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生物通风和共代谢生物通风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数学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6 16:15
【摘要】:生物通风(Bioventing, BV)是用于修复不饱和区土壤中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新兴技术。本文首先建立了BV的数学物理基础,对BV过程中复杂的运移、相间传质、生物降解和多组分污染物相互影响作用及共代谢作用进行了描述,得到基本控制方程。 对来自天津大港油田土壤中的土著混合微生物进行了两个月左右的培养驯化,然后确定了微生物最佳生长条件,并对混合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和筛选。 用渗透仪获得了BV过程的气相相对渗透率,由吸附平衡实验确定了苯、甲苯、对二甲苯和三氯乙烯(TCE)的吸附常数。描述生物降解过程的Monod参数(基质最大利用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及生物得率通过间歇实验并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获得。 采用土柱实验研究了单一污染物(甲苯)和多组分污染物(BTX)情况下的挥发运移及生物降解规律,对于多种污染物,用间歇实验探讨了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上研究分别在气-水-固和气-水-NAPL-固两种BV体系中进行,当没有NAPL存在时,生物降解占总去除污染物的40%左右,而当有NAPL存在时,生物降解贡献率减少到18%左右。在BV数学物理模型基础上,用动力学模型预测一维土柱实验修复效果,整个通风过程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饱和体系的TCE共代谢降解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甲苯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TCE生物降解; TCE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有毒性作用; 低温会成为降解的限制因素。另外,用土柱实验研究了以甲烷为生长基质共代谢生物通风去除TCE的过程。微生物在消耗甲烷和溶解氧的同时,约有10~15%的TCE被生物降解。提出了一维共代谢生物通风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基于BV动量方程,提出了BV现场修复竖井非稳态流场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得到不同操作时间下的流场计算结果。基于BV质量守恒方程,将流场模拟结果与传质方程耦合,采用OS(Operator Splitting)算法对污染物运移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进行二维模拟,系统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BV修复效果的影响作用。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测量数据吻合良好,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数学模型能够对现场BV修复过程进行正确预测和理论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X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甫良;;填埋场释放气体运移分析的新解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S1期

2 王祥云;陈涛;刘春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模型[J];化学进展;2011年07期

3 王长青;;托里县哈西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新疆有色金属;2011年04期

4 柳波;黄志龙;王玫玫;张建波;陈建琪;;吐哈盆地胜北构造带油气成藏过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单玄龙;张俊锋;罗洪浩;;尤因塔盆地P.R.泉始新统油砂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J];世界地质;2011年02期

6 郭秋麟;李建忠;陈宁生;胡俊文;谢红兵;高晓辉;;四川合川—潼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成藏模拟[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1年04期

7 李振海;覃保锏;金庭科;张国庆;;油气上窜速度计算方法的修改[J];录井工程;2011年02期

8 唐小强;尹玉川;李晓辉;祝洪爽;姚普勇;;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J];中国地质;2011年04期

9 姚锦其;赵友方;李大德;颜自给;;氡气测量圈定油气藏边界[J];矿产与地质;2011年03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波;罗晓容;D.LOGGIA;侯平;王兆明;;单个裂隙中油运移实验及特征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黎明;李国敏;杨辽;党学亚;赵春虎;侯光才;张茂省;;陕西渭北东部岩溶热水运移数值模型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亚平;潘小菲;岑况;刘素芳;韩志文;;汞和镉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运移研究进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矿产资源与水资源)[C];2003年

4 秦胜飞;戴金星;李先奇;;水溶气在天然气成藏研究和勘探开发中的重大意义[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5 纪艳青;;日光温室土壤中无机阴离子的运移和分布[A];中国园艺学会第七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胡海珠;毛晓敏;王铄;;多组分溶质在饱和土壤中反应运移的试验及模拟[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李志新;;畦灌条件下土壤水氮运移数值模拟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滕吉文;杨辉;张洪双;张雪梅;闫雅芬;张永谦;阮小敏;;汶川-映秀8.0级大地震的发生与岩石圈精细速度结构和动力机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9 周晓峰;赵应成;易定红;张丽萍;;酒西盆地构造类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A];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论文专集[C];2005年

10 王学良;张路青;周剑;田世艳;;地震型砾岩崩塌体运动学特征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晨澜;“窥视”地下的“窗口”[N];中国石化报;2008年

2 ;国际市场铸“长城”[N];中国石油报;2000年

3 夕诚;地球也会排气?[N];中国矿业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赵凡 南溪;探寻植物中硅矿化奥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徐丛荣;大漠深处探钾盐[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6 张忠民;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次生油气藏研究通过中检[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余国婴 刘克军;10口探井获较好煤层气显示[N];中国石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周仲全;透视 海底“汗腺”[N];辽宁日报;2010年

9 记者 闫t,

本文编号:2666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66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7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