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海南省文昌市“文明生态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31 11:08
【摘要】: 发端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文明时代,科技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然而,牛顿—笛卡尔时代的思维方式,导致人们在对自然—人—社会的关系的理解上陷入误区,片面地把人当作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人是自然主人”的工业文明观。与工业文明观相应的发展观、价值观、伦理观、消费观等把人类行为导向为满足人类不断膨胀的需求而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开发和对生态的肆意破坏,最终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向了“天人对立”,造成了今天的生态失衡、人口“爆炸”、物种减少、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困扰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没有国界。现实的困境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促使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探求建设美好家园、走出困境之路。因此,如何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发展观、价值观、政绩观、伦理观、消费观,实现人类—自然—社会友好相处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起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纪之交的热点问题。 农业经济的脆弱性,农民素质相对低下,村民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方式相对落后,农村社会的相对封闭与贫弱,管理落后、政治民主化程度低且发展进程缓慢,耕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急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巨大副作用,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与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这就使得“生态问题”成为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共同难题。 海南人提出“文明生态村”的概念并且付诸于不断的实践,在文昌市演变成了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成功模式,其所以成功,除了文昌人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文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等优势的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建设“文明生态村”这种社会发展模式,顺应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潮流,体现了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要求。因为,这是在人类面临着生态危机背景下对社会文明发展模式反思的理论成果,中央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代主题及海南“建设生态省”的科学抉择,文昌市的生态与人文优势和农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世界各国农村建设和发展探索积累的经验等等,构成了“文明生态村”这一发展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海南省文昌市从文昌农村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文昌的文化和生态优势,由政府主导,党员干部积极带头,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昌模式”——创建文明生态村。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带动下,注重生态文化建设,转变观念,创新理念,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发展观、价值观、政绩观、伦理观和消费观,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探索社会发展模式,通过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创建积极性,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努力争取华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友好相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改变村容村貌和整治生存环境为切入点,以经济发展、村民富裕为主要内容,以高水平的生态文明、村风文明为特色,以村治民主的制度建设为保证,以统筹发展为手段,地方政府、干部和村民三者利益的有机统一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实践活动在文昌逐步展开。 文昌人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文昌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文明生态村建设实践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在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生态文明观深入人心,生态文化建设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大幅度提高,村容村貌及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初具规模,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干群关系逐步密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初见成效等等。与国内外其他农村社会发展模式相比较,“转变观念、创新理念”,“生态经济的增长模式”,“一般经济水平基础上的村风高度文明”等,自然就成为文昌模式的特色。 文昌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成功实践过程表明,无论是在生态文化建设、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还是在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搞好农村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昌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说明了:转变观念、创新理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和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改革干部体制,是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地方善治的关键;坚持“以农民为本”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灵魂;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农村善治的根本保证。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从产生到成熟的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文明生态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自然也不能例外,因为文昌人并不是生来就会建设文明生态村的,他们靠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了独特模式的。所以,文昌人在建设文明生态村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要使文明生态村进一步拓展、完善、升级,还有更多的难题和矛盾需要解决。尽管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以来,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文昌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乡差距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民素质和收入水平双低、农村发展滞后、环境污染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对文明生态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当前,摆在文昌人面前的现实课题是“如何推动文明生态村建设实践活动向着更高阶段发展”的问题,而要“完善、拓展、提升”文明生态村,则面临如下一系列矛盾和难题需要化解。文昌在未来文明生态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发展现代农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活富裕,协调好“四个宏观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四个微观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共荣。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实现乡村振兴:中国生态村联盟筹委会成立[J];办公自动化;2017年24期

2 周文彰;;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理性思考[J];南海学刊;2018年01期

3 刘树英;;德国生态村可持续实践发展趋势(三)[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8年09期

4 刘树英;米斯担·纳吉;安得烈·R·杰姆斯;汉斯·克虏伯;;德国生态村可持续实践发展趋势(二)[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8年08期

5 刘树英;米斯担·纳吉;安得烈·R·杰姆斯;汉斯·克虏伯;;德国生态村可持续实践发展趋势(四)[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8年10期

6 刘磊;孙盛楠;岳晓鹏;;我国生态村概念及建设模式演进研究[J];建筑节能;2017年04期

7 奉贤区委党校课题组;;奉贤区:“生态村组、和美宅基”[J];城乡建设;2017年17期

8 田宇明;郑鑫磊;;国外生态村的构建以及构建思维的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7年03期

9 路洪斌;刘振华;田原;;淄博市非烟生态村建设情况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年11期

10 岳晓鹏;李有芳;常猛;;美国城市生态村可持续性解析——以洛杉矶生态村为例[J];规划师;201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素稳;李德芳;;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A];海南新使命: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2 王习明;;海南贫困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以白沙为个案[A];海南新使命: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3 覃敬念;;城镇化背景下的布依族文化生态村建设思考[A];《环球人文地理·理论版》2011.08下[C];2010年

4 陈修演;;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成效和做法[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5 李树德;李瑾;陈丽娜;陈鹏;;文明生态村建设公共产品建设需求及满意度分析——以天津市农户调查为例[A];农村公共品投入的技术经济问题——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梁远翥;;海南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成就、问题及对策[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7 傅治平;;“绿色小康”里的“三农”——以海南文明生态村为例[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胡晓军;;从文明生态村到文明生态专业村——看新农村建设之路[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杨庆利;林江丽;陶庆红;;我市林业生态村建设的实践和探索[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10 傅治平;;打造国际旅游岛的“绿色品牌”——关于海南文明生态村转型提升的建议[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树红;昔日烂泥潭 今日生态村[N];甘肃经济日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郭畅;“整村推进”让文明生态村绽新颜[N];海南日报;2018年

3 记者 周亚晖 特约记者 叶相成 通讯员 汤宇;我市新增6个省级生态乡镇和48个省级生态村[N];十堰日报;2019年

4 记者 陈蔚林;力争用五年时间实现文明生态村创建全覆盖[N];海南日报;2017年

5 张成林;把文明生态村品牌擦得更亮[N];海南日报;2017年

6 全媒体记者 朱靖雯;我市新增7个省级生态村[N];鄂州日报;2018年

7 记者 周桂清;市级生态村(社区)将突破500个[N];东莞日报;2018年

8 尹锁 记者 刘长军;我市稳步推进省级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N];盘锦日报;2018年

9 通讯员 李风 薛德成 本报记者 余丽;“污染村”变身“生态村”[N];浙江日报;2018年

10 林泽宇 唐姬;整出致富路 治出生态村[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岳晓鹏;基于生物区域观的国外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陈玉梅;海南省文昌市“文明生态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天赋;国外生态村“生态”景观营造[D];天津大学;2015年

4 张蔚;国外生态村历史演进与整体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段阳萍;中国西南民族地区不同类型生态博物馆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盛楠;天津生态村规划适宜性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赵明川;小康生态村的规划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3 周小芳;“双创”背景下生态村建设新思路及其模式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4 李响;中国生态村建设实践类型及历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5 郭会仙;天津地区生态村住区可持续性策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贺健;湘西州生态村建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7 杨洋;陕西省生态村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8 张忠雷;海南文明生态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9 刘毓杰;生态村社的适宜技术策略[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王蓉;中国生态村概况及其政策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08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08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