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三峡库区澎溪河(小江)富营养化及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2 16:56
【摘要】:三峡水库次级河流回水区富营养化问题是当前三峡库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后,长江干流总体营养盐浓度变化并不显著,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水滞留时间的延长,长江支流水体富营养化有加重趋势,因水体富营养化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华现象。而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华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考虑水动力条件对水质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水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分析澎溪河流域气象、水文及污染特征和三峡蓄水后澎溪河水动力条件、水质等水环境因素的变化的基础上,构建SWAT与MIKE21耦合模型,研究调节坝的生态调度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性并提出优化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的富营养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①澎溪河流域气象水文特征及回水区河道形态特征。 澎溪河地区具备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光热条件,春夏之交是富营养化多发季节。澎溪河流域年际和年内的降水量、径流量分配不均匀。三峡水库蓄水后,澎溪河断面面积为1082-75126m~2,水面宽度为57.60-2026.31m。河道断面面积和水面宽度沿程变化大,河道形态复杂。 ②澎溪河水质及富营养化现状。 在收集野外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环境条件和各污染物指标的相互关系,根据回水区的径流量、降水量,结合水温、气温、溶解氧(DO)、氮(N)、磷(P)、叶绿素a(Chla),化学耗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_5)等指标的浓度值,分析了水污染与水文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季节性温度、降水量等因素是影响澎溪河水环境的首要原因,其次是三峡水库蓄水的影响,蓄水后水位的变化使回水区水环境因子发生变化:DO升高并趋于均匀分布,总氮(TN)峰值浓度略有下降,总磷(TP)峰值浓度略有增加,N/P值有减小的趋势。蓄水后的水文条件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从年内分析来看,高浓度的TN、TP容易出现在降水量大、流量大的丰水期;流量大于150m~3/s或日平均降水量大于30mm的水文条件下容易测得高的TN、TP浓度值,但Chla含量较低;高含量的Chla容易出现在3-5月份澎溪河流量在35-45m~3/s之间,且前期降水量不超过15mm的情况下。 ③三峡蓄水对污染物降解系数及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受天然因素和人工蓄水的影响,澎溪河水域污染物滞留时间及降解率的变化呈现出动态特征,回水区污染物降解系数为蓄水前1/20-1/10,直接影响着水环境容量的变化。采用一二维水动力模型相结合,对澎溪河7个功能区进行计算表明:蓄水后,COD_(Mn)水环境容量减少约15.6%,氨氮(NH_3-N)水环境容量减少量约12.2%,TP水环境容量减少约28.3%。 ④采用MIKE21水动力模型,研究三峡蓄水对澎溪河回水区水动力特征影响。 三峡蓄水后,水位上升,澎溪河回水区段河道断面增宽,过水面积增加。在相同流量条件下,断面流速比天然状态下减小,流速与蓄水位成反比。蓄水前澎溪河各个断面的最小流速为0.01-0.19m/s,蓄水后最小流速为0.001-0.005m/s。蓄水后,渠马、高阳、黄石、双江大桥、河口五个断面的平均流速为蓄水前的1/2-1/100。依据本文对澎溪河水动力和水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水体类型划分:湖泊型流速0.016m/s,过渡型流速为0.016-0.050m/s,河道型流速为0.050m/s。水动力学条件的改变导致水质评价适用标准的改变,从而水质评价结果由蓄水前的Ⅱ-Ⅲ类达标水体变为超过Ⅱ-Ⅲ类水质的不达标水体。 ⑤采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研究。 采用SWAT模型,根据流域的数字高程、土壤分类、植被分类、气象水文、水质等自然特征和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状况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建立模型数据库。划分为25个计算子流域,225个水文相应单元(HRUs),模拟计算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在7-9月氮、磷负荷最大,丰水期氮平均为928.67吨/月,磷平均为173.47吨/月;在12月至次年1月氮、磷负荷最小,枯水期氮平均为61.91吨/月,,磷平均为11.56吨/月。 ⑥构建SWAT模型与MIKE21耦合模型,预测水质及水体富营养化。 根据三峡水库的调蓄过程,在175m高水位、小流量、低污染负荷和145m低水位、大流量、高污染负荷的两种设计条件下模拟澎溪河水体断面平均COD_(Mn)、TN、TP浓度和Chla含量,澎溪河回水段从上游到下游的COD_(Mn)、TN、TP浓度有增加的趋势,在接近河口处有趋同于长江水污染物浓度的趋势。145m低水位的大流量、高污染负荷设计条件下Chla含量较高,在弯道下游和河道水面开阔的高阳、双江大桥断面的流速减缓区段,出现Chla含量峰值。 拟合澎溪河水体流速及Chla含量相关关系,分别在枯丰两种设计条件下建立水体流速(V)与Chla(S)含量的相关关系式,分别为S=0.1860·V~(1.6820)(相关系数r~2=0.8380)和S=10.8449·V~(-0.2939)(相关系数r~2=0.8380)。模拟结果表明:加大水体流速有利于抑制Chla含量。通过改变水动力条件控制富营养化具有可行性。 ⑦依托已建的澎溪河生态调节坝,提出了澎溪河水华控制生态调度方案。 根据河流流速与Chla含量的相关性,根据澎溪河水动力学特征和水利工程的控制约束条件,建立了生态调度模型,模拟计算并提出了3-6月控制水华发生机率的调节坝最优化调度运行方案,使生态调节坝下游回水区的断面平均Chla含量控制在20ug/L以下从而达到控制水华的目的。
【图文】:

三峡库区,河流,重庆市,开县


2 澎溪河流域概况分析.1 流域自然概况.1.1 地理位置澎溪河发源于大巴山麓,在云阳的双江镇汇入长江,主河道长 182.4 km,平均径流量 34.1 亿 m3,是三峡库区长江北岸最大的一级支流。澎溪河在开县镇老关嘴以上称为东河。澎溪河流域位于东经 107°56′-108°54′,北纬 30°49′-31°42′之间,处于四川东部边缘,大巴山南麓,东邻汤溪河,西接川江诸小河,北连渠江水系,南江干流相联。澎溪河流域地跨开县、云阳、万州、梁平及四川省开江县,大重庆市开县、云阳县境内,总流域面积 5173km2。澎溪河流域主要由东河流溪河流域、南河流域、普里河和干流流域汇集而成。

分布图,水文站,河流,分布图


图 2.2 澎溪河流域水文站分布图Fig.2.2 The sites of the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Pengxi catchmen料来源于 1996-1998 年东河和谦、桃溪河正坝、南河铁里河赵家、彭溪河渠口 6 个专用水文站的泥沙观测资料来源于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常规监测资料和本课题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 2004 年-2010 年在澎溪河双江大桥据包括 SS、DO、TP、TN、NH3-N、BOD5、CODMn;本8 年 3 月在澎溪河回水区五个断面:渠马渡口、高阳平湖、溪河河口的监测资料,包括:N、P、Chla。引用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小江泥沙专题研究关于新华断面关关系分析计算的成果资料。及热量特征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华西秋雨区,具有冬暖夏热伏旱等气候特点。流域内多年平均气温为 18.6℃左右,最高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5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平;苏保林;贾海峰;程声通;杨忠山;武佃卫;孙峰;;密云水库及其流域营养物集成模拟的模型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2006年07期

2 郭卫东,章小明,杨逸萍,胡明辉;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J];台湾海峡;1998年01期

3 栗苏文,李红艳,夏建新;基于Delft 3D模型的大鹏湾水环境容量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5年05期

4 白玉川,万艳春,黄本胜,顾元h

本文编号:2647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47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0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