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排放与环境效应的非线性响应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峰;张远航;苏杭;胡建林;;大气化学传输模式CAMx的伴随模式:构建及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2 安俊岭,韩志伟,王自发,黄美元,陶树旺,程新金;NO_x与NMHC的变化对O_3生成量的影响[J];大气科学;1999年06期
3 孙庆瑞,王美蓉;我国氨的排放量和时空分布[J];大气科学;1997年05期
4 伯鑫;丁峰;徐鹤;李时蓓;;大气扩散CALPUFF模型技术综述[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年03期
5 胡建林,张远航;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2期
6 朱先磊,张远航,曾立民,王玮;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7 柴发合;陈义珍;文毅;段宁;谢绍东;薛志钢;曹东;刘静;宋国君;王淑兰;;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与示范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8 李莉;陈长虹;黄成;黄海英;李作攀;Joshua S. Fu;Carey J. Jang;David G. Streets;;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O_3和PM_(10)的区域污染特征模拟[J];环境科学;2008年01期
9 雷宇;贺克斌;张强;刘作毅;;基于技术的水泥工业大气颗粒物排放清单[J];环境科学;2008年08期
10 张楚莹;王书肖;赵瑜;郝吉明;;中国人为源颗粒物排放现状与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巍;中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现状及未来趋势[D];清华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7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1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