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页岩气钻井岩屑建材资源化利用中重金属污染预警、迁移及控制

发布时间:2020-04-12 00:44
【摘要】:页岩气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但其在开发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钻井岩屑,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存在一定环境安全风险。故本论文基于页气田钻屑理化特性,探索其建材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并解析钻屑中污染物,确定资源化产品中特征污染物指标,重点研究了资源化产品中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释放与迁移特性,并确定了基于工程实际的钻屑资源化利用污染控制要求;同时,还研究了不同时期资源化产品对环境主要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规律;最后摸索出了可预警资源化产品中特征重金属的代表性菌株,进一步保证了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安全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全面剖析了页岩气水基钻屑和油基钻屑灰渣的理化特性与特征污染物。(1)二者均以钙硅质成分为主,颗粒粒径集中在30μm左右,具备了作为掺合料的基本条件;同时,其胶砂强度活性指数分别可达58.3%和66.4%;非晶态含量为23%和32.4%,结合水含量为0.13和0.19,均说明水基钻屑和油基灰渣确实具有一定的火山灰活性,且油基灰渣活性要优于水基钻屑;(2)水基钻屑中的苯系物等有机物均未检出;油基灰渣的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急性毒性与生物毒性均满足标准要求;同时,结合其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测试结果,将铜、锌、铬、铅、镍和砷作为水基钻屑与油基灰渣的特征污染物。(2)研究了“钻屑-水泥-粉煤灰”三元复合凝胶体系的水化硬化机理及水化动力学特征及其对宏观性能的影响,摸清其资源化利用产品的物理化学本质,结果显示:(1)免烧砖:水基钻屑与油基灰渣免烧砖的最佳配比为:0.2kg水泥、0.05kg粉煤灰、0.5~0.625kg水基钻屑/油基灰渣、0.625~0.75kg机制砂及适量水,成型压力约10MPa左右,所制备的产品各项指标均满足《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GB/T 8239-2014)中的标准;(2)混凝土:优选出本实验体系下水胶比为0.52、砂率在41%;此时得出的水基钻屑混凝土最佳配比为:270kg水泥、70kg粉煤灰、375kg水基钻屑、1060kg石子、345kg机制砂、182kg水和5kg的减水剂;油基灰渣混凝土最佳配比为:240kg水泥、30kg粉煤灰、275kg油基灰渣、1060kg石子、590kg机制砂、175kg水和3.9kg的减水剂;(3)加气混凝土砌块:优化后的加气块配方为:25%~30%粉煤灰、15%~20%水基钻屑/油基灰渣、20%~30%水泥、15%~20%生石灰和4%的脱硫石膏,且水料比0.61、浇注温度为40℃、养护温度为80℃、养护时间为24小时。(3)厘清了资源化产品受雨水冲刷、浸泡及破损劣化作用下重金属浸出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明确环境保护目标,建立了评价场景、研究了资源化产品中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释放与迁移特性,并结合资源化产品中重金属实测值,得出钻屑资源化利用的污染控制指标与限值,确定了钻屑资源化利用重金属释放控制要求:Cr~(6+)≤0.1mg/L、Cu≤1.0 mg/L、Zn≤1.0 mg/L、Ni≤0.1 mg/L、As≤0.05 mg/L、Pb≤0.1 mg/L。(4)研究了资源化产品在液体培养中的细菌生长及重金属预警情况,开发出重金属迁移预警菌株,进一步保证资源化利用的环境安全性。结果显示:(1)枯草芽孢杆菌在资源化产品体系中的生长情况整体呈现促进趋势,且在水基免烧砖、油基混凝土和油基加气块环境中的生长情况要优于其他三种产品;培养基中砷的浓度显著下降,说明枯草芽孢杆菌对砷有较好的耐受及富集作用;(2)大肠杆菌在在资源化产品体系中的生长情况总体呈现被抑制趋势,且油基免烧砖、水基混凝土和水基加气块的吸光度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也要优于其他三种产品;培养基中重金属铅的浓度显著下降,表明大肠杆菌对重金属铅有较好的富集作用;(3)白色念珠菌在资源化产品体系中的生长情况总体呈现被抑制趋势,且油基免烧砖、油基混凝土和水基加气块环境中的生长情况也要优于其他三种产品;培养基中重金属铅和锌的浓度显著下降,表明白色念珠菌对铅及锌有显著的富集效果。
【图文】:

钻屑,油基,粒径分布曲线,水基


图 3-2 油基钻屑灰渣的粒径分布曲线Fig.3-2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ODPR由粒径分布图 3-1 与图 3-2 可见,水基钻屑与油基钻屑灰渣的颗粒大小相当,粒度分布较宽,基本处于 1~100 μm 之内,中径在 40μm 左右,,且油基钻屑灰渣粒径要略低于水基钻屑,故二者其中低于 0.075mm 的部分可作为活性矿物掺合料使用,0.075mm以上部分可作为一种超细集料使用[81]。

SEM图,钻屑,西南科技大学,水基


水基钻屑SEM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41;TE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和泽康;马传明;周爱国;刘存富;蔡鹤生;李小倩;刘运德;方玲;;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水土环境污染的同位素技术[J];地质学报;2015年S1期

2 秦佳;张威;刘晶;冯明溪;廖莹;陈弘;;美国页岩气开发状况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4期

3 范艺馨;;美国页岩气产业扶持政策分析及启示[J];能源与节能;2019年08期

4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三步走模式[J];江汉石油科技;2013年04期

5 叶伟强;;气井远程调控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应用[J];江汉石油科技;2016年02期

6 赵俊;;中国页岩气大发展急需解决的7个问题[J];气体分离;2013年01期

7 ;江西省页岩气研究院成立[J];气体分离;2013年03期

8 ;页岩气3-4月份部分项目进展汇总[J];气体分离;2017年02期

9 ;页岩气9-10月份部分项目进展汇总[J];气体分离;2017年05期

10 张琼;祝晓芹;何静玉;;建111井页岩气显示录井解释实践[J];江汉石油科技;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伟鹏;姚军;孙海;樊冬艳;;考虑不同尺度裂缝的页岩气耦合流动模型[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刘秋菊;;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环境法律规制探析[A];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摘要集[C];2017年

3 崔永强;;页岩气成因及页岩气工业[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2: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3:地球化学进展[C];2017年

4 陈卫东;;页岩气招标已过两轮 民企仍在“打酱油”[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5 薛莲;白如栻;刘琦;吕如卉;;页岩气产业发展和环境影响评估的现状和启示[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6 黄毅;张树东;杨小兵;;测井信息在页岩气水平井评价中的应用[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李季;;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技术发展建议[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付斌;;浅析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金庆花;张大权;翟刚毅;;关于推进我国页岩气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庆芬;张思梦;孟帅;黄晓伟;梅海;;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在四川盆地页岩气“甜点”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立 吴昊;创新奠定“功勋井”地位[N];中国矿业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刘艾瑛;科技破解“甜点区”密码[N];中国矿业报;2016年

3 记者 王少勇;我国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页岩气油气调查获重大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戴莹;“射”开页岩气库大门[N];中国石化报;2019年

5 四川大学 龚阿媛 天津外国语大学 高歌 新疆大学 刘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成浩;为地球穿“绣花针”的男人[N];中国青年报;2019年

6 记者 谷学涛;川庆钻探跑出页岩气开发“加速度”[N];中国石油报;2019年

7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周志;页岩气:清洁能源的“宠儿”[N];中国矿业报;2019年

8 通讯员 易新斌 记者 翟振宇;页岩气压裂新技术在昭通成功应用[N];中国石油报;2019年

9 特约记者 李传富;为梦想奔跑[N];中国石油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孙书博;北美:盈利提升活力增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奇;低渗透页岩层压裂改造的热—流—固耦合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贾云中;超临界二氧化碳压裂页岩自支撑裂缝形成机理及渗透性—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3 王朝强;页岩气钻井岩屑建材资源化利用中重金属污染预警、迁移及控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4 贺芙邦;四川盆地涪陵大安寨页岩气“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王义刚;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资源地质风险分析与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孙文峰;页岩储层多尺度结构特征及表征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7 张华;页岩气藏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8 唐相路;页岩储层多尺度非均质性特征及其与含气性的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9 王朋飞;页岩微纳米孔隙储集能力评价及其控制因素[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0 贾子健;页岩核磁共振弛豫机制与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荣X;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陆相页岩生气机理与模式[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杨君语;湖北恩施州南部古生界页岩层分布与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D];河北地质大学;2018年

3 李斐斐;我国页岩气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地质大学;2019年

4 董萱;页岩气微观运移规律与流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5 黄凯;不同类型页岩CO_2吸附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6 李斌;页岩各向异性力学行为及其对井眼稳定性影响规律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7 李小凤;基于灰色系统的页岩气开发水污染指标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8 薛健康;微纳孔隙中页岩气渗流的格子玻尔兹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9 朱梦月;丁山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构造特征与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10 于文刚;页岩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4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24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