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健康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要尽早进入低碳时代就必须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生产和利用。煤炭领域是我国实现CO2减排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国内外研究表明,目前煤炭矿区低碳研究注重点仅仅是从技术角度实现低碳,但从管理、环境、经济、人文等系统规划的角度所做的研究还不够,才刚刚起步,没有形成完全围绕“低碳”的矿区发展模式。本文以盘江集团为研究对象,基于盘江集团煤炭矿区产品和产业结构单一、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瓦斯开发利用低等现状,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对地下开采煤矿进行碳排放源的构成分析,进而核算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建立煤炭矿区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进而提出碳减排途径,构建低碳经济产业链。最终形成低碳经济下煤炭矿区的发展模式,并完善低碳保障体系。 论文在深入分析低碳经济概念、理论方法、国内外矿区低碳经济现状的基础上从构建煤炭矿区低碳经济模式的角度提出了“矿区低碳经济”的概念:矿区低碳经济就是以降低CO_2和CH_4气体排放为目标,建立低碳生产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链,实现高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低碳化排放,包括分析找出碳排放源、进行碳排放量化计算,构建与分析低碳经济模式量化综合评价体系,提出碳减排途径、制定出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最终形成矿区低碳经济结构和模式。 在确定了“矿区低碳经济”概念的基础上,运用生命周期的过程分析法,通过对煤炭矿区从地下采出煤炭生产、深加工和燃烧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排放源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地下开采煤炭矿区的直接碳排放源和间接碳排放源,,确定出碳排放边界。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盘江集团煤炭矿区,从产业链的角度,找出了煤炭在矿区内从开采到被输出或利用的流通路径,系统分析各个生产和流通利用环节的碳排放源,揭示了碳排放的本质过程,为科学合理的计算碳排放量和从源头上制定碳减排计划奠定基础。 根据煤炭在矿区内的流通路径、能量消耗与伴生资源的处理,建立了碳排放源的碳排放量核算模型,量化计算煤炭矿区的碳排放量。并应用于盘江集团煤电产业链的碳排放量核算,在确定各碳排放源的碳排放因子和资源消耗量的基础上,得到了煤电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碳排放量并加总为整个盘江集团煤炭矿区的碳排放总量。 在碳排放量核算的基础上,遵循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确定出涵盖工业代谢、固废流、碳元素流、水流、能量流及主要环境影响等因素的煤炭矿区低碳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盘江集团煤炭矿区低碳经济系统分析,进一步修正构建出符合盘江集团实际的低碳经济评价具体指标,运用AHP法得出指标体系的一级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对2005~2010年间盘江矿区综合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并通过建立GM(1,1)模型,预测出盘江集团“十二五”期间各项指标值。预测盘江集团2015年低碳经济综合经济效益评价值将比2010年提高25%。实行低碳技术并结合相关实施措施之后,盘江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各项能耗和排放指标以及低碳经济综合经济效益均较2010年将有较大幅度提高。 结合评价和预测的结论,在分别核算各种减排途径的碳排放量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盘江集团的碳减排关键途径,依此构建出盘江集团煤炭矿区低碳经济产业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项目和相关保障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21;X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军;王艳龙;;低碳经济环境下的碳排放权确认与计量[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王微;林剑艺;崔胜辉;吝涛;;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7期
3 李宝旭;卢国斌;;矿区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4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5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6 潘家华;庄贵阳;郑艳;朱守先;谢倩漪;;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4期
7 许丰富;;煤炭企业价值链构成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年04期
8 陈广平,王进强,张延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矿区总体开发规划研究[J];矿业工程;2005年01期
9 冯伟;周泽龙;陈维;黄志军;;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综述[J];河北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10 徐瑞娥;;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6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游雪晴邋罗晖;[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震宇;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晶姝;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吴良兴;大型煤矿矿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陈文艺;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刘灿伟;我国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石静儒;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煤炭工业园区规划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6 董冬;日本低碳经济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彬;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
2644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4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