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细颗粒物质潜入河道底泥截污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10:46
【摘要】:河水中的部分污染物通过河底以及边坡基质进入河道底泥基质中,通过渗透、扩散等过程进入地下水环境中,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河流污染水体与地下水的联结层河道底泥基质为多孔介质,具有毛管孔隙特征,研究如何采取人工措施使其毛管孔隙特征发生改变,遏制河流排泄水、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的课题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河道原状底泥室内土柱积水入渗试验,研究细颗粒物质随水流入渗潜入河道底泥基质,阻塞底泥基质孔隙,遏制河流水中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作用和效果。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细颗粒物质潜入河道多孔介质具有不同的减渗效果。细粒径物质粉煤灰、水渣、水泥和黏土实施潜入河道多孔介质基质后,都会一定程度上减小基质水分入渗率,其减渗效果顺序为:水泥(29.49%~39%)㧐黏土(14.1%~21%)㧐粉煤灰(12.82%~14%)㧐水渣(7.69%~12%)。细颗粒物质潜入底泥基质后物理性堵塞和凝聚堵塞底泥基质孔隙,降低底泥基质孔隙率,减弱底泥基质水分的入渗能力,进而减小基质水分入渗速率。水泥的比重和胶凝特性都大于水渣、粉煤灰和黏土,潜入河道底泥基质后的减渗效果相对显著。(2)底泥基质质地、结构、细颗粒水泥添加方式、添加剂量、潜入水头和延迟供水时间都是影响减渗效果的重要因素。3种添加方式下,减渗效果依次为:延迟(27.69%)㧐即时(17.14%)㧐同时(16.22%)。减渗率随延迟供水时间(0~48h)、水泥添加剂量(0.2~3 kg/m~2)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延迟12h时,减渗率已达到最大(约33.33%),添加剂量为1kg/m~2时,减渗率几乎达到最大(约31.03%);减渗率随底泥砂粒含量(29.96~76.3%)、潜入水头(0~120cm)的增加,底泥基质干容重(1.3~1.6g"cm~3)的减小而增大。砂粒含量为76.3%时,减渗率达40.82%。基质干容重为1.3g"cm~3时,减渗率达39.67%。水头为120cm时,减渗率达37.78%。延迟时间越长、添加剂量越多、基质砂粒含量越大(粒间孔隙越大)、干容重越小(大孔隙越多)、潜入水头越大,水泥潜入量越多,减渗效果越好。(3)网格搜索优化SVM模型是细颗粒水泥潜入河道底泥基质条件下减渗效果预测的最好模型。选用减渗效果影响因素表征参数为输入变量建立的减渗效果表征参数减渗率多种预测模型的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都是可行的。相对而言,线性、非线性回归预测误差较大,建模样本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4.98%和12.6%,验证样本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0.97%和11.64%。BP、GA-BP及PSO-BP神经网络模型建模样本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61%、3.60%和3.35%,验证样本的平均误差分别为7.4%、4.42%和4.95%,但存在对样本的依赖性太大的缺陷。SVM模型和网格搜索优化后的SVM模型的的建模样本平均误差分别为4.56%和1.52%,验证样本的平均误差分别为7.54%和3.47%。(4)细颗粒水泥潜入河道底泥基质后对不同污染物质垂向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细颗粒水泥的潜入比较显著地促进了重金属元素的表聚现象,且底泥基质中砂粒含量越大,促进作用越明显。距离表层1cm深度土层(水泥潜入层)中重金属元素Cd(8.56%~29.58%)、Zn(9.77%~24.61%)、Cr(12.79%~35.7%)、Cu(8.56%~23.7%)、Pb(8.46%~20.27%)和Ni(11.84%~35.17%)浓度增加程度都大,距离表层10~90cm深度土层中重金属离子浓度减小率在5%~20%;氨氮、硝态氮、也表现出水泥潜入层浓度增加(10%~25%),水泥潜入层以下浓度减小(10%左右)的趋势;细颗粒水泥潜入底泥基质后水化反应会析出一定量的游离Ca~(2+),各深度土层中Ca~(2+)浓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5%~30%)。(5)细颗粒水泥潜入河道底泥基质可较为显著地减少污染物对流运移量及截留河道水流中的污染物质。如入渗历时为800min,延迟12h供水,添加1.0kg/m~2水泥,水泥潜入水头为120cm条件下,污染物质(以铵态氮为例)累积运移量减少率可达到45%~55%。细颗粒水泥潜入底泥基质堵塞基质孔隙、降低导水率、减小污水累积入渗量,进而降低污水中污染物质对流运移量。水泥潜入底泥后,渗出水中铵态氮、硝态氮、Cl~-、Cr和Ni浓度减少程度较显著,达到50%左右。总磷、SO_4~(2-)、Cd、Cu、Pb和Zn浓度减小程度在10%~40%。细颗粒水泥潜入底泥基质孔隙不仅堵塞污染物质的机械扩散通道,还会与污染物质发生吸附、离子交换、固化团结等作用,截留污染物于细颗粒水泥潜入层。研究成果可为减少地表污水中污染物通过排污沟道、河道向地下水渗流与迁移提供技术理论依据,也可为地下水环境防治提供有效、低成本工程措施。但由于受试验时间、试验手段的制约,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试验和研究。
【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渗流试验,粒径分析


图 2-1 渗流装置示意图Fig. 2-1 The diagram of test equipment析仪主要包括供试底泥基质、细颗粒物的粒径分析,渗流试验前后中营养性污染物、盐分、重金属等物质含量的测定。度分析仪图 2-2 激光粒度分析仪Fig.2-2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zer

示意图,激光粒度分析仪,渗流性,粒径分析


图 2-1 渗流装置示意图Fig. 2-1 The diagram of test equipment括供试底泥基质、细颗粒物的粒径分析,渗流性污染物、盐分、重金属等物质含量的测定。析仪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桂玲;;国内外细颗粒物监测评价方法对比及启示[J];环境保护科学;2019年03期

2 夏晓康;李灿;朱尚斌;;垂直壁面附近细颗粒物热泳效应实验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17年06期

3 聂燕敏;张楠;齐丽娟;陶晶;王心宇;尤育洲;宁钧宇;李国君;高珊;;基于3D表皮模型雾霾和烟花集中燃放天气细颗粒物对皮肤刺激性的影响及方法比较[J];毒理学杂志;2018年05期

4 侯永丽;秦纲;任栋华;吕吉元;;大气细颗粒物与心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21期

5 刘俊仪;吕墨钰;王海阳;喻健;周冠宇;金建成;;大气中细颗粒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山东化工;2016年23期

6 陈金媛;刘柏辰;韩潇倩;周庆华;;杭州市冬春季大气细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粒径分布特征及细胞毒性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年02期

7 何伟轩;孙昊;关颖;;高校教室自然通风下细颗粒物运动分布规律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年02期

8 周跃;;大气细颗粒物监测技术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16期

9 周跃;;大气细颗粒物组成分析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16期

10 蔡子颖;姚青;韩素芹;邱晓滨;张敏;;21世纪以来天津细颗粒物气象扩散能力趋势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清泉;肖纯凌;;不同城市细颗粒物金属元素组成特征及其来源分析研究进展[A];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C];2018年

2 牛宏宏;王宝庆;刘博薇;胡新鑫;;不同气象条件下城市街道峡谷内细颗粒物扩散模拟[A];201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8年

3 于凉云;张奇;徐琴;胡效亚;;大气细颗粒物成分的电化学检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六分会:环境化学[C];2016年

4 卞倩;梁婕;陈东亚;凌敏;;功能性转录组学分析揭示细颗粒物暴露调控的肺泡上皮细胞关键分子通路[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5年

5 孙科;吕琳;万占鸿;;细颗粒物在不同表面上的自然沉降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A];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朱彤;;大气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十一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3年

7 王春霖;陈永亨;王津;刘娟;;粤西某工厂周边大气细颗粒物中铊的分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3)[C];2015年

8 韩雪;梁文艳;梁文丽;张苑;孙乐栋;;大气细颗粒物对小鼠皮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A];2015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9 赵靓;刘保献;杨懂艳;陈圆圆;丁萌萌;周健楠;;大气细颗粒物组分分析及研究[A];2014大气颗粒污染物监测与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钱凌;银燕;童尧青;王巍巍;魏玉香;;南京北郊大气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行勇;城市大气细颗粒物中碳组分主要来自化石燃料[N];科学时报;2011年

2 本报通讯员 陈惠陆;广州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连续两年达标[N];中国环境报;2019年

3 刘立 项丽君;钢铁窑炉烟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及应用[N];世界金属导报;2019年

4 孙雪云 韩晖;仍为细颗粒物[N];常州日报;2019年

5 记者 刘剑英 白增安;邯郸力争今年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2%[N];河北日报;2018年

6 记者 马爱平;林带阻滞细颗粒物下午效率高[N];科技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高楠;北京上半年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创历史同期最低[N];中国环境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赵磊;全省唯一双达标城市 空气优良率↑ 细颗粒物↓[N];扬州日报;2018年

9 记者 姜靖;NO_(2)与SO_(2)“作怪” 雾霾中有硫酸盐[N];科技日报;2016年

10 记者 丁林 白竟楠;发布“红警”是因为雾霾含剧毒硫酸铵?[N];北京科技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晓雪;我国能源金三角宁东煤化工基地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D];兰州大学;2019年

2 段智霞;细颗粒物质潜入河道底泥截污效果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3 周润泽;环境细颗粒物对上海市社区心律失常发病的短期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4 潘丹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过程中细颗粒物转化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5 刘勇;应用化学团聚增强细颗粒物脱出的试验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6 吴昊;应用水汽相变促进燃煤烟气中细颗粒物及SO_3酸雾脱除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7 刘文巍;范德华力作用下细颗粒随机堆积过程的动力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8 金鑫明;开放及封闭空间内细颗粒物的输运特性与捕集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9 郭沂权;燃煤飞灰细颗粒物化学团聚强化除尘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10 曹希宁;大气细颗粒物(PM_(2.5))暴露致雄性生殖功能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润哲;细颗粒在蒸汽异相凝结过程中核化长大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2 牛婷;乌鲁木齐市大气细颗粒物和土壤中铝污染现况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9年

3 曹华星;大气细颗粒物中水溶性有机碳的污染特征及有机物的识别[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曹兆明;新型琼脂采样膜的制备及其在大气细颗粒物肝细胞毒性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9年

5 王憬帆;以PRT为主导出行模式改善望京地区交通与环境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年

6 张倩;鹰嘴豆芽素A缓解城市细颗粒物引起的氧化损伤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7 张亚婷;济南市细颗粒物硫酸盐的变化趋势、污染特征与二次生成[D];山东大学;2018年

8 王志超;北京远郊冬季大气重污染过程中细颗粒物的单颗粒质谱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2018年

9 戴维;杭州G20会议期间细颗粒物观测和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0 赵芷一;公共场所室内外细颗粒物污染相关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1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11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f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