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煤炭清洁化利用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作用和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20-05-17 17:43
【摘要】:自然资源是国家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种必备的生产要素,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自然资源中,能源资源可以产生相对较高的经济租,所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战略地位便显得尤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能源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不断深化的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能源作为工业文明的基本动力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人类认识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当今世界的能源消耗一直以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而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就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对矛盾自能源成为工业社会不可或缺的动力源开始,就已经存在了。为了获得能源资源长期、稳定的供应,以满足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一方面有计划地开采利用本国能源,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资源控制权的争夺,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诸多重大事件都有着深刻的能源背景。所以说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军事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能源资源的竞争。 在这种能源形势和宏观经济背景下,能源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我国,煤炭作为传统的能源矿种,不仅储量大,分布广,而且消耗量巨大,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7%和70%左右。2010年,我国煤炭总产量达32.4亿吨,同时,煤炭消费量继续增长。鉴于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地位突出、作用重大,而且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可以预见的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所以,煤炭安全就成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研究中的重头戏。因此,需要重新审视煤炭领域的发展模式,改变煤炭消费领域高消耗、重污染、大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发展现状,使低碳化、清洁化利用真正落实在煤炭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保障煤炭长期稳定地供应,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详细章节内容是如下安排的: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所用的主要方法以及技术路线图;最后对论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创新点进行阐述,另外还有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理论基础部分,对研究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内涵给予界定,并就研究中所应用到的能源安全、煤炭清洁化利用的现状以及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 第三章:主要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复杂适应性进行研究。首先阐述我国能源安全的复杂适应性要素,接着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复杂适应性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多主体模式进行阐述,说明了我国能源安全多主体模式的组织和结构模式,最后建立了我国能源安全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的模型,为后面阐述煤炭清洁化利用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第四章:阐述煤炭清洁化利用与能源供应的影响。先从煤炭禀赋、煤炭运输、煤炭价格等方面说明了煤炭供应可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最后阐明煤炭清洁化利用对煤炭供应的影响,从上述复杂适应系统的层级影响来看,判断煤炭清洁化利用对国家能源安全是有影响作用的。 第五章:阐述煤炭清洁化利用与能源需求的影响。先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因素等方面说明了煤炭需求可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最后阐明煤炭清洁化利用对煤炭需求的影响,从上述复杂适应系统的层级影响来看,判断煤炭清洁化利用对国家能源安全是有影响作用的。 第六章:阐述煤炭清洁化利用与能源结构的影响。先说明了能源结构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影响,接着从技术因素和政策因素等方面阐述了煤炭清洁化利用对能源结构的影响,从上述复杂适应系统的层级影响来看,判断煤炭清洁化利用对国家能源安全是有影响作用的。 第七章:结论。通过上面章节的分析得出结论:煤炭清洁化利用对我国能源安全通过涌现机制、适应性学习机制和突变机制三个方面对国家能源安全产生影响。然后从国家政策、技术因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最后是结论及研究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21;X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祥;;能源效率战略与促进国家能源安全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孙建,叶民强;基于主体的SWARM建模分析及其应用[J];福建电脑;2002年11期

3 苗东升;;论涌现[J];河池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吕致文;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结构性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5年09期

5 徐晋晖,张伟,石纯一,侯保华;面向结构的Agent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8期

6 孙晓仁,苏广宇;美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J];洁净煤技术;2001年03期

7 罗陨飞;杜铭华;李文华;;美国未来洁净煤技术研究推广计划概述[J];洁净煤技术;2005年04期

8 胡舜耕;张莉;钟义信;;多Agent系统的理论、技术及其应用[J];计算机科学;1999年09期

9 黄小兵,唐文胜;基于Agent系统的概念、方法和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0年04期

10 江冰;;新形势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艳丽;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我国石油开发政策模拟与仿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谢文捷;世界能源安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3 张连业;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黄春萍;基于CAS理论的企业系统演化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吕荣杰;基于CAS理论的公司治理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6 常军乾;我国能源安全评价体系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邵帅;能源开发对我国能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师琼;洁净煤技术的发展简史[D];山西大学;2007年

2 韩非;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8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68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8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