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Fenton降解阿莫西林及固定化微生物降解甲基橙废水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13:33
【摘要】:随着抗生素和染料工业的发展,抗生素废水与染料废水成为了目前水体环境中备受关注的两类污染物,其共同特点是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因此,开发新型有效的处理技术尤为重要。为了减少对机理研究的干扰,分别选取两类废水中的典型代表阿莫西林和甲基橙作为本文的目标降解物。旨在寻求高效的降解工艺,探讨两类废水的降解机理,以期为两类实际废水的有效治理提供基础数据、理论指导和应用参考。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电-Fe3+(EDTA)/H2O2处理阿莫西林废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中性条件下pH7.0(±0.1), EDTA和电流的引入使阿莫西林降解率和CODcr去除率分别得到提高。在电-Fe3+(EDTA)/H2O2体系中,阿莫西林降解率为86.0%, CODcr去除率为78.0%;在Fe3+(EDTA)/H2O2体系中,阿莫西林降解率为70.0%, CODcr去除率为64.0%;而在电-Fe3+/H2O2体系中,阿莫西林降解率仅为47.0%, CODcr去除率仅为33.0%。三个体系中生物可降解性(BOD5/CODcr)分别为0.12(电-Fe3+/H2O2),0.40(Fe3+(EDTA)/H2O2和0.48(电-Fe3+(EDTA)/H2O2)。结果表明,由于EDTA和电流的协同催化效应,提高了Fe3+的溶解性和循环利用的反应活性,从而提高了阿莫西林降解效率和生化性能,有效拓展了Fenton试剂的pH范围。此外,还探讨了H2O2和EDTA的作用机理,并利用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a, IR)分析了阿莫西林可能的降解途径。 (2) UV-Fe3+(EDTA)/H2O2处理阿莫西林废水的研究。在初始中性条件下,相对于UV-Fe3+/H2O2体系,阿莫西林去除率从59.0%提高到100%,生物可降解性从0.25提高到0.45,CODcr去除率从43.0%提高到81.9%,而在Fe3+/H2O2体系中,阿莫西林和CODcr去除率仅为39.6%和31.3%。此外,针对UV-Fe3+(EDTA)/H2O2体系,探讨了H2O2和EDTA的作用机理以及阿莫西林的降解特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阿莫西林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中,EDTA既是催化剂也是反应物,避免了EDTA带来二次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有助于Fenton试剂在中性条件下去除废水中的阿莫西林。 (3)采用夹层培养法(菌株在固体培养基夹层中生长),从活性污泥中成功地分离了一株甲基橙降解菌株,经过菌落形态特征、细胞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实验、特征吸收光谱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初步鉴定为一株具有菌绿素a(bacteriochlorophylla)和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的新型戴尔福特菌属(Delfiiasp.),其基因库Genebank登录号为HQ659695。结果表明,菌株生长和降解试验的优化条件均为:pH7.0,光照强度3000lx,反应温度30℃,溶解氧浓度0—0.5mg/L在此条件下,通过96h的降解反应,甲基橙脱色率可以达到100%(甲基橙初始浓度≤500mg/L)。然而,随着甲基橙初始浓度的增加,对菌株的抑制作用增强,降解效率下降。 (4)为了提高菌株对高浓度甲基橙的降解性能,分别采用海藻酸钠,二氧化钛/海藻酸钠(TiO2/SA)以及硅藻土/海藻酸钠(Si/SA)三个固定化包埋体系对菌株进行固定,甲基橙初始浓度选为1000mg/L。试验结果表明,TiO2和硅藻土可以有效地提高固定化小球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从而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保持稳定的连续降解性能,因此提高了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在海藻酸钠固定化体系中,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分别为76.5%和35.6%,而在TiO2/SA和Si/SA固定化体系中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100%和52.7%,100%和56.7%。此外,对Ti02/海藻酸钠(TiO2/SA)和硅藻土/海藻酸钠(Si/SA)固定化体系的降解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降解途径。在TiO2/SA固定化体系中,发现光化学催化和微生物降解作用协同于甲基橙的降解;在硅藻土/海藻酸钠(Si/SA)体系中,生物降解和化学吸附机理同时存在于降解过程中。由此可知,两个改进后的固定化体系均有效地提高了海藻酸钠固定化体系的性能。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降解过程中细菌本身固有的明亮颜色和固定化小球颜色变化可以定性地判断甲基橙的降解效率,为甲基橙提供了新的可视化降解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分别为阿莫西林和甲基橙废水提出了新型有效的处理方法,同时为抗生素废水及偶氮型染料废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研究结果丰富了现有的类Fenton和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并可能开发出简单的生化协同降解工艺,为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本文编号:2681917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昱;李小明;杨麒;曾光明;张振;;电-Fenton法降解青霉素的动力学研究[J];环境化学;2007年05期
2 徐文东,文湘华;微生物在含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年02期
3 陈武;杨昌柱;梅平;张剑;袁谷;;三维电极-Fenton试剂耦合法去除废水COD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年03期
4 汪凯民,靳志军;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1991年04期
5 蒋宇红,黄霞,俞毓馨;几种固定化细胞载体的比较[J];环境科学;1993年02期
6 翟晓萌,李道棠;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微生物处理有机微污染源水[J];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7 李春娟;马军;余敏;张瑛洁;;EDTA催化Fe~(3+)/H_2O_2降解水中孔雀石绿[J];环境科学;2008年05期
8 余刚,杨志华,祝万鹏,蒋展鹏;染料废水物理化学脱色技术的现状与进展[J];环境科学;1994年04期
9 杨勇;李彦锋;拜永孝;易柳香;夏春谷;;酶固定化技术用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4期
10 马明娟;陈冬;;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7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玉芳;类Fenton法处理阿莫西林废水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81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8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