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水体中营养盐与浮游生物量分布特征
发布时间:2020-05-13 01:16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三峡水库于2003年6月正式蓄水,坝前水位保持在135m。成库后,水体由河流变为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过水断面增大,在上游流量不变情况下,流速自库尾至坝前逐渐减缓。当175m蓄水时,流速由2m/s降至0.25~0.5m/s,水流对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能力下降,在同样的排污方式,相同的排污负荷下污染混合区必将加大。成库后,水流速度减缓,大量泥沙沉积,水质变清,透明度增高,冬季水温升高、雾日减少,水面日照时间增加,有利于水生植物特别是藻类的光合作用,导致藻类的生长繁殖,增加了三峡库区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由于水文条件的改变,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三峡成库后,尚未见对水库蓄水后富营养化状况的相关报道。三峡水库135m蓄水后,部分次级河流的回水区已经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表明水体流速减缓后,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水库初期蓄水至135m后,营养盐含量、分布规律和浮游生物变化对预测175m蓄水后水生生态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因此,分析三峡水库成库初期营养元素和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对于深入研究三峡水库成库过程中营养盐动态变化及其与浮游生物的消长的关联规律,预测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保护库区水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采用实地采样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三峡库区16条主要次级河流和35座大中型水库富营养化研究,从大量数据中得到营养盐与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预测了175m蓄水时,三峡水库干流、主要次级河流河口叶绿素a含量状况。利用河道富营养化QUAL2E模型,预测了乌江175m蓄水后营养盐与叶绿素a沿程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1月~2004年12月,通过对三峡水库营养盐及有机物的大量监测分析,得到营养盐、有机物和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 三峡水库成库后,沿水库水流方向从上游朱沱至下游巫山,营养盐和有机物(除BOD外)在水平分布上无明显差异;上游区(朱沱、寸滩)和回水变动区(涪陵)营养盐及有机物垂直分布上也无明显差异。但通过对水库区(万州)多层次采样分析,BOD垂直分布有显著差异。三峡水库氮、磷浓度含量高,不同形态氮含量分别为:NH_3-N浓度范围在0.12~0.17mg/L;NO_2-N含量变动范围在0.018~0.036mg/L;NO_3-N浓度范围在1.19~1.42mg/L;TN变动范围在1.60~1.82mg/L。TP含量范围在0.11~0.15mg/L。COD变动范围在2.6~4.0mg/L之间,BOD变动范围在0.80~1.28mg/L。总氮、总磷浓度值均超过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限制值,总氮、总磷比值在适宜藻类生长比值的范围内。通过对所有测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营养盐、有机物有明显地域分布特征,即上游区和回水变动区相似,而与水库区有差别。通过对不同蓄水期三峡水库入口处营养盐浓度及流量的监测,假设上游营养盐排放保持现状,预测了不同蓄水阶段上游来水的营养盐输入状况。其中,135m蓄水,上游来水TN年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524
本文编号:2661137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X5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念三;刘德富;纪道斌;杨正健;;三峡水库干流倒灌对支流库湾营养盐分布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10期
,本文编号:26611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6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