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脱硝反应器流场与反应物混合模拟优化

发布时间:2020-04-11 11:23
【摘要】:氮氧化物(NOx)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90%以上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70%来自于煤的燃烧。NOx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植物、建筑物和环境造成显著危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NOx排放量将继续增加,2020年将达到2639万吨,而一系列环保排放标准对NOx排放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开发高效可靠的NOx治理技术迫在眉睫。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具有高效、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在欧洲和日本等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对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提高脱硝效率、延长催化剂寿命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SCR脱硝系统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可为脱硝反应器烟道、导流板及喷射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依据和设计参数。 本文将气体扩散理论和表面化学反应理论应用于烟气脱硝应过程,建立了催化剂作用下NH3还原NOx的脱硝反应速率模型,探讨了改善SCR性能的方法与措施。提出用非均布导流板优化入口烟道流场和用放射排列直板导流板结合整流器优化反应器流场的方案,并应用于国内某660MW机组SCR系统,通过不同方案的模拟比较,确定了该机组入口烟道、反应器的流场优化方案和采用AIG实现还原剂与烟气混合的方案,并对变工况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建立了SCR脱硝速率模型。SCR脱硝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化学反应,但在一般锅炉烟气成分组成和一般反应条件下,反应:4NH3+4NO+O2=4N2+6H2O占主导地位;SCR微观脱硝过程包括外传质过程,内传质过程和表面化学反应过程;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反应速度与烟气中反应物浓度及催化剂微孔面积成正比,反应阻力由三部分组成:外传质阻力,内传质阻力和表面化学反应阻力。 分析了催化剂和AIG安装后入口烟道流场的流场分布,安装催化剂使系统总阻力有较大增加,上游入口烟道Y向速度分布不均匀;安装AIG后入口烟道Y向速度分布趋于均匀,AIG上游流速均匀性提高,同时也使系统阻力有一定的增加;安装导流板后入口烟道流场得以优化,同时阻力增加,适当布置非均布导流板可以在阻力增加不多的情况下使AIG上游截面速度偏差系数CV≤15%,满足NH3、NOx均匀混合的需要;烟气流向急剧改变引起的对烟道壁面的局部高速冲刷可以通过安装防磨导流板实现。 对放射排列直板导流板结合整流器优化脱硝反应器流场的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仅对入口烟道进行优化而SCR反应器不采取优化措施,催化剂入口流场分布不均,从左到右的流速依次增大,不能满足速度分布偏差系数CV≤15%的要求;安装整流格栅可以改善流场均匀性,改善程度与格栅间距和高度关系密切,间距需要适中,在格栅间距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格栅高度的增加,流场均匀性提高,系统阻力增加;整流格栅与其上游布置的非均布直板导流板结合,能进一步消除由于离心力导致的SCR反应器催化剂入口速度左低右高的现象,满足SCR反应器要求的速度分布偏差系数CV≤15%的要求。 分析了SCR脱硝系统不同AIG布置方案时入口烟道内烟气与还原剂的混合效果,结果表明,在喷嘴喷管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喷管单层布置方案混合均匀性优于喷管双层布置方案,流动阻力高于双层布置方案;单层布置时喷管布置方向对混合效果影响不大,喷管总数较少时,喷管X向布置混合效果略优于Z向布置,随着喷管数量增多,混合效果差别也越来越小。喷管布置方向对流动阻力影响也比较小,喷管X向布置时流动阻力略小于喷管Z向布置,随着喷管数量增多差别越来越小;不管是单层布置还是双层布置,混合效果均随着喷嘴数量的增多而改善。而流动阻力均随着喷嘴数量的增多而增大。 模拟分析了SCR系统变工况流场分布和混合效果,结果表明,入口烟道出口截面和SCR反应器第一层催化剂入口截面平均速度均随负荷变化而变化,系统的流动阻力也随之变化,但AIG上游截面和反应器第一层催化剂入口截面的速度分布偏差系数均变化不大,且均满足CV≤15%,说明按BMCR工况设计的SCR系统结构布置在机组负荷变化时能够很好地满足系统对流场速度分布均匀性的要求;当煤种变化时,理论燃烧空气量变化,过量空气系数也发生变化,烟气中的NOx浓度也发生变化,按设计NH3/NOx摩尔比喷氨,NH3在烟气中的质量浓度分布均匀性偏差系数基本不变,与BMCR工况基本相同,且均≤5%,说明按BMCR工况设计的AIG系统布置方案在机组负荷变化时能够满足系统对NH3/NOx均匀性的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媚;黄万联;李康敏;;高效SNCR脱硝技术与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1年07期

2 胡俊生;王卓;杨宏宇;;管式反应器在电化学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2011年07期

3 王纲;;低氮燃烧加SNCR脱硝技术在220t/h锅炉上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4 马振会;;脱硝技术与市场前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5期

5 ;我国火电厂脱硫脱硝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J];中国环保产业;2011年07期

6 刘金伟;;燃煤锅炉NO_X污染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及建议[J];北方环境;2011年08期

7 范海燕;刘建忠;顾震宇;韦彦斐;金均;金瑞奔;朱虹;周荣;;生活垃圾焚烧厂脱硝技术探讨[J];工业锅炉;2011年03期

8 杨俊国;;湿法同步脱硫脱硝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州化工;2011年16期

9 马双忱;高莉;金鑫;姚娟娟;赵毅;;微波辐照活性炭脱硫脱硝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8期

10 ;“十二五”我国水泥工业技术发展与应用重点[J];新世纪水泥导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邢军;马骏;;火电厂烟气脱硝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张帅夫;王莉娜;张珈毓;张永新;吴涛;张家利;;火电厂SCR脱硝催化剂的优化设计[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3 范海燕;朱虹;金瑞奔;周荣;金均;韦彦斐;顾震宇;陆建海;;SNCR脱硝技术在新型干法水泥窑中的应用[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4 闫宗学;;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的研究与控制[A];第十二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赵勇纲;武建忠;赵忠生;孙启顺;;电站锅炉脱硝技术综述[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3)[C];2008年

6 毛本将;丁伯南;王保健;黄文凤;张晓春;任岷;;我国的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李艳;金燕;;φ4650mm大型反应器的制造[A];压力容器先进技术——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翟尚鹏;辛昌霞;刘静;傅月梅;;活性焦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与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孙克勤;华玉龙;季学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烟气脱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吕宏俊;吴迅海;;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应用的若干关键问题[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向阳;强制脱硝箭在弦上 国产催化剂高调入市[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见习记者 吴松;环保新政 提升脱硝产业迎新机遇[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3 吴松;环保新政下 脱硝产业迎来新机遇[N];江苏经济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赵引德;脱硝催化剂企业“跑马圈地”[N];中国化工报;2011年

5 本报两会报道组;火电排污“最严标准”即将颁布 脱硝享优惠[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记者 叶勇;“十二五”脱硝装机达100% 千亿级火电排污市场呼之欲出[N];上海证券报;2011年

7 CUBN记者 周洪博;排放新规近期出台 火电脱硝设备迎商机[N];中国联合商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曹俊;怎么提高企业脱硝效率?[N];中国环境报;2011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陈锴;电厂脱硝进展提速 环保企业受益在望[N];证券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晓星;水泥行业如何面对脱硝?[N];中国环境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莲芳;脱硝反应器流场与反应物混合模拟优化[D];山东大学;2011年

2 皮科武;高磷铁矿生物降磷反应器的制作及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吕洪坤;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先进再燃技术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苏静;有机污染物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的流体动力学和传质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陆彩霞;氢自养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高浓度硝酸盐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任相坤;煤直接液化强制循环淤浆床反应器工程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海群;氮化镓MOCVD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8 周莉莉;化工合成制药废水的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陈耿;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罗利佳;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流动行为与传质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淼;300MW燃煤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气固流场特性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罗睿;SCR脱硝反应器物理场特性研究与结构优化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周飞;丙酸钙脱硝特性与机理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伟;SCR脱硝反应器入口烟道流场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杨洲;恒运电厂脱硝产生的问题以及处理措施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朱舒扬;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过程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志鹏;异波折板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纪仕飞;浆态床费托合成反应器的数学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丁维;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微生物种群变化与处理效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仵忠;煤粉锅炉降氮脱硝技术选择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3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23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