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内蒙古西部公路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5 15:53
【摘要】:公路重金属污染一直是国际环境地球化学高度关注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各种前沿、尖端分析技术的引入,重金属元素分析精度不断提高,检出限不断降低,这些都从各种角度有力的促进了公路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比如,有大尺度下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的研究、景观结构、功能与动态变化,特别是重金属污染下景观的破碎化和全球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宏观层次上的研究;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种群遗传组成上微小差异导致的微观进化之中观层次上的研究;在微观层次上,有在细胞水平上研究重金属污染下染色体的变异与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和基因组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的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抗重金属污染基因的定位与克隆研究,该研究将为种植资源的改良以及生物体对重金属污染的适应性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污染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将形成新型学科——污染分子生态学。然而,由于传统的环境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即野外采样、然后进行室内化学分析,成本低廉,分析准确、细致,因此,仍然是主要检测手段。 公路土壤植物环境密切接触交通人群,涉及众多生命的健康和安全,重金属污染是公路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公路重金属污染一方面影响公路周围的土壤植物环境,同时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传递和土壤颗粒物直接吸入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涂剑成;赵庆良;杨倩倩;;黑龙江地区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2 张文文;何文静;王歆君;贾新岳;;菊花中重金属、砷盐的化学形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 吕伟;;公路安全保护区及其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4 孙花;谭长银;黄道友;万大娟;刘利科;杨燕;余霞;;土壤有机质对土壤重金属积累、有效性及形态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徐福银;梁晶;方海兰;郝冠军;吕子文;崔晓阳;;上海市典型绿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田慧娟;何江;吕昌伟;樊庆云;;黄河包头段不同粒级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J];沉积学报;2011年04期

7 钱翌;刘莹;彭晓丽;;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中Pb形态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1年04期

8 曾经;付晶;;长株潭地区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9 何学利;;道路两旁空气负离子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10 周存秀;;京藏高速公路诺木洪至格尔木段路域生态环境现状研究[J];青海环境;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哲;党志;易筱筠;;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对尾矿中重金属赋存状态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孙福生;马丹;王宗芳;;应用微波能量快速监测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研究[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高效江;张念礼;陈振楼;许世远;;长江口上海潮滩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郑舂霞;王文全;钱翌;蒲红艳;杨新华;;新疆乌鲁木齐市公路两侧大气总悬浮物、Pb~(2+)、Cd~(2+)含量测定及分析[A];第二届重金属污染监测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沈振国;王春春;罗春玲;;安徽铜陵凤凰山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A];第七次“土壤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6 朱桂芬;张春燕;王学锋;樊静;;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相关性分析[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李一为;沈毅;晏晓林;杨文姬;;公路建设土壤保护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孙波涛;贾志强;;公路环境保护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永红;姜冠杰;杨海征;付庆灵;胡红青;;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孙西宁;张增强;张永涛;李艳霞;;污泥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研究——Sposito浸提法[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立平;进津高速路 绿色风景线[N];天津日报;2008年

2 张旭光 记者 王颖;森工林区营造绿色长廊[N];黑龙江经济报;2008年

3 通讯员  阎发科;庆阳公路两侧添新绿[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4 孝感市付冲路 鲁立;莫让老宅基地空闲[N];湖北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啸伟邋实习生 杨璇;唐庄镇公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大头落地[N];新乡日报;2008年

6 王高峰;依照法律 遵循规则 强力推进公路两侧环境综合整治[N];新乡日报;2008年

7 马桂芬;高速公路两侧整治完成80%[N];吴忠日报;2008年

8 记者 路经波;明山区实施三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N];本溪日报;2010年

9 马占武、马占俊;门源 浩青公路两侧成生态景观长廊[N];祁连山报;2009年

10 汪丽军;加强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管理[N];云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再岚;内蒙古西部公路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李其林;重庆市土壤—作物系统重金属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樊庆云;黄河包头段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卢豪良;红树林湿地低分子量有机酸及其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影响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和苗苗;有机固体废弃物土地利用的生态风险机制及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俊会;电子废物拆解区水稻田的重金属污染、生态毒性及其微生物修复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陈新才;重金属在土壤—微生物界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花莉;城市污泥堆肥资源化过程与污染物控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晓丽;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吸附与稳定固定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丹丹;蚯蚓及蚓粪对植物修复Cu、Zn污染土壤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宪强;污泥堆肥施用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2 张隆伟;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异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3 陈颖;城市河流重金属与多氯联苯的污染特征[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倪萍;准噶尔盆地公路两侧受扰动区柽柳种群的发生和生态效应[D];新疆大学;2005年

5 黄玉娥;污水污泥中重金属去除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陈曦;垃圾焚烧飞灰碱矿渣固化稳定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7 刘雪云;镉胁迫下天蓝苜蓿生理生态响应及其耐性机理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宁丽丽;寒区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刘德鸿;铜、镉污染土壤的“蚯蚓诱导—植物修复”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孙峰;污泥理化性质与污泥处置的环境风险[D];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04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404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9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