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黄河上游典型区域底泥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与污染评价

发布时间:2020-04-11 14:17
【摘要】:随着国家对西北地区经济的关注与帮扶,加快了黄河流域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的膨胀,流域内不断排入了大量的污染物,黄河流域干支流的污染情况也日趋严重,因此,研究水质及底泥的污染状况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以黄河上游四个省份(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典型地区共125个采样断面的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集和分析0~5 cm表层底泥及岸边的对照样品,系统调查和研究了底泥中八种重金属(Cu、Fe、Mn、Ni、Zn、Cr、Pb与Cd)的含量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研究和主成分分析了解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来源情况,通过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综合评价了黄河上游四个省份典型地区底泥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对黄河上游典型区域各段8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可以得出各区段流域的污染等级和各段8种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顺序为:青海段流域污染负荷指数PLI值为1.16,污染等级为I级,属于中等污染,污染程度CrCuFeMnNiPbZnCd;甘肃段流域污染负荷指数PLI值为1.07,污染等级为I级,属于中等污染,污染程度CrCdMnNiFeCuPbZn;宁夏段流域污染负荷指数PLI值为1.15,污染等级为I级,属于中等污染,污染程度CrCdNiPbCuMnFeZn;内蒙古段流域污染负荷指数PLI值为1.10,污染等级为I级,属于中等污染,污染程度CrCuNiCdMnPbFeZn。(2)黄河上游青海段8种重金属中只有少数的重金属之间存在相关性,而甘肃、宁夏和内蒙段中大部分重金属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具有相关性的金属之间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3)黄河上游青海段底泥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由两个主成分组成,第一主成分为Mn、Cd、Cr,贡献率为37.593%,第二主成分为Cu、Fe,贡献率为22.177%;甘肃段底泥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由两个主成分组成,第一主成分为Mn、Zn、Cd、Cr,所占贡献率为50.200%,第二主成分为Cu、Zn、Pb,所占贡献率为17.183%;宁夏段底泥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由两个主成分组成,第一主成分为Fe、Mn、Zn、Cd,所占贡献率为51.159%,第二主成分为Cr、Pb,所占贡献率为20.714%;内蒙古段底泥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由两个主成分组成,第一主成分为Fe、Mn、Zn,所占贡献率为49.642%,第二主成分为Cu、Ni,所占贡献率为15.908%。同一主成分表明此类重金属的分布具有相同的特征。(4)通过对青海段8种重金属的数据进行聚类,得到五类:Ⅰ(Cu、Fe);Ⅱ(Cd、Cr、Pb);Ⅲ(Mn);Ⅳ(Zn);Ⅴ(Ni);甘肃段8种重金属的数据进行聚类,得到四类:Ⅰ(Fe、Cd);Ⅱ(Cu、Mn、Zn、Cd);Ⅲ(Pb);Ⅳ(Ni);宁夏段8种重金属的数据进行聚类,得到三类:Ⅰ(Cu、Fe、Mn、Cd、Cr、Zn);Ⅱ(Ni);Ⅲ(Pb);内蒙古段8种重金属的数据进行聚类,得到四类:Ⅰ(Cu、Zn、Fe、Mn);Ⅱ(Cd、Cr);Ⅲ(Ni);Ⅳ(Pb)。(5)黄河上游各段中各金属的总量随取样点的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异性,并且8种金属的4个形态含量随着样点的不同也存在着显著差异性。8种金属的4个形态的含量随西宁、兰州、银川和包头四段取样点的不同存在着显著差异性。(6)通过对黄河上游典型区域内4个典型城市各段内8种重金属4个形态百分比的分析,可以得出各段8种重金属对环境污染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西宁段CuCdNiCrPbMnZnFe;兰州段NiCuCdCrZnPbMnFe;银川段NiMnCdCuCrZnPbFe;包头段NiCuMnCrCdPbZnFe。
【图文】:

点分布,底泥采样,典型区域,黄河上游


图 2.1 黄河上游典型区域底泥采样点分布图根据各段黄河的流域地质条件,,利用上述准则,布置西宁段 21 个、兰州段 29 个、川段 37 个、包头段 38 个一共 125 各取样点(图 2.1)。其中青海段的底泥和 CK 土分别以 QH1 与 XN1(对)到 QH21 与 XN21(对)依次编号;甘肃段的底泥和 CK样分别以 GS1 与 LZ1(对)到 GS29 与 LZ29(对)依次编号;宁夏段的底泥和

荷载图,重金属元素,黄河上游,青海


黄河上游青海段8种底泥重金属元素主成分因子荷载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22;X8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Гармаш Г.А.;杨书润;;蔬菜与土壤中的重金属[J];农业环境与发展;1986年01期

2 静亭;;无处不在的重金属[J];今日民航;2012年06期

3 李俊莉,宋华明;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行为的影响分析[J];环境科学动态;2003年01期

4 范昆仑,范先禄;重金属元素对重庆近郊作物污染状况调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阮心玲;张甘霖;赵玉国;袁大刚;吴运金;;基于高密度采样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迁移速率[J];环境科学;2006年05期

6 胡贵林;;重金属对水产动物的影响研究概述[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7 秦胜;;煤矿矸石山周围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研究[J];中国煤炭;2008年03期

8 王陆军;朱恩平;;秦岭铅锌矿冶炼厂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廖启林;华明;金洋;黄顺生;朱伯万;翁志华;潘永敏;;江苏省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与污染源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2009年05期

10 董霁红;卞正富;于敏;狄春雷;;矿区充填复垦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元仲;李冬梅;高云凤;;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小麦、玉米产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鑫;周涛发;殷汉琴;杨西飞;;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窦磊;马瑾;周永章;付善明;;乡镇企业密集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特性分析——以广东东莞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魏荣菲;庄舜尧;杨浩;戎静;王小雷;;苏州河网区河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陈亮;李团结;;珠江口及粤西海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6 陈伟;张小辉;祁士华;宋国强;邢新丽;谭凌智;马先锋;李爱民;;湖北省大冶市东、西港河河水中重金属分布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谷蕾;;连霍高速不同运营路段路旁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永进;汤玉喜;唐洁;吴敏;;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土壤重金属分布与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9 WANG Yingfei;GAO Jianhua;;鸭绿江河口西岸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袁晋;李非里;盛光遥;;覆膜种植下重金属在土壤-莴苣的迁移特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重庆大学城环学院环境工程系教授 王涛;重金属来袭 “菜篮子”安全堪忧[N];人民政协报;2013年

2 韦s

本文编号:2623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23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f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