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富营养化变化特征及生态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07 03:30
【摘要】: 随着环渤海地区的迅速发展,渤海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富营养化和赤潮频发已经成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渤海作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其生态环境健康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系统分析探讨近五十年来渤海富营养化变化特征以及与赤潮的关联性,对深入研究渤海人为影响下的生态环境演变机制,揭示渤海环境质量演变趋势以及防治渤海环境污染,尤其是赤潮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20世纪60年代初,渤海海水中DIN呈现很低的背景值,PO4-P则呈现较高背景值,自80年代后的15年间,二者的浓度快速增加,DIN和PO4-P分别在1995年和1997年达到峰值,随后二者呈明显的下降趋势。DIN与PO4-P的变化特征与环渤海工农业发展、氮肥的大量使用以及、生活用品(主要是洗涤剂)限磷以及污染物的限排与污染治密切相关。五十年间,SiO3-Si则持续降低,反映了输入渤海淡水量减少。DIN/PO4-P比值逐渐升高,SiO3-Si/DIN比值逐渐下降。 (2)渤海表层海水中DIN、PO4-P、COD浓度基本表现出由沿岸水域向中央海盆递减的分布特征,四大河口、重要沿海城市近岸等水域污染物浓度都远高于年均浓度。 (3)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渤海海水整体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是赤潮发生频率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高浓度PO4-P尤其是DIN所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严重状况是辽东湾、渤海湾湾底等沿岸水域成为渤海赤潮发生重点水域的主要原因,而全年最高的海水温度、沿岸水域足够高的DIN和PO4-P浓度、不断增加且远远大于浮游植物生长“正常”实际需求的营养盐陆源排放等是夏季成为渤海赤潮发生主要季节的最重要原因。2004年夏季渤海驴驹河口水域影响赤潮发生的主要因子是营养盐、水温和盐度。
【图文】:
图 2-1 渤海海洋污染趋势性监测 2001 年 8 月(左)和 1995 年 8 月(右)监测站位示意(2)空间网格离散化方法原理理论上,,目标海域海水中特定化学污染物浓度平均值(IC )应等于海水染物蓄存量(M)除以海水总体积(V):VMC =I(2-1进一步讲,根据化学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应用空间积分法可以比较准确算目标海域海水中污染物蓄存量(孙洪泉,1990):=∫∫∫viM Cdv(2-2其中 Ci 表示目标海域点(x,y,z)处污染物浓度值,于是得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55
本文编号:2617391
【图文】:
图 2-1 渤海海洋污染趋势性监测 2001 年 8 月(左)和 1995 年 8 月(右)监测站位示意(2)空间网格离散化方法原理理论上,,目标海域海水中特定化学污染物浓度平均值(IC )应等于海水染物蓄存量(M)除以海水总体积(V):VMC =I(2-1进一步讲,根据化学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应用空间积分法可以比较准确算目标海域海水中污染物蓄存量(孙洪泉,1990):=∫∫∫viM Cdv(2-2其中 Ci 表示目标海域点(x,y,z)处污染物浓度值,于是得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5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青田;;中国海域赤潮发生趋势的年际变化[J];中国环境监测;2013年05期
2 郭术津;孙军;张辉;翟惟东;;2011年秋季北黄海浮游植物群落[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许思思;人为影响下渤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虞兰兰;基于三维海洋生态动力学模式的莱州湾氮、磷营养盐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丁东生;渤海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及陆源排污管理区分配容量计算[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霍素霞;渤海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佩佩;黄河口及黄、渤海溶存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霍云龙;我国近海主要环境问题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章洁香;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D];广东海洋大学;2011年
4 倪雪春;氨氮在线监测方法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5 谢冕;海州湾南部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变化规律及营养盐限制状况[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2617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17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