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中电极生物膜电活性的电化学评估

发布时间:2020-05-13 05:42
【摘要】:虽然以H~+和CO_2为电子受体的有机质产CH_4厌氧矿化在废水处理、可持续生物能的生产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该过程复杂,以及其表现出来的时间较长、出水COD高、易波动失效等缺陷使得有机质产CH_4厌氧矿化过程的工程应用受到了限制。MECs出现之后,MECs参与的有机质产CH_4厌氧矿化过程在速度、彻底性、稳定性、产气质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改进,使得拓宽有机质产CH_4厌氧矿化的工程应用成为可能。低成本的生物阴极为降低MECs的成本、推动其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可是其低活性又成了其应用面临的新问题。如何简便快捷地驯化出高活性的产甲烷生物阴极自然就成了当前的一个研究焦点。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是实际废物流中的常见组分。以葡萄糖为碳源,利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单室无膜反应器来寻找高活性产甲烷生物阴极的研究尚未见到报道。自然界中大量的生物膜是没有电活性的,为此,本研究从电化学的角度对产甲烷单室无膜反应器中获得的生物膜进行了电活性表征,以评估通过该方法获取工程用生物电极的可能性。一、在产甲烷的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ingle chamber,membraneless 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CMMEC)中,阴极上生长微生物膜是不可避免的。以葡萄糖为电子供体的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中阴极上富集的生物膜具有电活性。在外压0.8 V的情况下,试验测定的两个生物阴极的电流密度可分别达到0.59 A/m~2和0.62 A/m~2。但通过该法获得的生物阴极活性仍然比较低,是阴阳极对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进一步的介体影响评价表明,阴极的电活性不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电子介体的影响。在低剂量缓冲盐(6 mM的磷酸盐)下的长期运行显示,生物阴极在62天和153天时的活性持平,但到275天时的活性出现明显下降。晾干的生物阴极上析出了白色的盐沉积,这可能是生物阴极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直流电压下电极的长期极化不可避免地会导致离子浓缩,甚至是盐沉积,从而影响生物阴极的活性。二、不同外压(0.2 V、0.3 V和0.5 V)下分别经76天、71天和66天富集得到的生物阴极的电压扫描表明,生物阴极的活性水平相当。这为选用稳定性差的廉价电源降低SCMMEC的固定成本,优化MECs的外压来降低运行成本提供了可能。同时,进水COD-施加外压-电流密度测试显示,外压的选择还应考虑进水浓度,低COD选择较低的外压,反之则相反。比较试验表明,在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中,0.4 V下173天运行的304不锈钢混合阴极的电流密度低于普通石墨棒生物阴极,即在该环境中使用成本较高的不锈钢阴极不具有竞争优势。生物阴极上的生物膜受损后,经30天的自然修复,其催化活性略有提高,但仍未达到受损前的状态。相对于电极电势而言,系统监控过程中电流密度是更为灵敏和低成本的监测参数。电压扫描初步断定,生物阴极不同部位的催化能力不同,上半部的催化能力要高于下半部的催化能力。三、在以葡萄糖为电子供体的低压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中,可通过生物阴极反转为生物阳极来加快启动新的生物阳极。这是一种适合工程应用的实用生物阳极启动方法,但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开极性反转导致的低活性“调整期”。而经过10天和30天“阳极”过程改造的生物阴极,其活性没有受到影响。四、葡萄糖为电子供体的SCMMEC生物阳极可反转为具有电活性的生物阴极。但通过该法获得的生物阴极活性仍然较低,是阴阳极对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进一步的介体影响评价表明,阴极的电活性不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电子介体的影响。将生物阳极的运行时间从60天延长到90天无助于阴极电活性的提高。增加生物阴极的面积可明显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将阴阳极的面积比提高到介于2:1到3:1之间时,阳极的处理能力即开始不受限制。
【图文】:

顺序图,氧化还原反应,顺序,电极


速被产甲烷菌转化为甲烷[ 58 , 59 ]。最近 Deutzmann 等[ 60 ]对 Methanococcus maripaludis 和Sporomusa sphaeroides 的胞外电子传递研究发现,表观的直接电子摄取可通过胞外酶催化的H2/HCOOH 的快速循环来完成。直接方式半反应:CO2+8H++8e-→CH4+2H2O E0= -240 mV (2)间接方式半反应:2H++2e-=H2E0= -414 mV (3)CO2+ 4H2→ CH4+2H2O (4)比较阳极产生的标准还原电极势(-280 mV)和产 H2的标准还原电极电势(-414 mV)可知,阴极产 H2不能自发进行,必须依赖施加外压来补充不足部分(-414+280=-134 mV)才有进行的可能。该值比电解水的理论外压(1.23 V[61])低了近 10 倍。比较阳极产生的标准还原电极电势(-280 mV)和产 CH4的标准还原电极电势(-240 mV)可知,理论上阳极产生的标准还原电极电势(-280 mV)可以自发驱动阴极产 CH4,但由于电子由阳极到阴极的过程中有能量损失,往往使得阴极的产 CH4也需要外压来驱动。

产甲烷,双室,产甲烷生物,阴极


mV(vs. SHE)下催化 CO2产甲烷,,批式运行时最大产甲烷速率为 5.12 0.16 m连续运行时则上升到了 15.35 mmol m-2-d-1。4 产 CH4混合菌生物膜的稳定性于研究起始阶段的产甲烷生物阴极,主要工作是提高其活性,并且考察的时间都比对来说,考察阴极稳定性的报道较少。Van Eerten-Jansen 等[43]在阴极电势 0.7 V 下后,将阴极转入双室运行,同时阴极电势控制在 0.55 V(vs NHE),从第 83 天到未见阴极活性有下降的迹象。etschger 等[69]对产甲烷生物阴极进行 6 个月的跟踪评估表明,第 3 个月时的产甲烷。Zhen 等[89]猜测生物阴极上的盐沉积可能降低了其催化活性。rpenter, K.等[90]跟踪双室产甲烷生物阴极的运行,不到 250 天电流就出现明显下降8 天将阳离子交换膜由 Nafion -117 更新为 Ultrex 膜,在接下来 450 天的运行跟见电流回升。跟踪结果见图 1.3。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6;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倩倩;方红卫;何国建;;水利工程中的生物膜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0年07期

2 谢晖;生物膜简介[J];医院药学杂志;1981年02期

3 张红霞;;聚焦“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和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1年24期

4 赵庆良,黄汝常;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生物膜的特性[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1期

5 王荣昌,文湘华,钱易;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用于生物膜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12期

6 本刊编辑部;生物膜过滤机理及应用[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02期

7 李鱼,董德明,刘亮,杨帆,花修艺,张菁菁;自然水体生物膜生长环境与其吸附铅、镉能力的关系[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邱海源;污染环境下的海洋生物膜[J];海洋世界;2004年08期

9 张秀玲,姜斌,李鑫钢;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模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年04期

10 李天成;李鑫钢;朱慎林;;生物膜形成与发展二维动态模拟(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波;;生物膜研究进展[A];第8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C];2010年

2 Michael Gittins;;生物膜及其清除[A];中华护理学会第7届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大会资料[C];2011年

3 于树云;宋诗铎;;万古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表葡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隋森芳;;从分子到细胞——生物膜研究发展的动力[A];第七届全国生物膜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5 陈Oz;;生物膜与后基因组时代[A];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功能研究——青年科学家论坛第八十次活动论文集[C];2003年

6 吴骏逸;陆维昌;陈邦林;;新型悬浮材料上的生物膜降解氮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于树云;宋诗铎;;万古霉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表葡菌生物膜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唐梦丹;郑建锋;赵敬军;;曲霉生物膜研究进展[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李剑锋;张红东;邱枫;杨玉良;;离散变分原则在生物膜形变模拟中的应用[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B: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C];2013年

10 叶树集;马素兰;李红春;;生物膜上胆固醇传输动力学的非线性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1分会:表面界面与纳米结构材料[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琪;顶级专家聚蓉 研讨防治“生物膜”[N];四川日报;2011年

2 记者 盛利;细菌生物膜研究将有效破解细菌抗药性[N];科技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常丽君;掌控细胞悄悄话 攻破细菌生物膜[N];科技日报;2012年

4 常丽君;新系统能将生物膜改造成生物材料工厂[N];科技日报;2014年

5 实习生 操秀英;科学家发明细菌膜检测新设备[N];科技日报;2007年

6 田建军;生物膜为污水处理提供新模式[N];经济参考报;2004年

7 辽君;生物膜让“老慢支”久治不愈[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生物膜+微孔曝气 净化水体初战告捷[N];中国花卉报;2006年

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水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生物膜快速构建方法[N];中国渔业报;2013年

10 唐伟;生物膜研究领域的新收获[N];科技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静;表面附着、休眠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滞留菌形成的影响及滞留菌相关基因的初步筛选[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培谦;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ifimViiiw)生物膜的形成及相关基因功能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3 陈颖;肺癌生物材料植入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宿主免疫功能的关系[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史惠卿;亚-MIC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王小燕;气管导管材料表面细菌与真菌混合生物膜形成及真菌密度感应分子对混合生物膜的作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培培;生防枯草芽胞杆菌NCD-2ko株丰产素合成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陆笑;LuxS/AI-2密度感应信号影响草绿色链球菌生物膜致病力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祝泽兵;供水管网中的耐氯菌群及其耐氯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徐志辉;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生物膜形成和根际定殖分子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何洪静;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特征及其PIA上游调控子与亚-MIC红霉素影响其生物膜形成的关系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颖娟;基于生物膜形成的乳酸菌连续接种工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薇;管道特征对实际供水管网生物膜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杨安逸;沼气搅拌式固定床的工艺及其生物膜特性[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4 王娟;抗生素锁技术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实验室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尼逸伦;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应用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6 尹正国;脱管散体外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作用的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7 董丽红;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8 谢冰涵;低温对MFC产电性能及阳极生物膜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翟振;LEA蛋白特征重复片段对POPE生物膜的干燥保护活性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

10 戴行楠;污垢对城市原生污水换热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1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61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3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