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生态环境论文 >

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11:09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生产并消费了大量物质产品,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形成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碳排放和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异常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环境问题,已经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联合国和一些国家政府及非政府机构开始组织、协调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包括成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通过制定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分配碳排放配额、创设碳排放交易市场等途径,兼用管制和市场两种手段,发挥经济规律作用,遏制碳排放量过快增长。大多数国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政策和法规,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实现碳减排目标。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受气候变化影响程度不同,实施碳减排的经济基础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动机也不同,加之完成碳减排目标与国家利益存在各种冲突,都使得国际碳减排合作是一个多方利益博弈均衡的过程。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针对如何建立国际碳减排机制的激烈争论,表面上只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碳减排分配方案的争议,实质上是各国争夺发展权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导权。各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完善低碳经济市场机制,提高碳减排能力,并且尝试在国际贸易中征收碳关税,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希望在国际低碳经济领域掌握主导权,以获取国家最大经济和政治利益。可以说,国际低碳经济竞争已经成为覆盖政策、技术、资本和产业的全方位竞争,并且上升为国家战略利益的竞争,低碳经济竞争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诸多难题,但中国政府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和国际责任出发,一直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决策思路、法规政策、行动措施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并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一个高标准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也展现了中国政府实现低碳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任重道远,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又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浪费大量资源能源。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高碳经济”的典型代表。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数百年来分阶段出现、解决的环境问题,在中国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集中出现,留给中国解决问题的时间非常紧迫。 面对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迫切需要和资源、能源、环境的约束,中国如何履行碳减排的国际责任和承诺?如何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和发展低碳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又该如果在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中,提高国内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应对国际碳减排机制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关乎中国可持续发展,关乎中国未来国际发展空间,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在低碳经济和国际竞争力交叉的全新领域,做了积极探索,包括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对策体系三大部分内容。 理论体系是在广泛收集、研究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搭建分析低碳经济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低碳经济竞争力的理论体系,界定了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低碳经济竞争力的主要特征、构成要素和内在动力,构造了低碳经济运行体系和要素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和评价实践的基础。 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借鉴应用国际竞争力评价的主流方法,同时结合低碳竞争的特点,构建独具特色的低碳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设计指标体系和权重,二是设计评价模型,三是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评价体系客观地反映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各国低碳经济竞争的态势和趋势,客观反映了各国的竞争优劣势,也为中国提升低碳经济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理论推演和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增强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的战略和对策,把抽象的理论分析和具体的综合评价结合起来,通过归纳总结制约和影响各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指标、薄弱环节和根源,以及各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的可能发展趋势,提出培育中国低碳经济竞争优势的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和实践行动,为中国提升低碳经济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低碳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
【图文】:

浓度图,趋势图,趋势线,人类经济活动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超出了自然环境能够吸收和固化的能力,打破了生态环境中大气循环的平衡,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浓度持续增长,,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浓度增加都非常显著,其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幅最大。图2一3显示了大气中温室气体密度的变化趋势,下方趋势线是二氧化碳密度变化趋势,上方线是包括全部六种温室气体的密度变化趋势。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2008年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08年大多数温室气体浓度继续增加,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为385.2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而工业革命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大约为28OpPm,几乎固定不 [l]IEA.COZemissionsfromfueleombustionhighlights2010.

趋势图,温室气体,密度变化,趋势


外辐射浊度上升,从而导致有效辐射从温度较低但位势较高的高度上射入太空,将热量俘获在地表与对流层之间的系统内,从而产生温室效应,科学家认为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是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一。图2一4反映了1880一2007年的120多年内,全球平均气温和 COZ浓度变化趋势,从1970年代开始,随着C姚浓度快速上升,全球平均气温也呈快速上升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321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亚杰;;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林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构建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2年11期

2 李军军;周利梅;;国家创新与低碳经济竞争力[J];甘肃理论学刊;2013年04期

3 金小琴;杜受祜;;西部地区低碳竞争力评价[J];生态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施蓥;基于低碳经济的上市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2 刘晓敏;产业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04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04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