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近程/长程水团簇结构的影响作用,获取金属离子第一水合层的精确结构信息。采用等温滴定量热仪、乌氏粘度法、XAS表征技术,获得了四种金属离子与2-甲基戊二酸分子结合的热力学与结构参数。以玉米淀粉、丙烯酸、改性沸石、过硫酸钾、MBA为原料制备了能够高效吸附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复合材料。最后,联合采用量子力学计算与EXAFS拟合分析,探讨了复合材料吸附金属离子的微观机理。在水溶液中,加入金属离子能够促进离子周围水分子的氢键缔合作用,但同时会导致溶液的长程有序结构特征显著下降,其影响作用的相对能力为:Cr~(3+)Fe~(3+)Cu~(2+)Zn~(2+)。溶液中Cr~(3+)、Fe~(3+)、Cu~(2+)、Zn~(2+)的第一配位层水分子数均为6,且离子与第一配位层氧原子的平均距离约为1.994-2.173?。相较水分子,2-甲基戊二酸分子与四种离子的亲和力更强,因而能够置换出离子周围的水分子而发生络合反应。对于稳定的络合物,Zn~(2+)与Cu~(2+)的配位原子数分别为7.2、4.6,但是Zn~(2+)第一配位层原子的无序度更高,相比之下,Fe~(3+)、Cr~(3+)能够与周围的2-甲基戊二酸、水分子形成结构相似的双金属络合体系。自制复合材料能够高效吸附去除溶液中金属离子,且对四种离子的吸附容量分别超过907.97 mg/g(Fe~(3+))、651.42 mg/g(Cr~(3+))、911.15 mg/g(Cu~(2+))、589.45mg/g(Zn~(2+)),其吸附机理在于水分子与羧基共同参与下的螯合配位作用。对高聚物中金属离子配位结构的成功解译,说明DFT计算与XAS分析是非常适合于高聚物吸附机理的研究手段。
【图文】:

示意图,二羧酸,配位结构,分子


第一章 绪论现长链二羧酸分子(如戊二酸)能够与金属离子在溶液中以单羧基双齿桥联的方式形成配位化合物。但是如前所述,双齿环状螯合的配位形式存在很大的环张力,而单齿配位结构的稳定性很低,因此二羧酸分子的 1 个羧基与 2 个自由离子进行桥联配位是可能的。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微观结构特征,金属离子


1.4.3 技术路线本文采用实验表征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配体置换以及吸附去除过程中的微观结构特征,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戎关镛;金属离子酸性的量度[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2 刘云;吴平霄;叶代启;党志;;柱撑粘土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J];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3 潘世蕊;;金属离子水解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4 艾兵;杨池明;;含色氨酸过渡金属离子受体的合成与识别[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5 杨修造;;金属离子水介常数的计算[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6 沈杰,张朝晖,周晓云,董丽辉;生物法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5年03期

7 温元凯,邵俊;离子极化和金属离子水解规律性[J];科学通报;1977年06期

8 陈荩;陈万雄;孙中溪;;金属离子活化石英的判据及规律[J];金属矿山;1982年06期

9 钮淦襄,郑化,漆守华,魏登贵;金属离子的水解与极化[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6年02期

10 管宗甫;何军志;;混凝土固化废弃物中有害金属离子浸出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淑琴;;Al-ATP配合物的~(27)Al.~1H和~(31)P NMR研究[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2 郭生伟;吴澜尔;韩凤兰;王炎龙;;阳离子树脂对污酸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3 杨海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废水中金属离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漆晓印;熊振湖;;多壁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铝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5 尉小旋;陈景文;张思玉;;金属离子对环丙沙星光化学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冯玉成;曹云;李锦钰;孙良亭;马保华;王辉;李锡霞;何伟;马雷;卢旺;尚勇;赵环昱;李杰;郭晓红;张雪珍;张子民;赵红卫;;近物所金属离子的产生[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宣春生;张季君;陈亮;;过渡金属离子与六种氨基酸形成配合物~1H和~(13)C核磁共振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8 彭孝军;樊江莉;宋锋玲;孙世国;;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荧光检测、富集与回收的化学微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9 庞辉;盛光遥;;金属离子影响二氧化锰降解雌二醇的机理探讨[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刘玉萍;王金桂;周慧静;陈铁红;袁忠勇;;金属离子Sn~2+对合成的SBA-15分子筛性质和形貌的影响[A];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继成;不惜重金“治污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2 记者 赵焱;巴西开发转基因细菌可吸附重金属离子[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张彦铮 万旺斌 段旭阳;玻璃深加工系列产品(一)[N];中国建材报;2005年

4 刘霞;“超级沙”可高效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凯;溶液中金属离子配体置换及其在金属离子去除的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2 刘建华;谷胱甘肽及衍生物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理论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3 刘勇;新疆尉犁蛭石结构及其吸附金属离子和磷酸盐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卢会杰;三脚架型和其它相关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5 许雪娥;氨基酸、肽及其金属离子复合物构型和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胡胜利;新型甘脲类分子钳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和传感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宋元德;Nramp2-exo-loop1相关肽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D];吉林大学;2010年

8 张丽;系列过渡金属配聚物和超分子的研制及光诱导下的表面电子行为[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延斌;基于PEI的亚胺乙酸型复合螯合材料IAA-PEI/SiO_2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10 张珍明;高效萃取剂Kelex 100负载材料制备及从废水中吸附重金属离子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春芳;化学改性甘草废渣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和染料分子吸附性能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2 汤俊怡;PP2Cα磷酸酶中M2金属离子催化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马辛;典型重金属离子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与解吸附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4 张浩;电控离子交换技术分离回收水中镍、钇等过渡金属离子[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5 宁晶;纤维素水凝胶的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的性能和机理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6 陈思思;汉麻纤维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7 高洁;系列双伯胺基螯合树脂制备表征及其选择性去除典型重金属离子的特性与机制[D];南京大学;2013年

8 董舒;基于色度法的点源污染远程图像水质分析监测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玲芝;单宁改性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10 刘慧;基于吲哚多齿荧光试剂的合成及对重金属离子的识别[D];湖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01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01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