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厌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苯并噻唑模拟废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23:16
【摘要】:苯并噻唑(Benzothiazole,BTH)是包含苯环和噻唑环的极性化合物,是有机物合成的先导骨架和母体,具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工业领域。BTH生物降解率低,对微生物有潜在毒性和突变作用,会抑制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废水处理效率。利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BTH废水不但能够产生大量的能源型气体甲烷,更重要的是能够降低转移到其它水体环境中的抗性微生物和抗性基因。本研究采用改进型厌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BTH合成废水。反应器启动成功后,考察污泥驯化过程、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和温度变化对反应器运行效能、膜污染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通过批次实验考察BTH去除方式和去除动力学。以提高污泥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为目的,在35°C、HRT为24 h,进水COD为3151±162 mg/L条件下,完成反应器的启动和污泥的驯化。经过58 d的运行,反应器启动成功,COD去除率为95.6±0.4%,挥发酸积累量为10.86±2.09 mg/L,气体产量为12.74±0.40 L/d,甲烷含量为69.3±0.9%,膜污染周期为5.9 d。采取逐步提高BTH浓度的方式驯化厌氧颗粒污泥。经过127 d驯化完成,COD去除率为93.6±0.6%,BTH去除率为97.6±0.5%,挥发酸积累量为57.83±13.81 mg/L,气体产量为10.74±0.40 L/d,甲烷浓度为70.9±0.7%,膜污染周期为5.3 d。批次实验结果表明,BTH的主要去除方式是生物去除,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898)。污泥驯化过程使BTH生物去除率从27.8%提高到98.1%。启动和驯化阶段完成后,考察HRT(24 h,18 h和12 h)和温度变化(35°C,25°C和15°C)对反应器运行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并找到反应器运行的最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HRT为24 h,温度为35°C时反应器运行效能最佳。HRT缩短对BTH去除率和膜污染周期的影响较为显著,对甲烷产率的影响较小。随着HRT的缩短,COD去除率从93.6±0.6%下降到90.9±0.9%,BTH去除率从97.6±0.5%下降到82.3±3.7%,挥发酸积累量从57.83±13.81 mg/L上升到171.05±10.89 mg/L,气体产量从10.74±0.40 L/d上升到21.49±1.26 L/d,甲烷含量在69.3±1.6~73.5±2.1%之间波动,甲烷产率稳定在0.309±0.014~0.327±0.028 m3CH4/kg CODremoval之间,膜污染周期从5.3 d下降到3.2 d。温度降低对反应器运行效能和膜污染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COD去除率从93.4±0.9%下降到86.0±1.5%,BTH去除率从97.6±0.5%下降到48.4±4.0%,挥发酸积累量从57.57±11.11 mg/L上升到283.23±27.96 mg/L,气体产量从11.24±0.83 L/d下降到7.64±0.76 L/d,甲烷含量从72.4±1.7%下降到48.2±4.1%,甲烷产率从0.302±0.026 m3CH4/kg CODremoval下降到0.184±0.024 m3CH4/kg CODremoval,膜污染周期从5.2 d下降到2.5 d。根据反应器运行的不同阶段,分组对比微生物群落结构。启动期和驯化期的群落结构有较大差异。启动期和驯化期的优势菌门都是Firmicutes(后壁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是67.3%和41.4%。优势菌属从启动期的Trichococcus(43.1%)转变成驯化期的Clostridium(23.9%)。古菌的优势菌属始终为Methanosaeta,相对丰度为90.3%和80.8%。不同HRT条件下,细菌的优势菌门都是Firmicutes(后壁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41.4%(HRT 24 h)、27.8%(HRT 18 h)和28.5%(HRT 12 h)。优势菌属是Clostridium,相对丰度分别是23.9%(HRT 24 h),16.4%(HRT 18 h)和15.3%(HRT 12 h)。古菌优势菌属是Methanosaeta,相对丰度分别是80.6%(HRT 24 h),91.9%(HRT 18 h)和91.2%(HRT 12 h)。温度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较大影响。35°C和15°C条件下,细菌优势菌门是Firmicutes(后壁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是33.4%和49.5%。25°C时的优势菌门是Chloroflexi(绿弯菌门),相对丰度为26.6%。35°、25°C和15°C的优势菌属分别是Clostridium,Levilinea及Lactococcus,相对丰度分别是10.8%、15.2%和17.9%。古菌优势菌属是Methanosaeta,相对丰度分别是94.2%(35°C),83.1%(25°C)和98.3%(15°C)。
【图文】:

苯并噻唑,衍生物


苯并噻唑及其衍生物Fig.1-1Benzothiazoleandbezothiazolederivative

厌氧消化过程


第 1 章 绪 论染不断加剧及能源危机的出现,研究人员意识到厌氧生物处理展开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于 20 世的进展,,使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成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术革新外,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极大地推广了厌氧应用。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推广农村沼气计划地区。荷兰政府大力推广厌氧消化技术用于农业废弃业废弃物都是通过厌氧消化来处理完成的[45]。氧生物处理氧生物处理概述生物处理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使二氧化碳的过程[46]。随着人们对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处理分为“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和“四阶”为例,厌氧消化过程如图 1-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琳;;新型污水处理装置——膜生物反应器[J];给水排水技术动态;1996年01期

2 刘会应;冯志江;吴曼;刘文;张业中;戴捷;;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6年01期

3 任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中水回用工程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年06期

4 ;膜生物反应器中心在津成立[J];盐业与化工;2015年06期

5 张贤芳;凌琪;伍昌年;赵秋燕;方涛;鲍超;;动态膜生物反应器中投加壳聚糖延缓膜污染的实验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王紫嫣;王荣昌;袁红丹;;硝化-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双酚A的机理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4年01期

7 王光辉;张国亮;吴涛;;膜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运行优化[J];广东化工;2014年13期

8 宝青娜;姜越;;萃取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和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7期

9 冉全;;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3年24期

10 洪俊明;尹娟;李伟博;;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用于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志军;;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A];四川省水污染控制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沉浸式膜生物反应器的技术开发[A];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伍昌年;汤利华;;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控制措施[A];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祥;魏源送;樊耀波;刘俊新;;膜生物反应器在我国的研究及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杨楠;邢卫红;徐南平;;一体式气升陶瓷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6 邓春华;李方;李俊;奚旦立;;膜生物反应器的脱氮性能[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7 叶萌;杨波;王君翔;;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用于污水处理的研究进展[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8 徐农;徐南平;;管式陶瓷膜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条件研究[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刘锦霞;顾平;;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中膜污染控制的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杨期勇;;颗粒填料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开发[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危丽琼;膜生物反应器迎来黄金十年[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尹玲玲;“小设备”闯出“大天地”[N];南昌日报;2017年

3 吕东锦 记者 庄艳;加大环保投入 助力美丽南昌建设[N];南昌日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吴德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船上废水[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蔡忠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水高效环保[N];中国化工报;2011年

6 积轩;汉姆沃斯为两艘豪华游船配套薄膜生物反应器[N];中国船舶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杨静 通讯员 孙云;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把污水变资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8 郭薇;新加坡膜生物反应器进军中国市场[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中国膜工业协会 张保成;备受关注的膜生物反应器[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张保成;膜生物反应器引起关注[N];中国化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s

本文编号:2626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26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6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