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基于数值模拟及实验的贯流风扇气动噪声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06:26
【摘要】: 空调室内机的气动噪声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降低气动噪声在目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针对空调室内机贯流风扇的气动流场及气动噪声展开研究。结合数值模拟及实验测量对样机在三档不同转速下的内流特征及噪声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及分析,总结了其内流特征,分析了气动噪声源产生的位置及机制,其气动噪声远场传播特点,最后给出了贯流风扇气动噪声的一个预测模型,并进行了验证。 内流场的研究是进行气动噪声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采用CFD技术对贯流风扇模型内流进行了模拟。采用二维及三维计算模型,在定常及非定常条件下对贯流风扇运行于三档不同转速(800rpm,1000rpm,1200rpm)时的内流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及总结。这为进行气动噪声模拟及噪声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结合CFD计算结果,对贯流风扇气动噪声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Lighthill声学类比方法,线性欧拉方程中声源项分析,Lilly方程中声源项分析,Powell涡声方程中的声源项分析对其气动噪声源进行了定位及源特征总结。在频率域内采用“两步法”对噪声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分别基于Ffowcs Williams-Hawkings方程积分求解方法及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比较了不同转速条件下的频谱特征,声压指向性,声压云图分布等,特别分析了基于有限元波动方程解法结合Lighthill声源项模拟了蜗壳的存在对噪声传播的影响。 在时域内分别采用“两步法”及计算气动声学方法对气动噪声的产生及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CE/SE算法发展了计算流体力学及计算气动声学软件CFDCA。针对贯流风扇气动噪声传播特性,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CE/SE算法对其气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模拟了气动噪声的传播。湍流模拟采用大涡模型,搭接式滑移网格模型处理动静干涉。噪声传播采用完全欧拉方程作为控制方程,远场采用无反射边界条件。通过该软件对贯流风扇的模拟结果分析,总结了其时域模拟的特点。 为了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采用实验的手段研究了贯流风扇的气动噪声源特性。实验在本底噪声为19dB(A)的静音室中进行,采用高精度,高频响的声压传感器分别测量了室内机进口,蜗舌壁面,近叶轮出口,远场等位置的声压波动。对得到的原始压力脉动数据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基于FFT变换的联合时频分析,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联合时频分析。分别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了不同测量点及不同运转条件下的对比分析。采用性能实验台测量了贯流风扇的外特性,并将流动及噪声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检验并评判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贯流风扇内流场特点,本文提出了两级通流的模式来描述其内流特点;基于贯流风扇内流及气动噪声特点,参考离心风扇及轴流风扇气动噪声模型,根据已有的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贯流风机气动噪声模型。模型采用本文实验结果进行参数确定,为了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本文对文献[165,166]中的实验风扇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
【图文】:

贯流风扇,主流,主要结构,流态


效率和流动效率变化相反的实验结果。针对贯流风扇的内流,许多研究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B.埃克在他的《通风机》一书中给出了实验测量的贯流风轮的主流场形态,如图1一1所示[63]。图1一1在水池中测量的贯流叶轮的主流场形态图1一2贯流风扇的主要结构及流态

贯流风扇,实体图


扇有限叶片数的影响和叶片的扭曲,流道的扩散等都容易使得流动产生分离及二次流,其湍流现象丰富。图2一1模型实物本文研究的对象是空调室内机贯流风扇,如图2一1所示。去除了换热器,出口导风片等,对室内机进行了简化。风扇实物如图2一2所示。图2一2贯流风扇实体图模拟对象是直齿风轮,扇叶在轴向保持为直线,整个风扇由9节组成,每一节有一定的错距角。其中蜗壳详细尺寸如图2一3所示。叶轮参数列于表2一1。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U83;TB5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赖焕新;王孟;云楚烨;姚进;;使用多孔蜗舌的贯流风机[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2 岳向吉;巴德纯;苏征宇;冀凯;李爱明;;基于CFD的滚动活塞压缩机泵腔气流噪声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娟;9R-40型揉碎机噪声分析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兴双;空调器室外机流场数值模拟及其轴流风扇噪声预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柳品;转子结构对风扇性能和内部流动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1年

3 姚进;多孔蜗舌贯流风机内的非定常流动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79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79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