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生态效率测度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05-09 05:54
【摘要】: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工业园区不断涌现。工业园建设在给人类带来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性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迅速耗竭。工业园生态化转型不仅可以解决人与自然强烈冲突的关键问题,而且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资源约束日益凸现,在产业层面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已成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回避的战略性课题。实现工业园区向国际流行的生态工业园区的演化,是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了规范工业园生态化建设,评估园区建设和改造进程,需要根据不同工业园区的特点,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以工业园生态化建设为研究背景,以生态效率为主线,探讨工业园生态效率的内涵,提出了工业园生态效率的定量化测度模型,建立了基于生态效率测度的工业园区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 首先,本论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归纳和综合评析,指出现有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上的局限。国内外与生态效率有关的理论大多只涉及企业,研究大多停留在企业内部和工艺流程层面上,且集中在对生态效率的概念认识和一般分析。针对现有研究视角单一、概念界定不清晰的问题,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论文首先界定了工业园生态效率的内涵,把生态效率理论延伸到中观层面(工业园),通过分析生态效率与物质减量、经济增长、环境负荷以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关系,研究了生态效率在实现工业园经济增长和物质减量化双赢目标实现中的桥梁作用,提出生态效率描述生态经济系统的经济、环境二维特性,是描述和评价工业园生态化水平的合适测度。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表征,提高生态效率既是一种实施工业园生态转型的战略,又是一种测量这种战略进展的方法体系,也是工业园生态化建设的目标。把生态效率理论与工业园生态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在理论体系上扩展了生态效率的研究领域,并为工业园生态效率指标的测度和生态化的评价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针对生态效率难以科学量化的问题,依据系统论的思想,本论文整合了能值分析和物质流分析两种理论和方法,根据生态效率的经济、环境二维特征,构建了生态效率的能值—物质流分析方法。将能值分析中表示系统总财富的总能值产出进行改进,提出总有效能值产出指标,并以总有效能值产出的能值—货币价值取代传统的GDP/GNP作为本研究表示系统经济产出的价值量度量指标,以物质流核算中直接物质排放量为资源消耗实物量指标,改进了传统生态效率模型,建立了基于能值—物质流分析的工业园生态效率定量化评价方法。本研究提出的整合思想主要包括指标整合和方法整合,从能值—货币价值观和重量观相结合的二维角度,对工业园的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得到一系列描述工业园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指标和衍生指标,并进一步通过研究工业园生态化进程中物质脱钩和复钩现象,提升工业园生态效率的内涵。 生态效率指标是一种相对的指标,需要同其他指标一起来衡量自然资源使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针对这一特点,本文构建了基于生态效率测算的工业园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对工业园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分析构建了工业园生态化发展函数的基础上,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提出了工业园PSR指标体系框架;以此框架为系统层,以发展函数中的变量为目标层,利用德尔菲法选定指标并确定权重,从而构建了工业园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综合了能值分析、物质流分析、生态效率测算的和生态管理绩效等定量化指标,突出了工业园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描述了系统的总量及各种资源的生态效率。基于生态效率测度方法,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构建评价模型,进行工业园生态化的综合评价,并借鉴“可持续发展晴雨表”,以可视化图形描述园区的生态化建设综合水平。 最后,作为论文的实证研究部分,本文进行了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DDZ)生态效率的测度及生态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以DDZ的能值分析和物质流分析为依据,通过各项指标的分析表明,DDZ环境负荷较高,生态效率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园区生态化建设处于初级生态化水平。从长远利益和宏观角度出发,DDZ应继续深化工业园生态化项目建设,构建生态产业链和工业共生网络,进行总量控制,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园区的生态效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在分析了DDZ生态化发展的驱动力因素和发展环境基础上,本文提出提高DDZ生态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运用生态效率理论研究了生态工业发展定量化评价的热点问题,系统分析了工业园的生态效率测度及工业园生态化评价方法,为我国工业园的生态设计和决策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评价方法,并为现有工业园的生态化转型提供分析工具和理论支持。
【图文】:
本论文研究视角Fig.1.1Visualangleofthereseareh
论文逻辑结构图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821
本文编号:2655693
【图文】:
本论文研究视角Fig.1.1Visualangleofthereseareh
论文逻辑结构图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X82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鹏梅;齐宇;;产业生态化理论综述及若干思辨[J];未来与发展;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娟;区域工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设计及其生态效率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3 张培;基于物质流分析的工业园生态效率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梁瑜;天然气化工生态工业园构建研究[D];西华大学;2010年
5 韩梅;山西循环型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5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