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物过滤塔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16:15
【摘要】:目前,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恶臭气体的污染与控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发高效低耗的 VOCs 气体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目的是在优化填料层结构和优选填料的基础上,揭示不同运行条件下过滤塔处理甲苯气体的运行性能和塔中微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并实现对过滤塔运行性能的模拟和预测,为指导过滤塔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通过 2 套荞麦皮过滤塔 300 多天的连续平行运行实验,考察了在天然有机填料层中加入多面空心球的影响。结果证明加入多面空心球可有效控制填料层压实和提高填料层空隙率,并显著提高甲苯去除能力和填料层压降的稳定性。在优化填料层结构的基础上,比较了荞麦皮、木屑和活性炭 3 种填料生物过滤塔处理甲苯气体的性能。结果显示木屑过滤塔和活性炭过滤塔的运行性能无显著差别,且均优于荞麦皮过滤塔。 木屑过滤塔和活性炭过滤塔在不同运行条件下连续平行运行了 270d。当进口甲苯浓度小于 500mg·m-3,空塔气速为 25~48m·h-1(相应空塔停留时间为30~58s)时,2 套过滤塔的出口甲苯浓度均低于排放标准 60 mg·m-3,且填料层压降维持在较低的 50~70 Pa·m-1。而增大进口甲苯浓度和空塔气速后,过滤塔由于生物量积累表现出去除能力下降和压降上升的趋势。 测定了木屑过滤塔内生物量变化并建立了微生物增殖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塔中微生物的增殖规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生物量的积累,活性微生物比例、填料层空隙率、比表面积和当量直径均会有所下降。 建立了生物过滤塔处理单一 VOCs 气体的运行性能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同时模拟生物过滤塔的甲苯去除性能和填料层压降变化。利用该模型成功地确定了在不同进口浓度和空塔气速下,木屑过滤塔达标运行所需的最小填料层高度、最小空塔停留时间和相应的过滤塔堵塞时间。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用于指导过滤塔的设计、运行和生物量控制。 用 Biolog 方法研究了木屑和活性炭过滤塔中微生物群落的代谢特性。发现群落代谢活性在长期运行中下降,群落代谢特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海欧;汪蓉;卢志刚;李建军;张桂珍;;装饰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2 刘永慧;曹小安;吴翠琴;宋丽萍;;基于甘蔗渣的生物过滤器长期运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3 周大顺;王志良;李国平;陈建秋;;三苯类废气处理进展[J];化工环保;2011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华;;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制备方法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2 罗兰;吕弋;;测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化学发光气体传感器研究[A];四川省第十一次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席劲瑛;胡洪营;;不同填料生物过滤塔处理甲苯气体性能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全国恶臭污染测试及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红帅;张广山;;北京市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及浓度变化初步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余倩;邓欣;李俊;李聪;余林;王运佳;沈丽斯;;活性炭吸附技术对VOCs净化处理的研究进展[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席劲瑛;生物过滤塔处理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门娟;高效降解菌对典型苯系物的降解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马进军;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D];清华大学;2008年

4 葛春桥;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湿法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纪志永;膜气提及生物强化技术去除水体中VOCs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侯晨涛;真菌过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杨云龙;嗜热螯台球菌TAD1的脱氮性能及其好氧反硝化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馨月;高温和常温生物过滤塔处理甲苯气体的对比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胡江;两株苯系物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定及真菌过滤塔处理苯废气[D];重庆大学;2011年

3 席劲瑛;生物滤塔工艺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工艺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3年

4 孙聪;挥发性有机物在空气/颗粒物体系间的分配及预测[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5 张娴;生物过滤塔微生物增殖规律及生物量化学控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许丽娟;膜气提法去除水体中VOCs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吴卫军;生物过滤法净化苯、甲苯和二甲苯混合废气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8 曹晓强;真菌过滤塔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9 庞德红;复合生物滤塔处理NO_X废气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10 秦娜;生物过滤法净化有机废气[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4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4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6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