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珠三角地区气溶胶颗粒挥发性及汽车尾气源谱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12:44
【摘要】:大气气溶胶对空气质量、气候变化、以及人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迅猛发展,大气气溶胶浓度显著上升,导致大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逐渐恶化。气溶胶的各种效应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粒径分布、化学成分、混合状态、吸湿性以及挥发性等。挥发性是气溶胶颗粒的一个重要特性,它主要由颗粒的化学性质和混合状态决定的。当气溶胶被加热或被干净的空气稀释时,易挥发性物质会从颗粒相中挥发出来。颗粒挥发性可以用来将高度老化的颗粒追溯至它们的初始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颗粒的历史老化过程,对大气颗粒物中二次气溶胶的形成机制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论文首先建立了气溶胶颗粒挥发性的在线测量方法,然后将其运用至广州市2013年四个季度的气溶胶颗粒挥发性测量,研究了广州市不同季节的颗粒挥发性特征。另外,汽车尾气是城市大气PM2.5的重要来源。广东省从2008年开始发布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控对策,了解目前汽车尾气PM2.5的排放特征,对于评估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措施的成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在线测量单颗粒气溶胶挥发性的方法:针对以往研究常用的热熔蚀器存在的缺点,包括活性炭吸附器易老化失效、活性炭老化后在较高温度下会释放出活性碳等缺点,采用稀释器来替代活性炭吸附器部分,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联用,建立了一种在线分析单个气溶胶颗粒挥发性的测量方法。实验室标准物质评估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稀释器可以避免活性炭吸附器使用时间变长而失效,防止挥发性物质冷凝回到颗粒中。2)广州市不同季节气溶胶的颗粒挥发性差异较大:秋季颗粒挥发性最大,其在75、150、300°C温度加热下的颗粒剩余率分别为0.780、0.274、0.041,均低于其它三个季节。冬季的中度挥发(150°C挥发)颗粒最少。不同温度下的颗粒质谱特征表明,硫酸盐(97HSO4-)、硝酸盐(46NO2-和62NO3-)是变化较大的几种离子,大部分硝酸盐在150°C时已全部挥发,而硫酸盐在300°C时含量也非常少。此外,26CN-、42CNO-和碳簇离子在300°C时相对含量增加,说明它们比较难挥发,有可能是颗粒核的主要成分。3)对2013年春季气溶胶单颗粒挥发性深入分析表明:春季颗粒共分为8类,包括EC、ECOC、Na K-EC、Metal-EC、OC、K-rich、Na K-rich以及Metal-rich颗粒。不同类型颗粒中二次物质的挥发性不同。Metal-EC、Na K-EC、Metal-rich、Na K-rich颗粒中硝酸盐对总挥发性的贡献远大于硫酸盐;相反,硫酸盐对EC、ECOC和OC颗粒挥发性的贡献则大于硝酸盐。在Metal-EC、EC、K-rich、Na K-rich颗粒中,300°C时硫酸盐的挥发超过了90%,说明硫酸盐主要以易挥发的硫酸铵、硫酸氢铵的形式存在;而在ECOC、Na K-EC、OC和Metal-rich颗粒中硫酸盐的挥发率不到75%,表明硫酸盐有一些是难挥发的K2SO4和有机硫酸酯类物质。4)灰霾期间颗粒的挥发性降低:300°C加热条件下残余的大部分离子相对含量比晴朗期高出5-35%,原因可归结于灰霾期较低的湿度,使得颗粒表面不利于半挥发性水溶物质的吸收;灰霾期明显增加的NOx和O3会导致二次有机气溶胶的老化程度更高,并对其挥发性产生直接影响。5)珠江隧道汽车尾气排放特征研究表明:汽车尾气PM2.5的排放因子为92.4±8.9 mg vehicle-1 km-1。其中OC、EC、水溶性离子(WSII)、水溶性有机碳、27种金属元素的排放因子为16.7、16.4、9.06、1.31、14.0 mg vehicle-1 km-1;105种有机化合物被测定,其中正构烷烃、优控多环芳烃、MW302多环芳烃、硝基多环芳烃、含氧多环芳烃、藿烷、甾烷的排放因子分别为91.9、5.02、0.752、0.095、1.96、32.0、7.58μg vehicle-1 km-1。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为-25.0±0.2‰,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了3.2‰的同位素分馏效应。6)与2004年的珠江隧道研究对比发现:9年间PM2.5、EC、OC、主要的WSII排放因子都有所降低,下降比例为16.0~93.4%,主要得益于以下排放控制措施:汽车组成变化、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油品质量的提升、清洁能源的使用、黄标车的淘汰等等。但是,由于汽车数量的增加,9年间汽车尾气PM2.5的总排放量上升了25.2%。因此,为了补偿由于汽车数量的绝对增加带来的污染物质总排放量的增加,有必要实行更加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此外,与2004年相比,金属排放因子和总排放量均有显著升高,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规范汽车尾气金属元素的排放,尤其是对人体危害较大的重金属元素。
【图文】:

装置图,稀释器,装置图,颗粒


本研究采用稀释器来替代图 2.1 中热熔蚀器的活性炭吸附器部分,具体的仪器( 热 稀 释 器 , Thermodiluter , TDi) 连 接 见 图 2.2 ( 稀 释 器 部 分 引 自http://dekati.com/cms/dekati_diluter/operating_principle,当稀释器压力达到 0.2 MPa时,稀释比例为 1:8)。气溶胶颗粒通过通道 1(热稀释器)的加热管(驻留时间为1.8s,流速 5.6 L min-1),设置不同加热温度,加热后挥发产生挥发性气体和挥发后的颗粒,进入稀释器部分,利用干净干燥冷的空气对加热挥发后的气体和颗粒进行稀释,使颗粒温度降低并短时间内不与气体发生冷凝(此处干净干燥冷的空气由室内空气经过空气压缩机、干燥器、颗粒过滤器而产生,使用前需经 SPAMS 检测为无颗粒方可使用),最后进入 SPAMS 进行单个颗粒粒径和化学质谱信息的检测。SPAMS 的具体原理可参照文献(Li et al., 2012),简言之,颗粒物随着气流经临界小孔进入仪器内部真空,随后被空气动力学透镜聚焦形成准直颗粒束,经过两束连续的激光获得与粒径大小相关的信息,到达离子源中心处被脉冲激光电离,产生的正负离子经双极飞行时间质谱仪获得质谱信息。通过对比气溶胶颗粒经通道 2 与通道 1(两个通道具有相同长度的硅胶管)的粒径、颗粒数及质谱信息,可以获得气溶胶颗粒在不同温度下的挥发性。

示意图,珠江隧道,采样点,示意图


图 5.1 珠江隧道采样点示意图Figure 5.1. Sampling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Zhujiang Tunnel.2. 样品采集汽车尾气 PM2.5样品在 2013 年 8 月 10 日至 14 日被采集。采样点位于广州市的珠江隧道,,它有两个孔,每个孔有三车道,如图 5.1 显示。两个大流量 PM2.5的采样器放置在进出口 75m 处。采样期间汽车的速度为 18-45 km h-1,平均速度为 33.4 km h-1。采样器的流速为 1.13 m3min 1。采样膜为石英纤维滤膜(QFFs,20.3 cm×25.4 cm,Whatman)。同时也采集了场地空白样品,将采样膜放入采样器中,不开泵 5 分钟,将膜取出。样品用铝箔包好储存在 40°C 的冰箱中,待分析。记录气象参数,如温度、湿度、大气压等。一个摄像机放置在出口处,以记录采样期间通过的车辆,然后将这些车辆分为三类,柴油车(DV):重型卡车、轻型卡车和大客车;汽油车(GV):小型汽车和摩托车;液化石油气车(LPGV):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平均的交通密度为 1797 辆汽车每小时,其中 DV、GV、LPGV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513;X7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刚;植物产生的异戊二烯可在大气中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2 胡睿,方黎,郑海洋,朱元,张玉莹,孔祥和,周留柱,顾学军,张为俊,鲍健,熊鲁源;若干芳香族化合物气溶胶单粒子的在线测量[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3期

3 赵海波;郑楚光;;水滴清除气溶胶过程的随机算法和数值模拟[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10期

4 徐建中;孙俊英;秦大河;任贾文;王晓香;;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可溶性离子分布特征和来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9期

5 汪午;王省良;李黎;张东平;王扬君;盛国英;傅家谟;;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进展[J];地球化学;2008年01期

6 吕子峰;郝吉明;李俊华;武山;;硫酸钙及硫酸铵气溶胶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的影响[J];化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汪建君;陈立奇;杨绪林;;南极中山站站区上空气溶胶金属成分特征研究[J];极地研究;2009年01期

8 崔文岭;郭瑞;张浩;;亚洲沙尘由蒙古戈壁向长江三角洲的传输及其与污染气溶胶的混合特征[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丁珏;李家骅;翁培奋;;浓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的输运和转化特性[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施孝增;吴家正;李曹县;鄢庆春;;室内气溶胶颗粒物沉积特性的实验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军;张旭;;室内气溶胶稀疏颗粒相动力学判定依据[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霞;杨青;吴彦;;乌鲁木齐地区雨雪对气溶胶湿清除能力的比较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亚强;张小曳;曹军骥;王丹;;中国西北粉尘源区气溶胶中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及源区示踪意义[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4 张兴赢;庄国顺;陈建民;吴洪波;王晓;薛华欣;;二氧化硫在矿物气溶胶颗粒物表面的复相反应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4年

5 于军营;仝海杰;张韫宏;;丙三醇/氯化钠/水混合气溶胶的结构随湿度变化的红外光谱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红龙;李磊;卢超;陈星登;刘爱明;;深圳城市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观测研究[A];城市气象论坛(2012年)·城市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12年

7 刘畅;刘永春;马庆鑫;马金珠;贺泓;楚碧武;李俊华;郝吉明;;矿质气溶胶颗粒的在线制备及其在烟雾箱研究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8 宗鹏程;魏晓奕;;不同混合方案对气溶胶辐射特性的影响[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孙玉稳;董晓波;齐作辉;姜岩;赵志军;;不同天气条件下石家庄市区气溶胶分布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的联系[C];2011年

10 李家骅;丁珏;翁培奋;刘丽颖;;雾霾天气气溶胶颗粒物动力学特性的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福州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翁恒;盐气溶胶吸入治疗呼吸道疾病[N];健康报;2009年

2 采访人 本报记者 贾敏;气溶胶的“冷暖面孔”[N];中国气象报;2013年

3 汪安璞;寻找控制污染的利器[N];科技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姬钢;空气除菌消毒设备蜂拥入市[N];中国环境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黎;天然源二次气溶胶组成、分布以及来源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2 康辉;生物成因气溶胶的时空特征、来源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许万智;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与辐射效应的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4 马良;气溶胶颗粒逆排旋流去除原理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5 冯业荣;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6 黄忠伟;气溶胶物理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遥感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张光学;燃煤飞灰气溶胶声波团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刘筱红;气溶胶中烃类化合物的同位素测定及其用于源解析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9 周强;有机/无机混合气溶胶吸湿性的拉曼光谱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刘俊杰;高效纤维滤料最易透过粒径计数效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辉;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陈超;西安市春季大气碳气溶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丽薇;气溶胶颗粒在矩形风管系统中沉降特性的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黄雄风;典型大城市大气中有机胺的特性、来源及其对二次气溶胶的可能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5 孙琳;紫外光氧化反应硫酸气溶胶二次粒子的形成与增长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莹;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7 肖林;基于光纤光谱仪的气溶胶光谱特征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罗凯;基于卫星遥感的东亚气溶胶特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明月;空调房间人体气溶胶颗粒污染物运动规律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10 王娉;华北地区碳气溶胶排放源状况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2658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8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