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颗粒污泥用于污水生物除磷及剩余污泥中磷回收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3:56
【摘要】: 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一种日益匮乏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从含磷污水中去除并回收磷是实现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策。 本文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应用到污水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中,控制低有机负荷率,按照EBPR工艺的运行方式,成功培养出一种以聚磷菌为主体的聚磷好氧颗粒污泥。与传统EBPR工艺相比,形成的聚磷好氧颗粒污泥能够实现很好的除磷性能,具有含磷量高和沉降性能好等优点,并证实采用低有机负荷率适合作为聚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策略。 采用较低的有机负荷率会降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从而增加反应器的启动时间,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本文研究了聚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储存及活性恢复特性,考察以成熟的聚磷好氧颗粒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来缩短反应器启动时间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聚磷好氧颗粒污泥独特的颗粒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储存性能,经过2个月的储存,能够维持颗粒结构的完整性,重新启动后可以迅速恢复原有的颗粒特性和除磷性能,并证实低温密封更适合聚磷好氧颗粒污泥的储存。 研究了碳源种类等因素对聚磷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释磷能力的影响,确定了乙酸钠为碳源,温度为25℃和pH=7~8时最适合污泥厌氧释放磷酸盐。实验结果表明在碳源不足时硝酸盐的存在会抑制污泥厌氧释磷,这主要是由反硝化与释磷反应的底物竞争所导致。实验过程中发现柠檬酸钠对聚磷好氧颗粒污泥厌氧释磷有促进作用,通过考察柠檬酸钠对ED途径和EMP途径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证实柠檬酸钠可以通过调节糖原降解途径从而促进磷酸盐的释放。 热处理也是一种能够使污泥释放磷酸盐的有效方法,考察了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下聚磷好氧颗粒污泥的磷、碳、氮的释放特性。通过对比厌氧释磷和热处理释磷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将这两种污泥释磷方法相结合的污泥厌氧-热处理集成工艺,将热处理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物作为厌氧释磷所必需的碳源,可以降低厌氧释磷添加药剂的成本,以及污泥热处理后有机物的排放量。基于稳定运行状态下各物质的质量平衡关系,建立了该工艺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批次实验确定了各工艺参数。按照已确定的工艺参数,研究了该工艺的实际运行性能,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使污泥释放出59%的磷用于回收,处理后的污泥质量降低了37.7%,与单独应用热处理释磷方法相比有机物排放量降低了43.5%。
【图文】:

磷矿石,磷矿资源,储量,陆地


而不溶性的磷沉积在深海处,只有在发生海陆变迁,海底变为陆地后才有可能再次返回到陆地。正如图1-1 所描述的磷在自然界中的循环途径,可以看出,磷在生物圈中绝大部分是单向流动的,从而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1-2]。1.1.2 磷矿资源的储备及消耗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02 年全世界已探明的磷酸盐矿石储量约 170亿吨,基础储量近 500 亿吨[3]。虽然世界上磷矿石的储量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天然磷矿石具有不可再生性,而且每年的开采量都在不断上涨,使得天然磷矿石储量日益枯竭。图 1-2 中[4]显示了专家对未来几十年内世界磷矿石的年消耗量与可供开采时间的预测,据图中数据显示,如果每年磷矿石的预计用量按 3%的年增长速率预测,2050 年时磷矿石的年消耗量将达到 1.7 亿吨,到 2065 年全球的磷矿资源将完全耗尽;如果按 2%的增长速率预测

磷矿石,消耗量,世界


3图 1-2 世界磷矿石的预测消耗量与可供开采时间[4]1.1.3 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磷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同时却又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人类对环境资源的不断开发与利用,使得大量含有氮和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水体中,增加了水体营养物质的负荷,导致藻类的迅速生长,,从而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来源主要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两种,其中自然来源包括:天然矿石中的磷在自养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磷;动植物残体腐败后产生磷进入水体。人为来源是磷进入水体中的主要来源,包括:(l) 生活污水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彭永臻;;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实时控制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2期

2 王景峰;王暄;季民;卢姗;杨造燕;;A/OSBR中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颗粒污泥的富集[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7期

3 陈冉妮;高景峰;郭建秋;苏凯;张倩;;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J];环境科学;2009年10期

4 陈蕊;王晓丽;傅学起;张永刚;;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与普通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畜禽废水的比较[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5 梁洋;宋志伟;;好氧颗粒污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1期

6 吴大付;徐化;王新云;;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新进展[J];土壤;2008年02期

7 宋志伟;梁洋;任南琪;;有机负荷对SBAR中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影响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年10期

8 丁友成;戚秀云;张颖;王爱杰;;亚硝化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9 牟丽娉;黄钧;;SBR中好氧颗粒污泥及其脱氮功能的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9年02期

10 艾石基;解庆林;马丽丽;游少鸿;纪宏达;容小清;;好氧颗粒污泥颗粒化影响因素及应用现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兰;于水利;汪皓东;;好氧颗粒污泥/膜工艺同步脱氮除有机物特性研究[A];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连丽丽;朱昌雄;;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CH-1的分离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黄钧;牟丽娉;赵永贵;;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的培育及其功能菌株的分子检测[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高景峰;陈冉妮;苏凯;张倩;;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的常温启动和低温维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5 李光伟;刘和;云娇;陈坚;;五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与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6 岳钦艳;张栋华;王曙光;李久义;高宝玉;;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因素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延军;李秀芬;华兆哲;陈坚;;颗粒污泥MBR中的胞外聚合物[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陈光;张颖;郝延强;;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超;陈银广;;混合酸对增强生物除磷系统厌氧代谢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王景峰;王暄;卢姗;季民;刘卫华;杨造燕;;序批式颗粒污泥MBR中有机物去除及脱氮特性[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彭芳 实习生 符若;大机械小生物各显神通[N];北海日报;2010年

2 朱晓宇 程伟虹;江阴环境保护借“智”治本[N];江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宇;颗粒污泥用于污水生物除磷及剩余污泥中磷回收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玉兰;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玉兰;好氧颗粒污泥—膜组合工艺低温条件下脱氮除磷效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苏彩丽;SBR系统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除硫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电站;好氧颗粒污泥处理硝基苯/苯胺废水的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暴瑞玲;低温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同步脱氮除磷效能及其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NGUYEN DINH TRUNG;好氧颗粒污泥对Pb (Ⅱ)、Cu (Ⅱ)和Cd(Ⅱ)吸附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8 杨新萍;污水处理中脱氮功能微生物特性及固定化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陈洪雷;制浆造纸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及废弃物发酵生物沼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芳媛;序批式间歇反应系统(SBR)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低溶解氧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同步脱氮除磷特性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董峰;低水力剪切作用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数学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潘月军;强化好氧颗粒污泥除磷性能的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4 明炉发;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继才;利用反硝化除磷菌处理小城镇污水的现场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张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反应器中微生物实验条件优化的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7 胡子全;好氧聚磷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聚磷特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8 孙艺萍;聚磷菌的筛选及其体内聚磷酸盐推动PHB积累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连丽丽;聚磷菌的筛选及其对污水的除磷特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梅子鲲;处理城市污水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与性能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66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66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4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