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状土壤杆菌M-503产生物絮凝剂的制备、纯化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20:44
【摘要】:生物絮凝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一定的絮凝活性,能使液体中难沉降的固体悬浮颗粒聚凝,加速沉降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而且较之传统的无机絮凝剂和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安全、无毒、易降解等特点,此外它还具有吸附重金属的功能,因而备受关注,成为国内外絮凝剂研制开发的热点之一。 本文从10个不同样品中筛选分离得到28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其中筛选自活性污泥,编号M—503的菌株所产絮凝剂在絮凝作用时形成较大的絮凝矾花,絮凝活性为910U,而且不能利用淀粉等多糖类物质作为碳源。经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及16SrDNA测序分析,M—503被鉴定为放射状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目前尚无关于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产絮凝剂的相关报道。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M-503产生的絮凝剂ZL 5—2是一种胞外絮凝剂。经组分测定,ZL 5-2中性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分别为93.5%、3.5%、3.0%;经红外光谱分析,ZL 5—2在3417 cm~(-1)处为OH的伸缩振动,2928 cm~(-1)处为C—H的伸缩振动,1619 cm~(-1)处为酰胺Ⅰ基团的伸缩振动,1400 cm~(-1)处为C—H的弯曲振动,1150,1079,1038cm~(-1)处为各种羟基中C—O、C—OH等的伸缩振动。组分测定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ZL 5—2是一种含有少量蛋白的多糖类物质。 在产絮凝剂培养基中培养,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M-503 12 hr进入指数生长期,24hr进入稳定期。絮凝剂在12hr后开始生成,但是合成的量比较少,絮凝剂产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稳定期内大量合成,到48hr时絮凝剂产量达到最高,之后进入平稳期,合成量不再提高,而且延长培养时间ZL 5—2不会被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M-503所利用,这与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不
【图文】:
有鞭毛,在絮凝剂筛选培养基上能产生无色粘稠物质,菌落直径3一smm,表面光滑,边缘不整齐。在LB固体培养基上不产生粘稠物质,菌落直径1一Zmm。电镜如图1一1,1一2所示。图l一1.LB培养基上生长的M一503(l900x)F.igl一IM一5039,wnigonLBmdeia(19M()x)
ofZLS一2separatelyfromlefttoright)据文献!’‘“】报道,,土壤杆菌属细菌所产胞外多糖大多是由甘露糖和葡萄糖所组成,所以实验选用甘露糖,葡萄糖为标准糖样品。图2一n中,从左向右依次是甘露糖、葡萄糖、LZS一2的水解产物的层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LZS一2的水解产物呈单一斑点,由于LZS一2中中性糖占93.5%,所以推测LzS一2中的中性糖主要是由一种单糖残基连接构成的。2.8去除蛋白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再用三氯乙酸抽提蛋白后的LZS一2的絮凝活性为963U,与未经处理的LZS一2相比,絮凝活性保留了97.%1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03.5
本文编号:2659038
【图文】:
有鞭毛,在絮凝剂筛选培养基上能产生无色粘稠物质,菌落直径3一smm,表面光滑,边缘不整齐。在LB固体培养基上不产生粘稠物质,菌落直径1一Zmm。电镜如图1一1,1一2所示。图l一1.LB培养基上生长的M一503(l900x)F.igl一IM一5039,wnigonLBmdeia(19M()x)
ofZLS一2separatelyfromlefttoright)据文献!’‘“】报道,,土壤杆菌属细菌所产胞外多糖大多是由甘露糖和葡萄糖所组成,所以实验选用甘露糖,葡萄糖为标准糖样品。图2一n中,从左向右依次是甘露糖、葡萄糖、LZS一2的水解产物的层析结果,从中可以看出,LZS一2的水解产物呈单一斑点,由于LZS一2中中性糖占93.5%,所以推测LzS一2中的中性糖主要是由一种单糖残基连接构成的。2.8去除蛋白对絮凝活性的影响: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再用三氯乙酸抽提蛋白后的LZS一2的絮凝活性为963U,与未经处理的LZS一2相比,絮凝活性保留了97.%1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703.5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培睿;张东辉;李宗伟;李宗义;秦广雍;霍裕平;;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处理靛蓝印染废水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8年02期
2 张亚军;李作军;宋媛;张通;;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絮凝剂提取和成分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泽群;低温复合产絮菌去除铁离子的试验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9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5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