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城市污水处理厂水质提高与污泥堆肥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20:54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水供需矛盾日益加大。进一步开发城市污水,实现污水资源化和中水回用并妥善处置剩余污泥,对于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近年来,A2/O(Anoxic/Anaerobic/Oxic)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作为二级单元处理城市污水,A2/O工艺仍然面临着氮磷去除性能不稳定、碳源不足和剩余污泥处置难等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模拟并开展了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调整工艺运行参数、外加碳源以及化学药剂辅助除磷等措施对工艺氮磷去除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后置高效纤维滤池和紫外消毒对A2/o工艺出水做进一步深度处理,探讨其工艺参数,系统的提出了一套水质再提高技术集成优化方案并用于指导实际工艺调试运行。此外,围绕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本文还着重开展了利用污泥制备生物菌肥的技术研究,综合考察了污泥特性、原料构成、生物菌种配比以及功能菌的投加对污泥堆肥的影响,在注重工程实际应用的同时,从理论上阐明了采用活性污泥制备生物菌肥的可行性。主要工作如下: (1)对A2/O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并考察了外加碳源和化学辅助药剂对工艺氮磷去除性能的强化作用效果。 ①水力停留时间和内回流比对工艺氮磷去除性能的影响大于对有机物的去除。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和增加回流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工艺的硝化效率和氮磷去除效果。综合考察,确定水力停留时间10h、内回流比200%为实现工艺最佳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参数条件。此外,工艺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6h)和较小的内回流比(100%)下能够实现较高的COD去除效率,体现出较强的耐有机负荷能力。 ②投加碳源甲醇能够改善工艺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但对工艺的COD去除性能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当甲醇投加量超过40mg/L,工艺对氮磷的去除效率提高不明显,基本趋于稳定,实验确定甲醇投加最佳量范围为20-40mg/L。关于厌氧区硝酸盐氮对聚磷菌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厌氧区硝酸盐氮浓度大于2mg/L时,厌氧区聚磷菌的释磷特性就会受到明显的抑制。甲醇的投加对聚磷菌的释磷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③三种化学药剂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和聚合硫酸铝均能起到强化工艺除磷性能的作用,但聚合硫酸铝的效果最好。实验确定实现工艺出水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的最佳聚合硫酸铝投加量为40mg/L,最佳投加点为二沉池前端。 (2)研究了后置纤维滤池对A2/O工艺出水水质再提高的强化效果并探讨了工艺参数。 ①纤维滤池在初始滤速分别为10m/h、20m/h、30m/h、40m/h的条件下,对于不同进水浊度和初始滤速,纤维滤池在有效过滤期内的滤出水浊度均能稳定在1NTU以下,运行周期长并体现出良好的反洗效果。 ②通过优化,最终确定滤速20m/h,有效过滤周期22h为最佳运行参数条件,此时,工艺周期产水量为440m3/m2(滤料),反冲洗耗水率为3%左右。 ③纤维滤池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对进水悬浮物中所携带的COD的去除率在56%以上,但对溶解性的COD基本没有去除。 (3)现场实际工艺的调试运行 ①根据中试实验结果对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二厂工艺运行参数进行调整,确定最佳参数条件范围为:水力停留时间10-12h、内回流比150-200%、外回流比100%、污泥龄20d。 ②A2/O工艺出水在投加化学除磷药剂并经过高效纤维滤池和紫外消毒处理后,最终出水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③受济南市南水北调工程和城市管网建设的影响,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二厂进水水质较改造前有了明显变化,目前碳源基本满足工艺需要,不需要额外增加。 (4)污泥制备生物菌肥技术研究 ①通过对光大水务(济南)有限公司污泥性质的分析,发现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植物营养成分,同时重金属含量很低,能够满足污泥农用要求。 ②污泥、稻壳、蘑菇渣的肥料组成在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腐熟效果上均明显优于污泥、稻壳、草炭、粉煤灰的肥料组成,说明将脱水污泥、稻壳和蘑菇渣以57.25:16.20:24.50的比例混合有较好的发酵效果,适宜制备生物菌肥。 ③在堆肥过程中添加0.2%-0.3%的复合菌有利于物料的高效发酵,并且添加的有益菌可以为作物提供良好的微生态环境。 ④物料发酵后添加功能菌种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菌肥的肥效,增加作物的抗病能力,最终产品能够达到《生物有机肥》(NY884-2004)国家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月芹;吕锡武;;交替式A~2/O系统碳源量对去除氮磷途径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吴遥远;张桥;余新盛;;现代堆肥影响因素及控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3期

3 李家元;;优化混凝沉淀法处理乐果农药废水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4 严冬;;污水处理中紫外消毒效果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11期

5 李军;任健;杨晓冬;马文瑾;何继文;李佟;;碳源受限型污水化学辅助除磷试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6 曾薇;李磊;杨莹莹;张悦;王淑莹;;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反硝化除磷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7 任连海;何亮;宁娜;崔宝山;;餐厨垃圾高效好氧堆肥过程参数的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许文峰;李桂荣;汤洁;;不同碳源对缺氧生物滤池生物脱氮的试验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刘国才;;强化过滤及V型滤池设计要点[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S1期

10 余海静;;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651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1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c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