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生物活性炭法深度处理工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30 18:24
【摘要】: 含有碱减量废水的印染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碱度大、难降解性强等特点,经常规的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后难以达标排放。废水的难处理性以及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使印染碱减量废水的深度处理势在必行。 论文针对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中有机物浓度低、难降解程度高、C/N比严重失调的特点,采用吸附性强、能够富集氧气及基质、表面利于微生物栖息的活性炭作为生物载体,选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UABAF)作为反应器类型,形成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BAC)处理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考虑到实践工程中,有机物浓度低、氨氮含量高的制丝废水的混入,会提高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中氨氮浓度,本研究在废水中外加氮源,促进反应器内硝化菌大量生长,形成自养菌-异养菌混合生长体系。利用活性炭吸附、以自养菌代谢产物为二级基质的共代谢作用、自养菌氧化氨氮中产生的氨单加氧酶的催化作用促进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与转化。研究结果证明该工艺经过长期运行,,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是深度处理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的简单、高效、实用的生化处理工艺。 论文详细分析了影响污染物处理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水中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特征、特征污染物的吸附降解性、反应器有机负荷、水力负荷、氨氮负荷、溶解氧、反冲洗特性、反应器高度等,为优化反应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了运行过程中,反应器沿程活性炭残余吸附能力变化、生物量及生物活性的分布、溶解氧以及pH值在反应器内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以上参数与污染物沿程去除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探讨了采用TTC-DHA法分析反应器内生物活性时,活性炭表面附着生物膜剥落步骤对活性检测结果的影响情况,提出了测试生物炭表面生物活性的有效方法。采用该方法分析了生物炭沿程截留/附着生物活性,讨论了生物活性分布与污染物去除效果、生物活性与活性炭吸附以及反冲洗之间的关系。 在常规的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基础上,本文还研究了提高反应器溶解氧、强化生物活性的富氧生物炭技术。通过提高反应器内溶解氧来增加活性生物量,强化反应器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取得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论文从基质去除效率、进出水pH值差异、生物活性、有机物去除的最佳分子量范围、活性炭残余吸附能力等方面与普通生物炭滤池进行对比,分析了富氧生物炭的优势所在,剖析了溶解氧提高对生物炭处理效果影响的原因。 此外,本论文还研究了处理印染碱减量废水时活性炭的动、静态吸附容量,对比了活性炭单纯吸附与生物活性炭对废水处理能力的差别,总结了生物炭滤池长期运行中,为达到处理效果,防止活性炭吸附饱和所必须的关键控制条件。研究成果为曝气生物炭滤池处理印染碱减量废水二级出水处理时,反应器所能达到的处理效果、曝气生物炭滤池的处理能力、活性炭的残余吸附能力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运行数据。
【图文】:

异养菌,硝化菌,生物膜,自养菌


气/菌生长存在分层现象,异养菌在生物膜表层占优势,而自养菌主要生长在生物膜内部(如图3一16所示),异养菌层对DO的利用、消耗以及扩散阻力都会阻碍DO向自养菌层的渗透。当异养菌数量过高,活性较强时,即便环境中的DO很高,DO通过异养菌层时消耗也会较大,残余DO向生物膜内部的渗透力减小,使到达硝化菌层的DO浓度过低而减小硝化菌活性,降低硝化速率;而当异养菌活性差,消耗DO少时

污染物,反冲洗,去除效果,挂膜


反冲洗前后对污染物平均去除效果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X79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俊生;杨波;陈晔;娄云鹏;;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纱线筒子染色废水研究[J];水处理技术;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俊生;曝气活性炭生物滤池应用于染纱废水深度处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赵伟伟;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镇污废水的中试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8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688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