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锆氢化反应的大分子配位准解聚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06 22:16
【摘要】:二烯烃橡胶,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为轮胎和其它橡胶制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例如,顺丁橡胶(cis-PB)、丁苯橡胶、天然橡胶和顺异戊橡胶(cis-PIP)等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密封圈、橡胶手套等各行各业中。与此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橡胶,若随意丢弃,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也是对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对废旧橡胶的高效回收利用势在必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Schwartz试剂(Cp2ZrHCl)能有效地链裁剪二烯烃聚合物,这种新的链裁剪反应(碳碳键断裂反应)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对于链裁剪的反应机理,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希望我们的研究结果能为聚合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也为有机金属配合物配位解聚(二)烯烃聚合物带来新的认识。本论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Cp2ZrHCl诱导二烯烃聚合物进行配位准解聚(链裁剪反应)的前提是,Cp2ZrHCl和二烯烃聚合物大分子主链的内碳碳双键发生锆氢加成反应,形成内烷基锆中间体(IAKI)。在IAKI中,由于大分子链和锆中心间的立体排斥作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IAKI进行β-H消除反应,从而促进IAKI进行β-烷基消除反应,导致二烯烃聚合物大分子链的断裂。当聚合物大分子链越来越短时,这种立体排斥作用逐渐变弱,IAKI进行β-烷基消除反应的概率就越小。所以,当聚合物链短至一定程度时,IAKI将不再进行β-烷基消除反应,也就不再发生断链反应。更有趣的是,IAKI诱导β-烷基消除反应具有区域选择性,即,IAKI会优先选择两条路径中的某一条路径进行β-烷基消除反应,这种区域选择性是由锆氢化反应的反应方式和大分子主链内碳碳双键周围的化学环境共同决定的。上述结果,已通过GPC、NMR和GC-MS等手段得到证实。2、二烯烃聚合物大分子主链内碳碳双键周围的化学环境对链裁剪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当碳碳双键周围存在位阻效应或/和给电子效应时,会阻碍链裁剪进行,因为位阻效应和给电子效应会破坏内烷基锆中间体(IAKI)的稳定性,因此,双键位阻效应或/和给电子效应的存在会使得IAKI氢化副反应增加,增加锆氢试剂消耗,从而导致链裁剪效率降低。碳碳双键上的吸电子效应则导致氢化副反应不再发生。虽然,碳碳双键周围化学环境会影响链裁剪的效率,但却对于链裁剪产物的末端官能化几乎没有影响。进一步,在氢气(H2)氛围下,我们成功实现了高效的催化链裁剪,对于链裁剪效率最低的顺-1,4-聚异戊二烯(cis-PIP),锆氢试剂的加入量能减少至0.0005[ZrH]([ZrH]表示Cp2ZrHCl和碳碳双键的摩尔比),cis-PIP催化链裁剪产物的分子量最低能降至1.0 kg mol-1左右。此外,对于交联的cis-PIP,也能在氢气的作用下被成功催化链裁剪为可溶的低聚物,通过SEC-MALLS证实,交联cis-PIP链裁剪产物为非线性拓扑结构,即星型、环形或支化的产物,这可能也为制备复杂拓扑结构聚合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3、氯丁橡胶(PCP)在Cp2ZrHCl的作用下不仅会发生碳氯键的断裂,同时,也会发生碳碳双键的断裂,研究表明,PCP链裁剪的机理为氯原子自协助的β-烷基消除机理,即β-Cl的消除会促进β-烷基消除反应,其综合结果是PCP的链裁剪过程中无氢化副反应的发生。此外,只有Cp2ZrHCl、LiH和H2三者的协同作用,才能成功实现PCP的高效循环催化链裁剪,这进一步证明了Cp2ZrHCl诱导PCP链裁剪过程中,碳氯键的断裂方式是β-Cl消除,同时生成Cp2ZrCl2,而碳碳键的断裂方式是β-烷基消除反应,形成链末端烷基锆中间体(TAKI)。4、Cp2ZrHCl准解聚二烯烃聚合物的突出优点就是准解聚产物具有链末端烷基锆中间体(TAKI),而利用TAKI丰富的反应性能赋予降解产物多种功能性,从而有望将降解产物以高附加值的形式重新利用起来。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无法将聚合物解聚为小分子。据此,我们从降解产物的应用和Cp2ZrHCl的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一方面,当向具有TAKI的准解聚产物中加入MAO后,能直接引发乙烯聚合,从而将链裁剪产物转为化新的嵌段聚合物;另一方面,将具有TAKI的链裁剪产物功能化为遥爪产物,利用遥爪产物特征官能团的反应性,将链裁剪产物转化为新的高分子材料,如,聚烯烃聚氨酯。
【图文】:

裁剪机,消除反应,烷基


4)生物处理逡逑生物处理[11()_112],通过生物手段处理废旧橡胶以达到降解和回收利用废旧橡逡逑胶的目的,如能以橡胶为食的黄粉虫[113]、以橡胶为碳源的真菌[114,邋1151和细菌逡逑[116_12Q]以及可以裁剪橡胶碳碳双键的生物酶[m_123]等。众所周知,天然橡胶来自逡逑于自然中的橡胶树,从生物界相生相克的特性来说,就不难从自然界中找到能逡逑降解天然橡胶的细菌和真菌。从文献的调研中表明,几乎所有的能生物降解天逡逑然橡胶的细菌和真菌都是从土壤中分离提取出来的[115,118,119,124_129],由于异戊橡逡逑胶和天然橡胶分子结构几乎一样。所以,能降解天然橡胶的细菌和真菌几乎都逡逑能降解异戊橡胶。然而,对于聚丁二烯等二烯烃橡胶的生物降解却鲜有报道[112],逡逑这或许也正表明了生物降解的专一性和特异性。2014年,Steinbiichel课题组[13Q]逡逑阐明了一种加氧酶逦乳胶清除蛋白(Latex邋Clearing邋Protein,Lcp)只能降解天逡逑然橡胶和顺-1,4-聚异戊二稀,不能降解1,4-聚丁二烯和反-1,4-聚异戊二稀,其原逡逑因就在于加氧酶氧化裁剪碳碳双键机制为内裁剪机制(endo-cleavage逡逑mechanism),被裁剪的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产物的末端一般为羰基(醛、酮、逡逑14逡逑

裁剪机


4)生物处理逡逑生物处理[11()_112],通过生物手段处理废旧橡胶以达到降解和回收利用废旧橡逡逑胶的目的,如能以橡胶为食的黄粉虫[113]、以橡胶为碳源的真菌[114,邋1151和细菌逡逑[116_12Q]以及可以裁剪橡胶碳碳双键的生物酶[m_123]等。众所周知,天然橡胶来自逡逑于自然中的橡胶树,从生物界相生相克的特性来说,就不难从自然界中找到能逡逑降解天然橡胶的细菌和真菌。从文献的调研中表明,几乎所有的能生物降解天逡逑然橡胶的细菌和真菌都是从土壤中分离提取出来的[115,118,119,124_129],由于异戊橡逡逑胶和天然橡胶分子结构几乎一样。所以,能降解天然橡胶的细菌和真菌几乎都逡逑能降解异戊橡胶。然而,对于聚丁二烯等二烯烃橡胶的生物降解却鲜有报道[112],逡逑这或许也正表明了生物降解的专一性和特异性。2014年,Steinbiichel课题组[13Q]逡逑阐明了一种加氧酶逦乳胶清除蛋白(Latex邋Clearing邋Protein,Lcp)只能降解天逡逑然橡胶和顺-1,4-聚异戊二稀,,不能降解1,4-聚丁二烯和反-1,4-聚异戊二稀,其原逡逑因就在于加氧酶氧化裁剪碳碳双键机制为内裁剪机制(endo-cleavage逡逑mechanism),被裁剪的天然橡胶(异戊橡胶)产物的末端一般为羰基(醛、酮、逡逑1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5;O6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积涛;许育明;张蕴文;齐纬杰;;锆氢化反应研究——2.羰基化合物的选择性还原[J];有机化学;1986年02期

2 ;1988年催化学报第九卷总目录[J];催化学报;1988年04期

3 宋碧海,姜玄珍;CO 在 Ni/TiO_2、Ni/Nb_2O_5和 Ni/Al_2O_3催化剂上的氢化反应[J];燃料化学学报;1988年04期

4 胡良彬;刘广鉴;方珍发;蔡松传;;2-甲基-4-苯基-2-丁醇合成新路线[J];化学通报;1988年04期

5 王琳,吴凯,陈焱,陈昌生,姜玄珍;载体和添加剂对负载型钯催化剂上CO_2氢化反应的影响[J];催化学报;1989年02期

6 刘以寅,王家炳,梁格,王积涛;炔烃的钛氢化反应及产物的立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年08期

7 王积涛,张蕴文,许育明,林知心;锆氢化反应研究(Ⅳ)——芳腈的锆氢化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年03期

8 高连勋,丁孟贤;两种新的手性1,6-双膦的合成[J];应用化学;1989年01期

9 邵昌平;王琼;王捷宇;郭和夫;;Mo(O)、W(O)络合物中配位双氮基光还原氢化反应[J];化学通报;1989年08期

10 张传新;陈关潮;;均相不对称氢化反应[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8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年;项益智;姜莉;;一类新的液相催化氢化反应体系的提出[A];第三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邀请报告[C];2006年

2 刘媛媛;张万斌;;3-亚烯基取代琥珀酰亚胺的铱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3 胡海宇;曹菁;向俊峰;陈传峰;;螺旋结构诱导的蒽醌选择性催化氢化反应[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周明东;;联烯高选择性双羟化与芳氢化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16年

5 周明东;;联烯高选择性双羟化与芳氢化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天然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五册)[C];2016年

6 郑芬芬;洪雅;胡麟峰;郑卫新;;炔基硫醚的锆氢化反应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邢雁;李岩云;沈伟艺;陈海燕;高景星;;水作溶剂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范青华;;环境友好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王兴旺;丁奎岭;;手性有机-无机高分子组装体在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张同欢;高文超;吕辉;杨玉红;钟龙华;吴云东;张绪穆;;镍催化的β-酰胺基硝基烯烃不对称氢化反应的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黄革;不对称氢化反应精细化工领域前景看好[N];中国化工报;2003年

2 友超 广一 光军;江苏两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N];中国纺织报;2005年

3 友超广 一光军;江苏生态纺织检验达国际领先水平[N];国际商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洋;基于锆氢化反应的大分子配位准解聚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赵梦梦;羰基酰胺类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及简单酮不对称氢化反应中新型催化剂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薛秀茹;温控相分离手性过渡金属纳米催化体系的构建及其在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王庆利;铑催化的烯酰胺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5 李晓红;手性修饰的负载型铂催化剂上潜手性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曾庆恒;手性磷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刘莎莎;不对称氢化反应和杯[四]芳烃的修饰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魏雅雯;新型转移氢化反应及其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万方;钌催化的多羰基官能化酮的高选择性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陈铁桥;炔烃的金属氢化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春珂;碳载钯基催化剂的合成及相关氢化反应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2 王雪;新型吲哚氰化反应和苯乙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吴炜鹏;pH调控Cp~*Ir配合物催化糖类衍生物选择性氢化反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齐慧敏;新型配体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在羰化酯化反应和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5 孙亚琴;温控相转移纳米钌催化喹啉和异喹啉的选择性氢化反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6 邱立春;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制备甲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王海;空气稳定的铁络合物催化极性C=O和C=N键的氢化反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彭志媛;炔酰胺的胺氢化和膦氢化反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年

9 朱美武;基于贵金属(铱,铂)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8年

10 高少婵;钌催化酮酯的氢化反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51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1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8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