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户污水的随意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寻求高效、廉价、易于操作的农户污水土地处理工艺,对于控制农村地区水体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是作者近几年实验室工作和工程实践的总结。本文的研究围绕着农户污水以及处理农户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展开。在文献整理与阅读过程中,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新理论,发现国际学术界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趋势。在实验室工作中,本文利用非线性拟合方法研究土壤对磷的吸附;从污水受纳水体底泥中,分离出污水生物强化处理高效菌;建立模拟反应器研究预处理方法对反应器启动时间及填料对反应器处理污水效果的影响。在滇池工程实践中,运用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复合基质滤床和人工湿地系统的组合工艺,在滇池北岸进行农户污水零散土地处理工程示范,取得较好效果。在爱尔兰综合型人工湿地(ICW)系统处理高污染负荷农户污水工程实践中,利用自组织映射(SOM)模型揭示该系统出水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土地处理系统出水水质的实时监控。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是: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当前研究热点和趋势,在实验室研究农户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共性机理和技术方法,通过示范工程建设进行工程实践。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分别用线性和非线性拟合方法研究了红土对污水中磷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利用线性方法获得的r2的大小来判断最佳匹配等温线的方法存在理论缺陷,非线性拟合方法是研究土壤对磷吸附特征的正确方法;通过非线性拟合方法得到的Redlich-Peterson等温线曲线与等温吸附实验的实验数据点最为匹配。 (2)对四种可用于土地处理系统的填料(沸石、高炉水渣、陶粒、核桃壳)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发现高炉水渣是适合于滇池北岸农户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填料;挂膜效果最好的填料为高炉水渣,最差的为核桃壳;高炉水渣对反应器系统的pH值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能使系统更有效的去除污染物。 (3)研究了预处理方法对反应器启动的影响以及启动后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好氧预挂膜-厌氧污泥接种法预处理能加快反应器的启动速度,并能增强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去除效果,经过该预处理法处理的反应器普遍比经过厌氧污泥接种法预处理的反应器的挂膜效果好;当COD负荷在100~900mg/d之间时,以水渣作为填料的反应器具有较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两个填充水渣的反应器的COD去除率较为稳定,均能维持在68~81%之间;在填充高炉水渣的反应器中,污染物的去除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污染物去除速率的快慢顺序为:总磷COD总氮。 (4)从污水受纳水体底泥中分离出两种COD降解高效菌(DWT-2和DWT-4) (DWT:domestic wastewater-treating bacteria)和两种磷去除高效菌(DWT-6和DWT-7),根据形态学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为:DWT-2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 DWT-4和DWT-7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而DWT-6则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由DWT-2和DWT-7(比例分别为2:1、1:1、1:2)所组成的3组复合菌种是对COD和磷去除效果最好的复合菌种。 (5)在滇池北岸成功进行了农户污水零散土地处理系统工程示范,结果表明IST+CMFB+CW(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复合基质滤床+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农户污水后,出水中的COD、总磷、总氮浓度基本能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水作”标准;季节变化总体上对总磷和总氮的去除率影响不大,系统较为稳定;IST+CMFB系统对总磷和总氮的去除能力较强,耐污染负荷冲击能力也较好;系统在消减污染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无需占用额外的土地,无需外加动力,成本低廉,管理简单方便,适合于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6)在爱尔兰Annestown流域研究了处理高浓度农户污水的综合型人工湿地(ICW)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性能,对农户污水中溶解性磷(SRP)、NH4+-N、NO3--N、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SS(suspended solids)、E-coli的去除效果较好;ICW系统出水中SRP、NH4+-N、NO3--N、BOD、COD、SS、E-coli的平均浓度达到了爱尔兰环保局规定的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标准;ICW系统对NH4+-N和SRP的去除效果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系统较稳定;ICW系统依自然地势条件设计,与当地自然景观协调一致,保证了系统中水体的自流,节省了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且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宜性;ICW系统对于高浓度农户养殖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而且运行管理简单,适宜于在农村地区长效运行。 (7)运用自组织映射(SOM)模型分析了ICW工程的水质参数,结果表明SOM模型的可视化功能可直观地揭示各水质参数之间的关系;SOM模型预测准确率较高,实现了ICW系统出水BOD浓度的实时监控;ICW土地处理系统出水数据集中的空白数据和异常数据可以被SOM模型较好地预测和替换;SOM模型是适宜于野外工程数据分析的预测工具,在土地处理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8)我们的研究表明,滇池北岸的农户污水零散土地处理系统和爱尔兰Annestown流域的ICW系统均属于适合处理农户污水的分散式土地处理系统,两类系统既有共性,又存在适用条件上的差别。两个系统均能较好地控制农户污水对水体的污染;其设计都利用了工程建设地的地形地势,无需外加动力,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两个系统的操作和管理简单,适合于农村地区推广应用;滇池北岸的农户污水零散土地处理系统主要是处理农户的生活污水,利用农户房舍周围的零散土地,占用土地面积小,而ICW系统主要用于处理高负荷的农户畜禽养殖污水,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这是制约该系统在中国农村推广应用的最大因素。
【图文】: 图2.1283 K 时的红土吸附磷的Lan gm iu r等温线线性回归模型e 2 .1 L angm uir isoth erm s obtained using the linear m ethod fo r the ad sopr Pho sPh oru s o nto red 5011at a tem P erta ure o f 2 83 K9080 1厂 _!尹 一衫岁, 产. T 二 28 8 K一 一 La ng m u i-r 1 Iln ea r-, -一 L an gm iu 卜2 lin era- - 一 L an gm u i卜3 Iin ea r一 一 一L an gm u i-4r Iin ea r八尸l!,cOC046,-5牙a`三子口!130200 .1
一. T 二2 83 K一 一 L an gm ui卜1 lin ea r---一 L an gm ui-r 2 line ar- - 一 Lan g m ui-r 3 Iine ar一一 La ng m uir- 4 line a rk少,.j.uI口q口任abf.0 .3属耐10 15 20 25 30C "(m gldm 3)图2.1283 K 时的红土吸附磷的Lan gm iu r等温线线性回归模型re 2 .1 L angm uir isoth erm s obtained using the linear m ethod fo r the ad sopr Pho sPh oru s o nto red 5011at a tem P erta ure o f 2 83 K9080 1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鸿渊;刘险峰;闫泓;;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9期
2 曾扬,陈长太;污水地表漫流处理系统中氮的迁移转化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年06期
3 苏东辉,郑正,王勇,罗兴章,吴文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年01期
4 吴璞周;卫海燕;王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区域水资源压力评价中的应用——以西安市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8年06期
5 陈俊敏;贾滨洋;付永胜;;生物化粪池/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农家乐”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6年12期
6 彭润芝,董泽琴,史莉,杨星宇;“地沟式渗滤+碎石床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J];贵州环保科技;2004年S1期
7 林小群;陈文婷;;人工湿地处理汕尾新农村生活污水探讨[J];化工时刊;2008年11期
8 张旭东,阮晓红,孙敏;利用地表漫流系统处理新沂河污水的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邓仕槐;李远伟;郑仁宏;周鹏;张小平;;畜禽养殖废水的混合处理工艺[J];环境工程;2006年04期
10 贾宏宇,孙铁珩,李培军,台培东,周启星,常士俊,马学军;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家宝;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去除机理及其处理效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付融冰;强化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及作用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朱丽s,
本文编号:2704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ngtaihuanjingbaohulunwen/2704852.html